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的投資負責,就是對人生負責

談起股票投資,似乎人人都會,牛市裡更是股神輩出、專業的機構投資者相形見絀。但把時間拉長來看,多少“民間股神”灰飛煙滅,

只有善於控制風險、敬畏市場、瞭解市場的投資人才活了下來


巴菲特面對美股市場空前的股災是“活久見”,其實A股市場何嘗不是如此!活久見,只有能夠長期活下來的人,才能成為合格甚至優秀的投資人。


太多的投資者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買入股票時,可能連這家上市公司做什麼都不瞭解。我們到菜市場買顆大白菜還貨比三家,但買股票時卻時常罔顧投資風險收益比。而且這樣草率的買賣行為一再發生,本質上是人性使然。


其實,我們必須對我們的投資負責。謹慎投資並不等於畏手畏腳、無所作為,而是要在買賣之前,對上市公司本身的質地、市場的風險偏好等有個綜合的研判。


沒有自己獨特投資理念和投資模式的人,永遠不可能在A股市場獲得理想收益。


能力圈的擴展需要較長時間


在投資這個領域,有一句很有名的話:你所有賺的錢,都不會超過你的認知範圍!你投資知識的儲備、對市場的洞察與理解,等等這些因素,如果達不到一定的層次,即便你聽消息或者抱著賭的心理去買賣股票,賺了10次,第11次也一定會讓你把以前賺的錢全部吐出來。


原因很簡單,財是需要“德”來配的,德不配、必有殃。


即便對於專業的投資者來說,窮其一生也不一定能做好投資,何況很多平時沒有多少時間放在投資上的人,投資一定是需要花費很多心思的。


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對於宏觀經濟、產業動向、市場情緒的琢磨與瞭解,都需要相當長的知識儲備。當然,我們做投資,肯定是邊做邊學,問題是:很多投資者只是在“做”,卻沒有“學”,知識儲備很多年都沒有任何長進,以至於一直沉浸在虧損的泥淖裡。


在專業的機構裡,研究員都是分行業的。比如專門看通訊、食品飲料,或者專門看有色、計算機,這些研究員大多在本科、研究生甚至博士階段學的就是這些專業。


以醫藥行業為例,既有化學藥、中藥,還有醫藥服務、互聯網醫療、醫療器械等諸多細分領域,對這些行業的瞭解,需要積多年之功,何況醫療政策和醫藥行業本身也在飛速發展變化,更是需要專業的知識儲備。


所以,投資這項工作看似低門檻,似乎每一個人都可以做,開個賬戶,手上有點錢就可以買賣股票了。但要把股票做好,做到持續賺錢的程度,確實一項門檻非常高的工作。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其實完全可以選擇一到兩個自己熟悉或者感興趣的領域,

長期跟蹤下去,對自己買賣的股票持續跟蹤,積經年之功,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比如我的一位同事十多年來就只做醫藥股,持續研究醫藥行業,不僅投資收益大大超過預期,自己也成為了半個醫藥專家。


能力圈越大,投資獲得成功的概率就越大,而這是一個艱難且長期的過程,既然如此,我們的每一筆投資,能不謹慎嗎?


學會了解市場先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投資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很多時候更像是一門藝術。股票市場每天無數人在鍵盤上飛舞,買和賣隨時在進行,但鍵盤背後是人,人的背後是人性。


這個世界,科技一日千里,什麼都在進化,唯有一樣東西是不可能進化的,這即是人類社會整體的人性。春秋戰國時期有很多真善美,也有假惡醜,幾千年後的今天,真善美存在,各種假惡醜同樣存在。人類社會人性整體上的不進化,決定了股票市場追漲殺跌、胡亂買胡亂賣的悲劇一再上演。


但是,個體的人性通過自己的修為卻是可以進化的,比如經過長年的反思和進化,某種程度上克服了巴菲特所說的恐懼與貪婪,這樣的投資者就是脫穎而出的優秀投資人。


無論是價值投資,還是趨勢投資,抑或價值投機,只要長期下來能夠證明可以持續穩定盈利的,其實都無可厚非。只不過對於大部分投資者來說,價值投資是最為安全,可以安枕無憂的投資方式。


在股票市場,市場先生才是最聰明的。這個市場永遠有聰明的人、聰明的錢在悄悄地提起佈局,這些聰明的錢和聰明的人讀懂了市場先生的語言,在市場先生面前承認自己是小學生,絕不會妄言“人定勝天”,而是不斷去了解市場先生,學會與市場先生對話。


這樣的過程一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間甚至充滿煉獄般的自我反思與進化。


學會與市場先生對話,瞭解市場先生,說起來似乎很玄,但高明的投資者大多是這樣做的。因為市場先生的聲音和傳遞過來的信息,才是一手信息。只是,學會了解市場先生,除了具備紮實的知識儲備,還要有一定的悟性和耐心、勇氣,在沒有學會了解市場先生之前,我們的每一筆投資,能夠不謹慎嗎?


錘鍊自己獨特的盈利模式


股票市場上的盈利模式千千萬,投資大師們也給我們指出了各種明路。比如費雪的成長股投資之道、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芒格的投資智慧、巴菲特的投資箴言、李佛摩爾的投機制勝,問題是,這些都是別人的智慧,我們讀起來大快朵頤,連連稱道,覺得一下子開了悟,可是用到投資的實踐中,卻是極為艱難。


從市場本質上說,任何投資大師的投資智慧,都只是符合他本人性格和能量的投資之道,旁人只能去學習和體悟,但絕不可“如法炮製”。即便是絕世寶劍,不同功力的武林之人,用起來殺傷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投資大師的智慧也一樣,所以學習投資大師的智慧只是我們做好投資的第一步而已。


不同人的性格和知識儲備,決定了即便是同一個投資大師的智慧,用到不同人身上也會開出不同的花、結出不同的果。這其實很正常,我們要的就是在消化各種投資智慧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的投資實戰經驗,逐步形成自己的投資盈利模式。


比如有的人就喜歡低估值買入優質股,那你就必須忍受得了主題投資繁花似錦的孤寂;你要是捕捉題材股厲害,你就不要把自己當成價值投資者;你是左側交易,你就不要說自己喜歡右側交易。


在投資的道路上,任何一種模式運用到極致,嚴格做到言行一致,都可以賺大錢,要命的是,很多時候我們太難做到言行一致。


言行一致,說來容易做來難!在沒有錘鍊出具備自我特色的盈利模式之前,你說,我們的投資能不謹慎嗎?


投資謹慎,是在科學分析和預判基礎之上的謹慎,不是盲目謹慎。


看準了的標的,大膽買入、耐心持有、忍受波動,終究會春暖花開、收穫滿滿。


投資的道路,就是人生修行之路,誠哉斯言!


作者 曉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