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垃圾快乐”,正在毁掉很多人的人生。

过多的垃圾快乐,会让人变得麻木。每个成年人,都有责任为自己创造出丰盈而踏实的生命状态。

​​朋友圈里有人感慨说,前段时间,花重金买了种草已久的网课,本来打算利用疫情带来的“超长假期”学门新技能。 没想到,一直到正式复工那一天,才只听了第一课。 其他的时间,除了做饭、吃饭和睡觉,基本都躺在沙发上刷抖音了。什么都没做成,还觉得累到不行。

这样的“垃圾快乐”,正在毁掉很多人的人生。

这样的“垃圾快乐”,正在毁掉很多人的人生。


01.“垃圾快乐”之一:碎片化信息


朋友正在读大四的妹妹最近迷上了某社交App,每天都忙着签到打卡做任务,隔两分钟就要刷一刷别人发的动态,第一时间点赞评论抢沙发。 临近毕业,论文还毫无头绪,找工作的事情也以疫情为由,拖了又拖。 朋友看不下去,劝她做点正事。小姑娘不耐烦地说,压力太大,根本读不下去书,也没法静下心写简历。 社交App上的小哥哥们,长得好看还会撩人,对她嘘寒问暖,花式关心。 无聊的时候,搜一搜附近的人,找几位顺眼的,聊几句有的没的,一天就愉快地过去了。 当然,她也知道这些人都和她一样在“广撒网”,不能轻信。 半夜睡不着的时候,她焦虑的躲在被子里偷偷哭。


这样的“垃圾快乐”,正在毁掉很多人的人生。

守在社交平台上,刷着不同人发布的动态,看着前后没多少关联的文字和图片,一个人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打碎”,分散到不同的信息中。 这样的状态,让人得以暂时逃避当下的烦恼,从柴米油盐、一地鸡毛的生活琐事中抽身出来,做一个无忧无虑的“网友”,进行貌似没有压力的浅层社交。 等刷完了那些有趣的碎片信息、关闭了聊天窗口,回到现实生活中,才发现自己除了一点残留的亢奋之外,只剩下空虚和疲惫,以及浪费时间的内疚感。


计算机里的文件碎片太多,就会妨碍运行的顺畅度。 大脑里的碎片信息太多,也会让我们逐步失去深度思考、聚焦当下的能力。 超过500字的文章就觉得太长不想看,连追个网剧,都要不断地快进。完整地读一本书,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 碎片化信息吸收的多了,很难安住在当下。 心绪越来越急躁,做事的质量效率却越来越低。 和很多人聊过天,真的郁闷时依然不知道找谁倾诉。

生活变成了一个一个的零散片段,时间、精力和情绪都被无限地耗散着。

这样的“垃圾快乐”,正在毁掉很多人的人生。

02.“垃圾快乐”之二:刺激性信息


来访者Julia最近在闹离婚。 虽然老公依旧专一可靠,一如既往地努力赚钱养家,平时表现也不错,但当她和婆婆因为带孩子的事情吵架,老公却始终不肯去跟婆婆理论,反反复复都是那一句:“老人理念不一样,咱们就保持距离,互相让一步吧。” 本来已经消气了,可是有一天刷微博,看到别人家老公在婆媳矛盾时坚决维护老婆、甚至和亲妈断绝往来的“爽文”故事,心理又立刻失衡——

“博主说的对,如果一个男人真的爱你,就应该立场鲜明、不惜一切地在别人面前维护你。”

她把自己的故事发出来让大家评理,评论里众口一词地谴责她老公,劝她当机立断离开妈宝男,开启全新的人生。 找到了共鸣,心里特别爽。

这样的“垃圾快乐”,正在毁掉很多人的人生。

在这个追求“爆款”的时代,刺激性的信息不断让我们的大脑分泌多巴胺,爽剧、爽文大行其道。

可是,重口味的食物吃的太多,味觉很容易退化,过度迷恋于调料,对于食物本味反而无感。 刺激性的信息接触多了,常常导致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式,令人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接受人性和生活本身的微妙和复杂。前些天,跟一位资深的咨询师朋友聊天,她说起,现在很多感情问题,都是因为大家总是以“爽剧”的人设标准来要求另一半,却看不到对方那些最平实的好处。 一时的“爽”,可以满足我们求关注、求认同、刷存在的心理需求,获得一时的痛快,却也消耗着我们的情绪能量,埋下许多“地雷”,创造出不必要的烦恼和问题。


这样的“垃圾快乐”,正在毁掉很多人的人生。

03.如何打造真正的快乐源泉?


生活已经够辛苦,需要快乐来调剂。

真正的快乐,能够带给一个人滋养和支持。

这样的“快乐源泉”,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打造。


学会独处


身边那些既优秀又幸福的人,都拥有独处的能力。 她们会拨出专门的时间,放下琐事,屏蔽掉各种信息,一个人待一会儿。喝一杯咖啡,读一本书,去陌生的地方过一个周末。 有品质的独处,可以帮助我们回到当下,回到内在,增强聚焦的能力,将散落在外的精力温柔地带回到自己的生命中。 即使因为家庭、工作、经济或其他原因,没有办法拨出整块的时间给自己,也至少可以早起半个小时,不看手机,全然享受完全属于自己的宁静时间。


拥有一项爱好


高层次的快乐,不仅可以化解无聊,还能为我们增值。 拥有爱好的人,往往自带光芒,主动创造出有趣的生活。 朋友Alice自从迷上了花艺,就把所有的空闲时间投入到学习中,朋友圈的内容也从没营养的鸡汤,变成了有格调的日式花艺作品。 她的性格和气质,由内向紧绷,变得柔和灵动。 上周,她收到了一份兼职邀约,请她去做花艺分享和教学,一节3小时课程的报酬,是她现在本职工作月收入的三分之一。

这样的“垃圾快乐”,正在毁掉很多人的人生。

觉察身心感受

沉迷于垃圾信息和垃圾社交,会和自己的身心“断联”。

于是,总是要向外去寻找,想要找到能够带来一点快感的人、事、物,来化解无聊与空虚。

把向外看的时间和精力,好好地投入在自己身上,关注自己的身心状态,是走出“垃圾快乐”陷阱的关键所在。

  • 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放松平静,还是浮动不安?
  • 你有多久没有认真陪伴过自己了?
  • 你的眼睛有没有因为盯了太久屏幕而酸涩,肩颈和背部感觉僵硬吗?
  • 睡眠休息的时间足够吗?

过多的垃圾快乐,会让人变得麻木。

对身心感受的觉知,能让我们逐步恢复原有的敏感度,重新学会滋养自己。

——end——


厦门大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撰稿人,涉猎心理占星、塔罗等领域。


插图 | 电视剧《从宫本到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