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200億,還要再招5000人!“好鬥”的董明珠,到底憑什麼?

前兩天,董明珠連線央視記者陳偉鴻的對話,上了熱搜。

虧損200億,還要再招5000人!“好鬥”的董明珠,到底憑什麼?


談話中,董明珠說到,雖然現在大家都在往直播帶貨這個方向走,但自己還是堅持線下,隨著疫情轉好,還是要把線下做起來。

董明珠解釋到:一方面,她不願意因為銷售都轉到線上,而讓五六十萬的門店銷售人員失業;另一方面,她也更看重顧客的體驗,希望能和顧客保持面對面的交流。

敢做敢說的董明珠,從來不按常理出牌,彷彿讓人看不透。可實際上,董明珠的每個決策,都絕不是一時興起。

虧損200億,還要再招5000人!“好鬥”的董明珠,到底憑什麼?


心直口快,靠的是坦蕩和底氣

作為企業家,董明珠可謂出鏡率極高。幾乎隔幾天就有關於她或者格力的新聞登上熱搜。

去年6月,格力電器通過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實名舉報競爭對手奧克斯,指其生產銷售的空調產品不合格,希望市場監管總局能核實查處。

上週五,浙江省寧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奧克斯空調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能源效率標識進行虛假宣傳”一案做出了行政處罰,內容包括責令改正與處罰款十萬元人民幣。

虧損200億,還要再招5000人!“好鬥”的董明珠,到底憑什麼?


董明珠贏了。

雖然,對於一個年營收860億元的企業來講,十萬元人民幣的罰款算不上什麼,可奧克斯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可信度,無疑已經受到重創。

很多人都覺得,眼瞅著奧克斯這樣一個小企業,這兩年快速發展,甚至已經威脅到格力的市場份額,董明珠肯定會心有不甘,因此想辦法幹倒對手。

實際上,業內的很多企業其實都對奧克斯生產的空調低於國家標準有所瞭解,也紛紛表示要和格力一起舉報,可到真正去舉報時,別人都縮了回去。

耿直如董明珠,當然不會退縮,她說:坑蒙拐騙消費者,沒有人敢說。你不說,我來說。

做生意的人,大多講求以和為貴,能交朋友,不樹敵人,可似乎只有董明珠,不懂得這個道理。

這些年,被董明珠挑戰的企業,不在少數:

和雷軍立下五年之約,10億豪賭;

多次在公開場合抨擊美的“一晚一度電”的廣告語,稱其“騙人”;

手撕“昔日夥伴”魏銀倉;

……

在一次活動中,董明珠自己也表示,“我是好鬥,但我是為了真理和夢想戰鬥!自己可能也會有流淚的那一天。但是眼淚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戰鬥。”

這一句話,道破了董明珠做人做事的原則:不服輸,不妥協,遇到困難,就去解決。堅持研發投入、追求高質量產品,讓她有了懟天懟地懟一切的底氣。

商場如戰場,在這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董明珠從來沒有學會妥協和服軟,她的獨門武器,就是做好自己,然後與看不慣的人和事,正面交鋒。

虧損200億,還要再招5000人!“好鬥”的董明珠,到底憑什麼?


逆勢而為的背後,是擔當和格局

疫情發生後,全國很多企業的業務受到衝擊,格力也不例外。2月份,格力已經因為疫情損失了200億。

但在央視主持人連線時,董明珠卻顯得淡定和樂觀:業務受損失,就努力幹回來。並表示,自己還得再招5000人。

而且,在現在全民都恨不得追上直播風口時,董明珠卻“固執”地表示:我就要做線下。

做線下,一為了幾十萬的門店員工,二為了顧客能看到實物感覺更踏實。

董明珠不是不懂得趨勢,看不到風口,而是執著地相信,

比順應時代更重要的,是自己作為實體經濟企業家肩上的責任。

虧損200億,還要再招5000人!“好鬥”的董明珠,到底憑什麼?


疫情後,很多企業因為業績壓力大,都採取了裁員或降薪的方式,試圖減輕負擔。對企業經營者來講,扔掉包袱,輕裝上陣,這無疑是最快速的求生方式。但對董明珠來講,她偏要把所有重擔,都扛在自己身上。

其實,董明珠這麼做,一方面是不願格力的員工在這個時候失去飯碗,獨自面對寒冬,更重要的,是她心中有一盤大棋。

董明珠說,實體制造業,保持優勢的關鍵,在於自主創新,而創新的根基,是人才。

而不同於大多數企業希望“拿來就用”的人才觀,董明珠認為,人才,是需要時間來培養的,有時甚至需要十年八年。

在某些方面,比如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則,董明珠絲毫不讓,但在某些方面,她又顯得格外有耐心,格外寬容。

之前,曾有格力員工曾說:“我們實在是害怕董明珠,她太霸道,太厲害了,她走過的地方,連草都不長。可如果你問我讓誰來管格力最好,我們還是會選擇讓她來管。”

董明珠,從來不是循循善誘的好脾氣,但所有員工都知道,跟著董明珠幹,沒錯。因為,在困難面前,董明珠不會做那個讓別人往上衝,自己卻在後方安穩度日的人,她會第一個,衝在最前面。

虧損200億,還要再招5000人!“好鬥”的董明珠,到底憑什麼?


董小姐的賬,別人看不懂

近年來,董明珠的很多投資,在外界看來,並不成功:

前幾年,電動車、新能源大熱,董明珠毫不猶豫地投資了銀隆,進軍電動車行業,可結果卻是以與銀隆高管對簿公堂收尾;

2018年下半年,董明珠高調宣佈,將投資500億,進軍芯片領域,但至今沒有成果,被很多網友笑稱“不懂科學”;

如今,董明珠又投資10億,宣佈進軍醫療領域,很多人同樣也並不看好,甚至有人說,董小姐野心太大,但醫療領域的“水太深”,不是野心能應付的。

可實際上,董明珠的每次投資,考慮的並不僅僅是錢。

在和央視記者陳偉鴻的連線中,董明珠說:企業家做選擇,有兩個角度,有人是商業思維,但我更看重社會需要。

從這個角度來看,董明珠的所有投資決策,其實都事出有因。

面對疫情,她立馬組建生產線,生產口罩機,為口罩加工企業助力;

得知市面上居然有假口罩時,她又趕快建立最高標準的無菌廠房,採購最高規格的原材料,自己生產口罩。

而當“格力”牌口罩推向生產後,大家發現,當時已經被炒到幾十元、上百元一隻的醫用KN95口罩,董明珠只賣5.5元,還包郵。

在和央視記者連線時,董明珠就算了一筆賬,按照前期的投資及後期的物流成本,現在的口罩,賣一隻至少賠一塊多錢。

虧損200億,還要再招5000人!“好鬥”的董明珠,到底憑什麼?


而就在去年華為中興被美國限制後,很多人也突然頓悟董明珠為什麼執意要做芯片。

董明珠知道,芯片對於電子產品而言,是最核心的,依賴別人,永遠被動,我們如果想要有真正的發展,就必須要掌握核心技術,就一定要自己做芯片。

對於這種高難度的研發領域,董明珠當然懂得投入未必會馬上見效,她說到:“失敗了也沒事,不管怎麼樣,都要有人做犧牲。”

當外人都在幫董明珠計算著她的投入產出比時,董明珠考慮的卻是:這是不是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需要,就做。

從這個角度看,董小姐可能並不是最“精明”的生意人,但卻是最值得尊敬的企業家。

虧損200億,還要再招5000人!“好鬥”的董明珠,到底憑什麼?


成為一個生意人,很容易,你只需找到眼前能賺錢的機會,計算得失;

成為一個商人,難度就會大些,不但要看到今天能賺多少錢,還得考慮如何跟上市場變化,不斷吸引和留住顧客;

最難的,是成為一個企業家,因為,對於企業家來講,不僅是生意大,公司大,而是,責任更大。

正如董明珠所說,做人,是要有些情懷的,不能光想著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