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養殖戶最害怕的“五月魔咒”真的就難以解決嗎?未必!

小龍蝦養殖的“五月魔咒”真的那麼恐怖嗎?還有救嗎?

小龍蝦養殖戶最害怕的“五月魔咒”真的就難以解決嗎?未必!

“麥黃黃,魚死亡”,每年4-6月是水產養殖發病的高峰期。這期間疾病種類多、發病快、死亡率高,給水產養殖造成很大的損失。龍蝦養殖也是一樣,這期間發病率非常高、死亡多,素有“五月魔咒”之稱。

蝦農也整天處於惶恐之中,從早到晚都在蝦塘上轉來轉去,也在四處打聽預防措施或為戰勝“五月魔咒”努力著,天天神經高度緊張,可以理解。
那到底什麼是“五月魔咒”,它的表現形式是什麼?什麼原因產生?有防治的方法嗎?那不妨耽誤點你們寶貴的時間,我們一起來討論討論。
通過多年的田間走訪、調查,同時結合近20年的水產從業經驗,筆者覺得龍蝦的“五月魔咒”是多種養殖問題的統稱,以多種形式表現出來,不是單一疾病,具體點說就是蝦不正常或死了。


小龍蝦養殖戶最害怕的“五月魔咒”真的就難以解決嗎?未必!


比如:

①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超標直接導致龍蝦鰓出問題,出現爛鰓病、爛尾等病。

②pH值超標導致滲透壓改變出現蛻殼不暢,身體代謝混亂,採食差、爬邊上岸等。③池底惡化或餌料出現問題,則產生腸炎。

④水體嚴重惡化則出現浮頭、爬邊、進籠的蝦沒勁等現象。

⑤水草太多太密,出現底部缺氧導致大量死蝦或有蝦起捕不上來。

⑥水體天然餌料缺乏,出現軟體蝦多。

⑦水草少、長期渾水,水位不夠,最容易出現鐵殼蝦。

⑧農藥殘留直接導致龍蝦大量中毒死亡。

⑨藍綠藻爆發產生毒素中毒死亡。

還有什麼肝胰腺病、白斑病、甲殼潰瘍,只死大蝦不死小蝦,或只死小蝦不死大蝦、蝦體發白、發黑等很多情況,這可以叫做“五月魔咒”的總稱。

龍蝦養殖與養殖水體、池底、水草、疾病、種苗、營養、氣候等多因素的有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龍蝦發病,甚至死亡。但是很多因素我們無法控制,比如氣候我們沒法做到風調雨順;種苗靠我們個人的實力是無法實現培育優質種苗的;


小龍蝦養殖戶最害怕的“五月魔咒”真的就難以解決嗎?未必!


營養也就是你投餵的餌料是什麼,是不是符合龍蝦的營養需求,你我都在摸索中尋找,碰到好的飼料算我們有運氣,否則只能自認倒黴;疾病這個東西就更難了,龍蝦的疾病有很多種,憑我們現有的裝備和技術水平,你想治好是不可能的。


我只能告訴你水產養殖中疾病治療程序是“預防為主、治療為輔”,一旦龍蝦生病你指望靈丹妙藥來救活它,那是非常困難的,你不妨可以諮詢國內外知名的魚病專家,看看他們有招嗎。那麼我們能做什麼呢,不可能坐以待斃吧?養殖水體、池底、水草、疾病預防我們可以做,而且可以做得很好。
通過總結,主要有四點,如果你堅持去做,始終不忘初心,那麼你一定能戰勝“五月魔咒”。

一、 養"底"

龍蝦是底棲爬行動物,主要生活在底部,其不但是龍蝦攝食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是殘餌、糞便、有毒有害物質蓄積的主要場所。池底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龍蝦的發病率和龍蝦的品質。那麼我們怎樣去把底部養護好呢。


為什麼說是養護底部,而不是說改底呢?這與養魚有區別,因為池底除了是有毒有害物質蓄積的場所,同時也是原生動物生長的主要地方,如水蚯蚓,它們和水體中的浮游生物都是龍蝦的天然餌料,它們為龍蝦的生長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不能大手一揮就把它們給殺掉。

所以我們在進行改底時,儘可能少用或不用強氧化劑,如二氧化氯、過硫酸氫鉀、生石灰等物質,這些化學物質通過放熱和刺激性改底,不但對底部原生動物具有毀滅性的傷害,而且對龍蝦的鰓也有傷害。

所以慎重選用。那麼用什麼呢,你可以選用吸熱的還原劑物質,還原底部有毒有害物質,同時還可以解毒,特別是在夏天還可以降低池底溫度,為龍蝦降溫,也不傷害底棲原生動物。另外採用物理的方法,如腐殖酸鈉、膨潤土、食鹽等,它們主要是通過絡合、沉澱、覆蓋的方法將池底氨氮、亞硝酸鹽、有毒有害物質沉降。

小龍蝦養殖戶最害怕的“五月魔咒”真的就難以解決嗎?未必!


以上兩種方法都是治標不治本,最為有效、長效的方法是,通過微生物來解決,因為微生物具有強大的繁殖力和對環境的淨化能力,這是其他東西沒法比的,它們持續不斷地將池底糞便、殘餌、有機腐殖質轉化成蝦或藻類、原生動物的餌料。

比如糞鏈球菌、芽孢桿菌、EM菌、光合細菌、新鮮乳酸菌原液等,這應該是在龍蝦養殖中重點選用的東西。這裡提醒一下,使用芽孢桿菌、光合細菌、EM菌時注意天氣狀況,容易出現缺氧情況。
EM菌在水產養殖中的使用效果被廣泛認可。但是EM菌發酵好的原液使用起來成本較高,而且經過廠家經銷商長時間儲存,菌的活力也會下降。近幾年市場上比較受到養殖戶歡迎的是EM菌菌種。養殖戶購買回去後可以自己擴培。自己發酵的EM菌菌液使用起來成本低,而且現發酵的的菌液數量多活性好。那麼在選擇EM菌菌種的時候大家要關注菌種的好壞。一般而言,判斷菌種好壞有一個最簡單的指標pH值。因為EM菌種的乳酸菌含量最多,EM菌菌液的pH值較低說明乳酸菌含量豐富,也就意味著整體的EM菌活性較高。一般而言pH值在3.5以下就算是好菌種,如果可以達到3以下就算是質量特別好的EM菌種了。


二、 養"水"

龍蝦池塘的水色標準是既要清爽,又要有肥度;既要見底,又要不能長青苔,這樣水體溶氧高,生物量豐富。進入5月,龍蝦塘不再是肥水為重點,現在主要調水和改水,防止出現氨氮、亞硝酸鹽、pH超標,產生藍綠藻、油膜等現象。選用的產品主要是微生物製劑和氨基酸、微量元素。特別是微生物製劑,一定要定期、交替使用,這樣才能維持水色正常,保持水體中天然餌料豐富。

主要品種是糞鏈球菌、新鮮乳酸菌原液等,另外提醒養殖戶朋友,不要出現有蝦不正常,或有不專業的所謂技術人員到塘口指導時,就輕易選用消毒劑或殺蟲劑,這很容易破壞你的養殖環境,對水體中藻類、輪蟲等天然餌料造成破壞,如果你要消毒或殺菌,目前對龍蝦最好的是碘製劑或者是納米銀溶液,它既不破壞水,又不傷害龍蝦,在水體滯留時間短,使用時間一早或一晚,貼水潑灑,這樣效果非常明顯,其他的二氧化氯、漂白粉、苯扎溴銨等消毒劑慎用。

不少養殖戶在進行殺菌、病毒的操作過程中喜歡使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具有耐藥性,容易引起疾病的復發,而傳統的消毒劑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且殺病毒或者是細菌不具有廣譜、高效的特性,最新的技術是採用銀離子,通過帶正電荷的銀離子吸引負電荷的病原體後進入病原體內將病原體的官能細胞殺滅從而實現高效、無刺激、徹底的殺菌的效果。

小龍蝦養殖戶最害怕的“五月魔咒”真的就難以解決嗎?未必!


三、死蝦時處理方法

龍蝦一旦大規模發病,千萬不能有病瞎投醫,通過比較多的現實案件表明,如果出現大規模發病情況,應採取:一是蝦大量快速起捕賣掉,降低損失;二是大量換水。只有這樣養殖風險才能降到最低,否則你是錢財兩空,目前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龍蝦在溝渠湖叉隨處可見,我們沒有給它消毒殺菌、沒有投餵飼料,沒有發現它大量生病死亡,反而還氾濫成災,為什麼一進入我們的池塘後,就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呢?

原因就是環境改變了,數量改變了,所以我們的努力方向就是還原它原來的生存環境,相信它會給我們帶來好運。
以上是個人對“五月魔咒”的一些認識和觀點,限於時間和篇幅不可能一一詳談,結合實際情況採取切實可行方案,“五月魔咒”應該沒有那麼恐怖,祝養殖戶朋友闖關成功。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