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旗下的實驗室矩陣,看看互聯網大佬的佈局!

實力雄厚的科技公司往往熱衷於成立各種實驗室,作為前沿科技的孵化器。這些技術或許看似天方夜譚,但也有可能引領一場新的技術革命。

像國外科技巨頭谷歌的Google X實驗室,早在VR和AR熱潮之前,就於2013年推出了個人助手Google Glass,被視為是超前於時代的黑科技產品。此外,Google X實驗室裡還跑出了無人駕駛行業的鼻祖Waymo,開啟了全球無人駕駛的行業浪潮。

而在國內,以BAT為代表的科技公司也執著於成立科技實驗室。

就在今年3月,阿里達摩院宣佈成立XG實驗室,用於5G技術和應用的協同研發;而日前,騰訊也宣佈成立“星星海實驗室”,作為騰訊歷史上首個硬件工程實驗室,“星星海”的成立代表了在產業互聯網背景下,騰訊雲加快了技術自研的步伐。

2020年了,BAT這三個巨頭旗下究竟存在多少個超強前沿科技實驗室?

百度素有“AI界的黃埔軍校”之稱,從百度走出了多位AI人才。

早在2013年初,百度就成立了深度學習研究院(IDL),這也被視作百度研究院的前身。

截至目前,百度研究院共有:深度學習實驗室(IDL)、大數據實驗室(BDL)、硅谷人工智能實驗室(SVAIL)、商業智能實驗室(BIL)、機器人與自動駕駛實驗室(RAL)、認知計算實驗室(CCL)以及量子計算研究所(IQC)等七大實驗室。

二、騰訊

2017年時騰訊就提出了AI in all,即“人工智能無處不在"的戰略,並構建起從基礎研究、到場景共建,再到AI開放的三層架構。這也就是說,做好AI的基礎研究,實現AI在各個場景中的落地,再將AI技術能力開放給合作伙伴。

自2018年9月騰訊進行組織架構調整,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下稱:CSIG)後,騰訊雲更加註重技術與產業的結合。

騰訊AI Lab與Robotics X Lab負責人張正友表示,騰訊目前已建立兩大實驗室矩陣。


BAT旗下的實驗室矩陣,看看互聯網大佬的佈局!


其一為人工智能實驗室矩陣,包括騰訊AI Lab、優圖實驗室等四大實驗室;


其二為基於前沿科技的實驗室矩陣,涵蓋機器人、量子計算、5G、邊緣計算、IoT和音視頻技術等。

在基礎研究上,騰訊內部有四個AI實驗室,分別是騰訊優圖實驗室、AI Lab、WechatAI和RoboticsX機器人實驗室。

1、優圖實驗室

優圖實驗室成立於2012年,偏向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2018年9月,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就曾宣佈將騰訊優圖實驗室升級為騰訊計算機視覺研發中心,聚焦並加強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的投入。

2、騰訊AI Lab

騰訊AI Lab專攻尖端產品,代表產品是名為“絕藝”的圍棋AI和騰訊同傳。2018年騰訊世界人工智能圍棋總決賽上,騰訊“絕藝”獲得首屆世界人工智能圍棋大賽冠軍。

3、Wechat AI

WechatAI則是一款國人幾乎每天都會用到的技術。該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是語音和音頻,致力於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帶來革命性技術。Wechat AI最主要的應用場景是微信上的語音轉文字功能。

4、Robotics X

Robotics X和AI Lab一樣,是騰訊AI產業的雙基礎支撐部門,探索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的連接,主要研究方向為機器人。

三、阿里達摩院

2017年10月11日,在阿里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CTO 張建鋒(花名行癲)宣佈阿里巴巴成立了全球研究院——阿里巴巴達摩院。張建鋒也同時擔任達摩院的院長。

達摩院的籌辦者包括中國十三位頂級科學家——中國唯一的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中國量子力學第一人潘建偉院士;提出“計算思維”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周以真;全球人臉識別技術先鋒、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教授等等。

據達摩院官網介紹,達摩院中共有五大研究領域,共15個實驗室。


BAT旗下的實驗室矩陣,看看互聯網大佬的佈局!

達摩院官網顯示的研究領域和實驗室


BAT旗下的實驗室矩陣,看看互聯網大佬的佈局!

阿里AI全景圖(來源阿里官方)

今年3月,阿里達摩院又宣佈成立了XG實驗室,現階段主要聚焦5G技術和應用的協同研發。至此,達摩院的實驗室已經有16個。

總的來看,BAT旗下的前沿科技實驗室都正在推進人工智能、5G等技術的落地應用,同時,在軟件實力之外,也在不斷強調配套硬件能力,走軟硬件一體化開發路線。關注這些超強的前沿實驗室進展,有助於我們瞭解行業的最新趨勢。



未來標杆實驗室 發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