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代精神的寫照——記郭亮絕壁公路

輝縣北去百里許,太行之南麓,有山名萬仙者,今人謂郭亮、南坪等地是也,實非一山。

萬仙之美,在郭亮也;郭亮之美,在其洞也。其名或曰“洞”,或曰“絕壁長廊”、或曰“掛壁公路”。是洞,長二里許,寬兩丈,高一丈,橫貫於懸崖之畔,逶迤於峽谷之中。

一個時代精神的寫照——記郭亮絕壁公路

洞非天成。亮之地,前有深壑,後有峻嶺,村民苦高山之塞,出入之迂,久矣。公曆一九七二年,共產黨人申公明信者率十三壯士開鑿焉。是洞,鑿石萬方,毀釺十噸,歷時五年,竟成。自此,天塹變通途,村民假道“天梯”之厄終得脫也。

一個時代精神的寫照——記郭亮絕壁公路

洞外側開窗三十有五,初為排碴和採光,今恰成遊人觀攬之佳設。洞中徐行,陰風砭肌,不知有夏焉。是時,斜陽殘照,憑檻遠眺,壁立千仞,峭壑森森,綠樹赭石,相得益彰。

一個時代精神的寫照——記郭亮絕壁公路

其上,房舍影綽於危崖之上,郭亮村也。

郭亮者,東漢義軍之將領也,相傳嘗駐紮於此,村因之名。村舍皆石牆黛瓦,依山而築,參差錯落。中多山楂,花潔似雪,植之道旁溪頭,饒有韻致。

一個時代精神的寫照——記郭亮絕壁公路

曩者,謝晉嘗於此攝錄《清涼寺鐘聲》,由是聲名鵲起,民生以改。後,晉卒,村民往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