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哲學:年輕的本質


深度哲學:年輕的本質


人在年輕的時候最核心的能力是時間。


從哲學上來說,我們把時間定義為變化的可能性,因此它是一個兼具主觀和客觀的概念。注:可以閱讀深度哲學:時間的本質


人如果立志於改變某種現實,那麼就要牢牢抓住像這種兼具主觀和客觀的概念,而不是純粹主觀的概念,比如思想,思辨,感受,感恩,初心等等,這些都是你自己身體內部的事情,年輕的時候過多的去思考這些概念,會導致人生的普遍虛無和迷茫。


時間是一個人年輕的最大能力,它代表著變化的可能性,越年輕,代表時間還長,你變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則越小。當你老了,你就逐步喪失了這種變化的可能性,因為你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因此,很自然,年輕的時候非但不能肆意揮霍,而是要快速找準自己的方向,然後重倉加碼把所有的變化的可能性都放到一個領域裡面去,然後讓自己在這個領域紮根,穩定,形成以自己為中心的某種空間結構,這樣你才有可能從人變為物,也就是成為人物。相反,老了的時候卻可以肆意揮霍時間,因為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太多的變化的可能性了。


變化的可能性還代表著另外一個問題,因為世界只是變化,人通過時間,達成變化的可能性,因此年輕的時候人就具備這種改造現實的能力,當人的年齡逐漸增大,就不是改造現實,而是維護現實,到最後老了,甚至就變成阻礙現實了。


於是你年輕的時候,應該大膽的提出一些想法,哪怕這些想法看起來不切實際,但是隻要有人支持,獲得鼓勵,並且有合作伙伴願意一起去做,那麼就值得一試,因為這是年輕人所具備的天然的特質,而不在於事情本身是否靠譜。一言以蔽之,不靠譜,高風險,難以琢磨的事情,往往都是年輕人也必須是年輕人幹,這是自然規律,也符合社會共識,因而成功率就較高。舉個簡單例子,你10歲出去創業賣花,跟你30歲出去賣花,前者肯定會比後者賣的好,因為大家更願意支持年輕人,相信年輕人,靠譜的事情放在中年人身上會被放大鏡來查找瑕疵,但不靠譜的事情放在年輕人身上即便有巨大漏洞也會讓人忽視,其原因就在於你身上有最大的變化的可能性。


世界是滾滾向前的,年輕人就是衝鋒陷陣,打橋頭堡的,認識到這個問題就有助於你發揮自己的優勢,不要羨慕他人埋怨自己,也不要抱怨社會,抱怨父母。既然很奇妙的居然會活在這個世界,基本搞清楚了遊戲規則就開始操作吧,先打個幾局,再慢慢思考,攻略看的再多,反應不過來也是徒勞,要找到操作的感覺,找準一個方向,把所有的變化的可能性都押注在那個方向,十五年,成為那個當初你曾經仰望過的人,於是變化的可能性開始降低,操作的精細化開始增強,改變世界也隨之可能,因為改變世界就是精細化的複雜的事情,因而需要匹配精細化的操作,這就像幹細胞需要分化以後才能進入到機體的日常運行工作一樣,年輕人要做的就是這種快速分化。


千萬不要覺得15年長了,15年剛剛好,也必須要15年,這個時間既不讓你太急,也不會讓你等待太久,既能讓你保持長遠的眼光,又可以讓你有足夠的彈性來處理當下的得失。比如鍾南山鍾老,之前在運動員和醫生之間飄忽不定,晃悠到35歲被父親一句話點醒,隨後開始醒悟,然後第一個15年從一個普通醫師變成副教授,身份能力固定下來了以後,緊接著就開始精細化操作了,第二個15年一開始馬上就成了中央領導的保健醫生,一路狂奔,在最後一個年頭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緊接著第三個15年,開局沒幾年就遇到SARS爆發,率眾抗擊,“把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給人無窮力量和信心,隨後一舉成名,成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由於鍾老經常鍛鍊,身體好,普通人一般三個15年就退休結束了,但他沒有停歇,開啟了第四個15年,沒想到又碰到新冠肺炎,再次出戰,國士無雙,至今依舊奮鬥在一線上。


改變世界的道路就是這樣,凡事起於微末,只要規劃好,那麼剩下的就是需要堅定的信心和長遠的目標,這個是不容易的。所以,年輕人的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時間,也就是變化的可能性,你必須在可能性大的這個時候,快速試錯快速找準方向,然後讓自己完成分化,把這種可能性確定。因為無論如何,你的時間都在縮短,你的可能性都在變小,如果你沒有在該分化的時間分化,就不再有能力分化了,那麼到了關鍵時刻,需要精細化操作的時候,也自然沒有你什麼事了,你的一輩子也就這樣虛度了,你就成為了別人的服務和照顧的對象,也就更不可能實現自己的任何目標和夢想了。


只要是強有力的能力,也會有強有力的負面作用,比如你的表達能力很強,很喜歡錶達,那麼反面就可能是滿嘴跑火車,講話不經大腦,太過於喜歡思辨,而不實幹。年輕人的時間越多,即變化的可能性越大,那麼也就不容易選擇變化的方向,感覺自己什麼都可以,好像這個也可以做,那個也喜歡,而無法專注一域,這是很多年輕人的通病,或者說一切沒有意識到時間的本質問題的人,都有這樣的通病,畢竟有30多歲,40多歲的人依舊跟小孩子一樣,今天做這個,明天干那個,完全無法專注,自己安慰自己一切皆有可能,殊不知時間已經所剩無多。你所興致勃勃的進入的那個領域已經是別人早就安營紮寨數十年的領域,那麼有什麼事情也輪不到你,哪怕是去前線打仗,也不會叫你,多的是訓練成熟摩拳擦掌的士兵。


知乎之前一直有一個說法,叫做做一個有趣的人。這給了很多年輕人誤導,以為有趣的人就是什麼都會,什麼都參一腳,抖機靈,說段子吹牛皮,這裡研究一下,那裡掰扯一下,說起來天文地理無所不知,但實際上你問問他在行業裡有什麼成就?他只好臉漲得通紅說什麼我是體驗人生,人生難道不就應該嘗試一切嗎?有點新版孔乙己的感覺,掰扯人生有幾種活法。


其實只要稍微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那些叫你做什麼所謂有趣靈魂的人,他自己似乎也並沒有在行業做出什麼貢獻,知乎上掛了一個名頭,但是卻從未用過他的產品,也不見他有什麼作品,社會上的各領域,也沒聽過他的名字。一言以蔽之,這些所謂什麼有趣靈魂,無非是一種自嘲和自我掩蓋所強行拼湊出來的價值觀罷了,就好比一個人很窮,卻非要說自己節儉一般。


張文宏醫生不有趣嗎?鍾南山不有趣嗎?UFC張偉麗拿下冠軍後,隔離了在家中拍小視頻跳舞,不有趣嗎?愛因斯坦沒事拉拉小提琴,面對記者吐舌頭不有趣嗎?馮諾依曼去沙漠依舊西裝革領打扮時髦這不有趣嗎?我在抖音上看到一個消防員救人之後疲憊倒地,醒來之後第一件事是在抖音更新彈唱視頻,這不有趣嗎?有趣實際上是一種個性的表現,但是個性要建立在實力之上,才會更顯其光輝和獨特,只有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對社會有貢獻,個性才反而讓人覺得彌足珍貴。


相反,如果把有趣作為一種追求,這就是本末倒置,久而久之成為虛無,華而不實,外強中乾,就會變成草包,剛開始接觸還覺得挺有意思,然而隨著瞭解的加深,則愈發的讓人感受到靈魂的貧瘠,這種有趣也就被轉化為無趣,好比馬戲團的表演,看了一遍就再無新意了。


年輕人要耐得住寂寞,利用自己的寶貴能力,厚積薄發,不要著急著想要到舞臺上面去走一走,跳一跳,做好時間的規劃,抓住自己這種變化的可能性,在自己所熱愛的,所擅長的以及社會所需要的這三個方面找好平衡,找準一個方向,全力以赴,就百分百一定會取得成功,也一定會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這些話說給你們聽,也說給我自己聽,不信咱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