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追梦桥】习水县:实施“五大举措” 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

【新市民•追梦桥】习水县:实施“五大举措” 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

“十三五”以来,习水县建设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7个,安置6281户28778人,其中贫困户5221户23073人,搬迁任务居全市第一。为切实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习水县在全面落实“五个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着力实施“五大举措”,扎实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新市民•追梦桥】习水县:实施“五大举措” 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

实施“引领行动”搭建“感恩桥”,创建奋进之家。一是强化支部引领。在县城安置点骏华鞋业、农贸公司、义工协会等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支部,将党小组建在楼栋上,引领群众组建自治组织和志愿组织,发挥自治作用,增强群众的组织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鼓励优秀职工、青年、妇女加入自治组织和志愿队伍,推荐优秀群众加入党组织。二是强化教育宣传。依托安置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新市民讲习所等宣讲阵地,整合工青妇资源,结合妇女、劳动、青年、儿童等重大节日,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感恩教育宣传活动,宣传党的好政策,传递党的好声音,弘扬社会正能量。今年以来,已开展宣传活动50余次,感恩教育32场次。三是强化典型培育。以社区为单位,以网格为单元,深入开展致富之家、和谐之家、卫生之家、孝敬之家、最美之家“五家创建”活动,选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勤劳孝敬、比学赶超氛围,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实施“就业行动”搭建“致富桥”,创建幸福之家。一是针对性开展培训。根据安置点就业信息“六个台账”,在安置点建立就业培训平台,对有就业意向的群众针对性开展就业培训、技能培训、岗前培训、素质提升培训、感恩教育培训、法制教育培训“六个常态化”培训,确保培训对象有技能、能就业。今年以来,已开展就业培训70余次。二是家门口落实就业。就近开发就业岗位,在县城安置点新建扶贫产业园,引进骏华鞋业以及电子、刺绣、制衣、玩具等工厂,可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做到搬迁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业,残疾人等特殊家庭实现了特殊就业。三是有序化组织输出。依托沪遵劳务协作、就业扶贫、工会扶持等政策,举行习水县“春风行动·梦圆务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劳务输出集中出发仪式,利用全县用工信息数据库,根据外出务工人员返岗路线、人数等情况,对路线相同、人数较多的统一组织专车运送返岗,降低返岗疫情防控风险,节约外出成本,今年以来有序组织7800余人外出务工。四是全方位管理服务。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10个省市建立党组织服务中心和工作站,按照定组织架构、定人员配置、定功能职责、定目标任务、定激励考核“五定”模式,加强外出务工人员跟踪服务管理。同时,实行就业信息季度动态管理,实时掌握搬迁群众就业状态,确保实现户均就业1.8人以上。

实施“帮扶行动”搭建“连心桥”,创建温暖之家。一是落实困难帮扶。着力打造“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在搬迁安置点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雏鹰之家等服务平台,为搬迁群众提供排忧解难的服务场所。整合工青妇资源,开展各种节日慰问活动,对安置点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开展思想疏导、生活关照、困难帮助,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断增强安置点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二是落实助学帮扶。在县城安置点成立贵州省厚德基金公益组织和习水县义工联合会,统筹工青妇助学项目,积极募集社会资金,对安置点困难家庭大学生,集中开展助学活动,确保困难家庭就读学生帮扶全覆盖。截至目前,已帮扶贫困学生249人,帮扶资金119.5万元。三是落实健康帮扶。在各安置点建立卫生服务站,对所有贫困户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定期开展职工巡回义诊、青少年视力矫正、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常规体检进安置点等公益活动,提升安置点群众健康水平。已累计开展医疗义诊健康服务110场次。

实施“维权行动”搭建“平安桥”,创建和谐之家。一是建立维权机制。在安置点搭建“党务政务中心+综治中心”二合一的网格服务管理总平台,建立健全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机制,畅通安置点职工、青少年、妇女儿童权益侵害诉求渠道,特别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自身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处理维权案件19件,通过微信平台、门户网等新媒体网络平台推送法律法规知识200余期,发放宣传资料、手册10000余份。二是组建队伍维权。以楼栋党员、治安积极分子为骨干组建自治队伍,以政法单位为主组建专业法治队伍,以工青妇残等部门为主组建德治队伍,充分发挥三支力量“一格十员”作用,积极开展法治宣传、纠纷调解、维权服务等各项活动,确保群众权益得到及时维护。三是实行“三色”管理。结合搬迁户的家庭情况,按特殊人群、重点人员、一般家庭三种类型实行红、黄、蓝“三色”分类服务管理,对三类家庭分别实行周见面、旬见面、月见面机制,全面落实包入住、包服务、包就业、包法治宣讲、包素质提升、包纠纷调解“六包”机制,确保群众权益受保障。

实施“导向行动”搭建“融合桥”,创建文明之家。一是树立健康生活导向。通过培训、座谈、上门宣传等方式,发动群众建立切实可行的居民规约,引导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职工、青年、妇女带头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养成文明习惯,爱护公共财物,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秩序,实现从“农民”变“市民”的转变。二是树立文化提升导向。工青妇会同县文体部门指导安置点社区组建文体队伍,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文体活动;整合工青妇资源,设立新市民“追梦”书屋,引导搬迁群众自觉读书学习,引导青少年帮助家人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生活,提升群众文化素质水平。三是树立友爱互助导向。充分发挥搬迁群众“两个独特作用”,引导安置点家庭强家教、正家风。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妇女、最美青年、最美职工评选活动,发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全县各安置点逐步形成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邻里关系。

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闻热线:0851-85941669

【新市民•追梦桥】习水县:实施“五大举措” 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