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和女友同时掉进水里先救谁?”,官方有答案了......

对于这个问题,男性朋友或多或少都有被追问过吧,你当时的答案是什么?或者说你自始至终有没有自己的答案呢?

向来比较反感这种灵魂拷问式的、假设性的问答。先不去评论这种假设性问题本身是否成立,如果连标准或可供参考的答案都没有,回答这种问题永远都将是争议性的。

“母亲和女友同时掉进水里先救谁?”,官方有答案了......

安徽省有一小伙郭某曾“幸运”地将这个“假设”性问题变成了现实中活生生的案例。他是如何处理的呢?

郭某是在一次事故中与母亲和女友一同落水,落水后先救起了身边的女友,再救起了母亲,这一新闻传开后,迅速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有网友支持郭某,理由是情急之下,离谁比较近,方便先救谁就应该救谁,两个人都是生命,生命没有先后之分。也有网友谴责郭某,原因是认为母亲年纪较大,落入水中面临的危险较大,作为儿子应该先救母亲。两种声音并存,先救谁都会有争议。好在,郭某事件中,母亲与女友最后都得救了,否则郭某不知道要背负何种骂名。

现实版的“救母亲还是女友”不出意外的没有获得公众认可的答案。

直到2015年,司法部通过一道司考题变相给出了这个“千古难题”的官方答案——应该先救母亲。

原考题如下:

“母亲和女友同时掉进水里先救谁?”,官方有答案了......

2015年司法考试(现已更名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原题

这一题官方给出的标准答案是:ACD。

在解释官方给出的答案之前,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何为“不作为犯罪”。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直接规定负有法定义务拒绝履行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需同时符合四个要求:一、违反法律直接规定,是指《刑法》有直接规定的罪名,而不是主观臆测的罪名。二、负有法定义务,是指法律规定行为人具有某种义务而不为的行为。例如:母亲拒绝给婴儿喂奶,造成婴儿死亡的,属于不作为犯罪。三、拒绝履行的行为,是指有条件、有能力去做而不做的行为。四、造成严重后果,产生恶劣影响的行为。

相比于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母亲和女友同时掉进水里先救谁”,司法部给出的命题是“母亲和女友同时身处火海先救谁”。之所以说是变相给出了答案,主要是因为两种问题的大前提有一定的相似性,即母亲与女友同时同地处于危及生命的境况之中。司法部给出的答案中认为答案C选项是对的,即母亲与女友同时处于危险之中,应该先救母亲,否则将会构成不作为犯罪。理由是子女对父母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而对女友只是道义上的义务,并没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所以如果先救女友而致母亲死亡的,将会构成不作为犯罪。

“母亲和女友同时掉进水里先救谁?”,官方有答案了......

这是15年司法部的司法考试真题,可以算得上是“官方”给出的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在当时仍然引起不小的轰动。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人们的道德认知与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所致。尽管是司法部给的答案,相信依然不能得到绝大多数的认同。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本就没有优劣之分,真的到了危及生命安全的关键时刻,哪还有时间给你思考先救谁、在救谁。如果条件允许,一个都不落下,全部都要救,如果条件不允许,那就要看你自己的能力,在你能力范围内能救谁......就先救谁吧。比如我们举例的安徽小伙郭某,当时的境况下女友落在他附近,母亲在离他较远的地方,如果此时先游到远处的母亲再折回来救女友,谁也预料不到又会是怎样可怕的后果,毕竟事实难料。您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