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净值型理财渐多,该如何投资?

徐耀燕


1、2018年4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俗称《资管新规》)。9月,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俗称《理财新规》)。随着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打破刚性兑付、产品净值化已经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加上现在又要求各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未来净值型理财产品会逐渐成为主流。

2、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与我们日常通过股票账户购买的很多开放式基金类似,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没有预期收益,没有投资期限。产品每周或者每月开放,用户在开放期内可以进行申购赎回等操作。这么看,是否就和基金没有区别了呢?其实还是有所区别的:

首先,要关注申购期和赎回期、申购费和赎回费,最后赎回的时候是要扣除相关费用的,有些产品可能会有优惠时间段,比如在该时间段可以免除或者降低相关费率,这个要仔细阅读产品的细则。此外,申购是按照份额的,具体则是用你的申购金额除以申购日当天的净值。

其次,可能有些投资者习惯了银行传统的模式,心理上难以接受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觉得有波动就有风险,这其是错觉,以为用净值来计数的产品风险就很高。事实上,一些用净值来计数的理财产品还是很稳健的,而且收益也不错,比如工银财富全权资产委托系列增强配置年金型理财产品。当然,肯定也有那种有可能亏损的产品,这个就需要个人不断的研究,以及评估个人的风险接受能力了。

再次,净值型产品包括基金在内赎回的时候基本都是T+1日到账,这个与传统理财产品相比还是有一些优势的,不像有的理财产品,申购和赎回的时候都有时间损失,等于是变相降低了收益率。


遁逃者


关于净值型理财的概念我就不抄了,也懒得抄。实际上净值型理财产品与原先的银行理财产品,底层资产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计算收益的方法变了。

举个例子,原来某银行的理财产品标明“预期收益率”为5%,现在用“净值”来表示的话,就是该理财产品发行时每一份额的价值是1元,等到产品到期时每一份额的价值增长到了1.05元(假设一年期,为方便计算不考虑申赎费用),那么其收益率仍然是5%。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预期收益率”有很强的诱导性,很容易形成刚性兑付的预期。而净值法计算的话,则是既成事实,有利于银行打破刚兑。

回到正题,其实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投资,需要更注重研究投资标的。之前大家只管找收益率高理财的买,而现在没有收益率这一指标参考,只能去研究理财的投资构成了,这样对投资者的要求更高了。当然,还有一个参考指标,就是这款理财以往的净值增长情况。

我是空谷寒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