看待「帶病工作」不能一概而論

新聞背景:

日前,在廣州市中山六院麻醉科走廊的公告板上有一則特殊的“警報”:近期連續出現有職工在頭暈、明顯心悸等狀態下堅持加班,在此給予慰問,但不表揚。隨後在公告板上寫下了身體不舒服時應該怎麼做的溫馨提示。這一則特殊的“警報”流傳到網絡後引起了廣泛關注。(廣州日報)

媒體論道

《新快報》:有病就得休息或及時治療,為何有人不惜以損害身體為代價硬撐著?究其原因,有的人自恃年輕、平時身體比較好,有點小病不在乎;有的確因工作繁忙,無暇顧及自己的身體健康;有的則明顯受了誤導的影響。比如在有的單位,帶病堅持工作成了一些領導習慣性的表揚詞,似乎只有帶病工作才是好同志,才有資格評先進、當典型。久而久之,在一些人思想上便形成了“病倒在崗位上才是好漢”的觀念,覺得不能帶病工作就不配“最美××”“感動××”的稱謂。

@文道輕劍:以前,“帶病工作”通常會貼上“愛崗敬業”“敢於奉獻”等正能量的標籤,是全社會學習的榜樣;現在,“帶病工作”卻成了眾矢之的,因為有些認為它不符合普世價值觀,“不僅傷害自己的身體,還可能導致他人身體傷害”。

而小編認為,對“帶病工作”的評價不能一概而論,應根據不同崗位和不同病情來區別看待,不宜一棒子打死。

首先,於崗位。對一般性、可由他人代班的崗位,可以明確不能“帶病工作”。但對特殊、不可由他人代班的崗位,如一些救死扶傷的崗位,“帶病工作”在所難免,有時還必須學會堅守。試想,一個主刀醫生在手術的關鍵時刻突然胃病犯了,這時候能離開手術檯去休息嗎?一個人民警察接到報警,能以鬧肚子為由不接警嗎?顯然不行!因為此時離開崗位或不工作,後果將不堪設想。

其次,於病情。作為為人民服務、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或其他特殊崗位人員,遇小病小痛,能忍則忍,適當發揚“輕傷不下火線”“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可以提倡的。但是,遇大病大痛,甚至自身都有生命危險,就應立即向主管領導或同事說明情況、請求支援。如果固執堅持“帶病工作”,就真的可能“於人於己都無益”。

當然,從人文關懷的角度來看,小編也不鼓勵“帶病工作”,用人單位也應儘量不讓員工“帶病工作”。

那麼,用人單位如何做到讓職工不“帶病工作”呢?一要完善和健全規章制度,保障職工的休息休假權利,從源頭上消除“帶病工作”的隱患。二要統籌做好工作安排,科學合理地設計好員工的工作量,避免出現一個人或一群人“連續加班”現象。三要體察下情,單位領導常到各部室巡視,與一線職工多溝通交流,學會察言觀色,及時發現和制止“帶病工作”行為,而不能事後“警告”。另外,單位工會也要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加強調研,及時發現和反映職工的心理和生理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讓職工快樂工作和生活。

@木槿立夏:近年來,醫生帶病堅持上班的消息不時見諸報端,小編總有一種糾結的感覺,一方面覺得無奈,畢竟在醫護人員緊缺的現實狀況下,許多醫護人員不得不帶病堅持上班,甚至有醫護工作者因為長時間工作得不到休息而倒在手術檯上。另一方面,當這種帶病工作的狀態總是被媒體冠以“最美xx”而宣傳時,小編覺得這是一種赤裸裸的道德綁架,是一種畸形的價值觀。小編認為,這種狀態根本不值得也不應該拿來讚揚和作為榜樣宣傳。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褪去職業的光環,醫生也只是一個普通人,健康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

醫生的專業技術和敬業精神可以提倡,但這並不意味著要鼓勵醫生帶病上班。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談何工作。中山六院麻醉科的這則“警報”正是對主流價值觀的糾偏,是對醫護人員的真切關懷。畢竟醫護人員是救死扶傷的職業,只有當醫者能自醫時,我們才能更依賴並信任他們。

小編認為,這種不提倡“帶病工作”的做法應該推廣到各行各業,在緊張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對職工的人文關懷做的好不好也將直接影響其市場競爭力。健康是人發展的第一要素,企業更應從關愛職工健康入手,提高他們的身體健康素質,從而有效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雙贏效果,何樂而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