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斷崖式降溫,能為烏龜做點什麼呢?

初春斷崖式降溫,能為烏龜做點什麼呢?

初春斷崖式降溫,能為烏龜做點什麼呢?

春雷、下雨,又來個斷崖式的降溫(從最高25度一下子降到10度以下)。這樣的倒春寒挺難受。疫情期間待在家裡悶得慌,沒事幹,能為家裡的烏龜做點什麼呢?

答案就是最好不要亂動,讓烏龜周邊環境維持穩定,少打擾,多觀察,做一些準備工作就好了。為什麼?

初春斷崖式降溫,能為烏龜做點什麼呢?

在室外養殖的烏龜,無論是在水裡、苔蘚、落葉、泥漿裡等越冬,這些物質都起到“防護衣”的作用。氣溫未足夠穩定的情況下,無論是換水或清理環境就等於脫衣服,換乾淨、清乾淨就等於脫光光。這樣的大幅度改變越冬環境,勢必導致烏龜的感受到不適應而產生應激,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而生病甚至死亡。對於成熟母龜龜來說會影響到體內龜蛋的發育。

如果你很糾結於要不要換水,最好用一些儀器(如快速檢測試劑),檢測酸鹼性等幾大指標;或者放些小魚,以魚的狀態來判斷水質的好壞。

如果非要換水,也不要全換,多次少量(行內這叫做吐水),總要保留一點防護衣吧!

初春斷崖式降溫,能為烏龜做點什麼呢?

對於溫室中的烏龜不要急於出池了,就讓它們多待一會,寧遲莫早,自然過渡。而溫室出池環節非常關鍵!搞不好,輕則破相,重則生病、死亡。

現在可以做的就是提前準備好一些材料和出池知識

現在奉上烏龜出池常識:

出池時間一般選擇4-5月過後,晝夜溫差小,可根據當地氣溫,適當提前;而氣溫最好是未來10天氣溫穩定、氣溫最低不低於25度;出池時間段一般選擇在晴天的夜晚(最好是空腹出池)。

出池前的要進行階梯式溫度適應。再出池前30天加深溫室的水位;前20天,增大溫室溫差;前10天,慢慢開門讓它適應氣候變化。

初春斷崖式降溫,能為烏龜做點什麼呢?

出池前龜池要清洗消毒好,水深過背就好。池面增加足夠的遮黑。如果有板材等遮黑點,要分散、均勻,面積越大離水面越高,避免龜聚集在最黑暗的地方。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能在池底放入約5cm厚的泥沙,泥沙攪成糊狀,投入大量的樹葉、草或者自制的有利於分隔躲藏的材料,目的是讓龜出池後,能迅速安全散開。

出池時候最好輕拿輕放、越分散越好!或從溫室移放到沙池裡,遮黑沙池,讓它自己爬落水裡(種龜採取此法較好)。

初春斷崖式降溫,能為烏龜做點什麼呢?

注意:這是南方地區養殖經驗,至於在北方養殖的烏龜,有這方面經驗的朋友可以提供交流分享。

隨後按照烏龜食量的增加,緩慢加水到合適,視龜的穩定性逐步撤走池面不必要的遮黑材料,池底的材料堅決不能大變動,否則迎來的可能是咬尾、腐皮、爛甲等問題!

初春斷崖式降溫,能為烏龜做點什麼呢?

知識小提示:讓龜在最短的時間停止亂爬,就是最成功的出池!


下期預告

初春餵食知識。越早產蛋、養定年份越長、越健康的龜,越可以早喂。

初春斷崖式降溫,能為烏龜做點什麼呢?

更過知識交流點擊下面“瞭解更多”,關注“一杯龜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