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西方藝術史》:引領大眾提高審美和文化修養的“葵花寶典”

<code>我們不需要成為藝術界專業的學者,但也不能以純粹無知的狀態去欣賞藝術。 

——意公子/<code>

我很慶幸在疫情陰影的籠罩下,可以在文學藝術的世界裡遨遊,豐富內心世界,增強精神力量,有個詞形容的很貼切——以“讀”攻毒。

但是普通人要想進入藝術的殿堂還真不是簡單的事兒,因為藝術的門檻很高,沒有經過系統學習和了解的普羅大眾面對高雅藝術往往難以望其項背。

幸運的是,越來越多的人致力於大眾藝術普及,意公子就是其中一位。瀟涵,人送外號“意公子”,是當下深受大眾喜愛的藝術自媒體“意外藝術”創始人,她用8年的時間用讓人聽得懂的話,講新奇有趣的藝術故事。

《大話西方藝術史》就是意公子專門為大眾打造的提高我們審美藝術修養的“葵花寶典”。

《大話西方藝術史》:引領大眾提高審美和文化修養的“葵花寶典”

《大話西方藝術史封面》

細膩平實的解讀

不同於枯燥無味的藝術史教科書,意公子創造性的從大眾感興趣的角度來解讀藝術史上的經典傑作,不是簡單的帶我們浮光掠影般瞭解一次這些人類藝術瑰寶,而是帶我們掌握欣賞名畫的正確方式。

我一直對西方神秘的宗教文化藝術感興趣,但是苦於不瞭解宗教的起源和發展,覺得宗教藝術都是冷冰冰的,每當看到西方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都有一種距離感。

意公子在這本書裡解決了我的煩惱,他用藝術家喬託的《哀悼基督》為例,細膩的解讀了畫作每一部分傳達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應該怎麼來看,結合他對當時背景的分析,即使不是專業人士的我們也可以初步領略宗教藝術的美。

《大話西方藝術史》:引領大眾提高審美和文化修養的“葵花寶典”

《哀悼基督》解讀

風趣幽默的語言

意公子給書裡每一個章節都取了一個有趣的標題,比如介紹以畫聖母像著稱的拉斐爾,標題為“你才是媽寶男呢,哼!”,介紹丟勒的時候用他名字的諧音取標題“丟了?誰丟了?”,介紹高更的時候用“不跑一點,我怕甩不掉凡·高......”等等。

這些有趣的標題充分調動起了讀者好奇心,讓人想翻開書頁看看裡面究竟講了些啥。讀過才知道意公子取的這些幽默的標題與高大上的西方藝術毫無違和感。

在介紹“史上最牛左撇子”達·芬奇的名作《最後的晚餐》時,介紹西方修道院牆上的壁畫時用普通人能夠接受風趣幽默的語言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大話西方藝術史》:引領大眾提高審美和文化修養的“葵花寶典”

《最後的晚餐》解讀

“當時意大利不少修道院都喜歡在食堂的牆壁上畫上一幅《最後的晚餐》,你可以想象一下,修道士一邊吃飯,一邊看著就要被釘上十字架的耶穌,那一定是吃著吃著就唰唰往下掉眼淚。這種憶苦思甜的思想教育實在是穩準狠。”

貼近大眾的生活化的語言,為讀者揭開了高雅藝術神秘的外衣,推動了藝術大眾化傳播,藝術畢竟來源於生活,用生活化的語言來介紹藝術也算是迴歸到藝術本源。

藝術要傳承和發展僅靠少數的藝術家和藝術院校的推動是遠遠不夠的,從根本上提高大眾的審美水平才是藝術傳播的題中應有之義。

貼近大眾的選材

意公子選取了西方最具代表性的40位藝術大師,在介紹他們作品的同時,揭秘了他們與普通人一樣的喜怒哀樂和獨特的人生故事,使讀者身臨其境感受到了他們對藝術的極致追求。

意公子選取了20個藝術流派,把各位藝術大師放到他所屬的時代和藝術流派中,讓讀者完整了解了西方藝術風格的流變之路。

意公子在後記中說道“我們不需要成為藝術界專業的學者,但也不能以純粹無知的狀態去欣賞藝術”。通過閱讀這本書,讀者再去感受博物館的藝術作品時,便不用以一張白紙模樣去面對作品做“傻瓜式藝術體驗”,再也不用像無頭蒼蠅一樣在藝術殿堂做無聊枯燥、走馬觀花的遊蕩了。

《大話西方藝術史》:引領大眾提高審美和文化修養的“葵花寶典”

羅浮宮博物館內院

結語

《大話西方藝術史》給我們提供了最經典的藝術作品來補充營養,用細膩平實的語言提供給我們精彩準確的解讀,讓我們迅速成長起來,從藝術小白到初入藝術殿堂的大門,原來也可以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