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文明实践“疫”起改变


习水:文明实践“疫”起改变

习水:文明实践“疫”起改变


大门紧闭、音乐不响、射灯不亮……

近日,一张坭坝乡南天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照片在群里流传,冷清的场面让人很不习惯。

去年,为了进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习水县委宣传部特意在新时达文明实践点建起了文化广场,号召大家跳起了广场舞。一到傍晚,文化广场就热闹非凡。

那时,动起来、跳起来就是文明实践。

此时,沉下去、静下来就是文明实践。

习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疫”起改变!

洗手与洗手之间 多了份自觉

哗哗、哗哗……

傍晚,南天门村三组的穆仁智一从辣椒基地回到家,就走进洗手间,扭开水龙头,将袖子卷得高高,把手臂伸进水柱,任由清澈的自来水从水龙头倾泻冲洗。

在南天门村,68岁的穆仁智也算是个讲究人,每次吃饭前都会洗洗手。可像这样一回到家就洗手,还是因为疫情防控。

以前,每次干活回家,穆仁智都会端根板凳到家门口,摸出支香烟,狠狠吸上几口,才走进厨房,在盆里浇水洗洗自己的手。

“以前洗手,没泥巴就为原则。”开展疫情防控宣传以来,洗手这件事颠覆穆仁智的认知,不仅要水冲洗,还要详洗。

穆仁智对脱贫攻坚充满感激,习水在脱贫攻坚期间,对农村进行了一次全覆盖的厕所革命,“不然,洗个手都达不到标准。”

洗手与洗手之间,穆仁智多了份自觉。在这份自觉里有着对科学的尊重。

穆仁智决定将自己的5亩土地流转给公司,让公司来经营花椒。当问及为啥不自己干时,他理性地回答:“他们干得好点,他们有专人的技术人员在管理。我在地里打打工就行。”

动与静之间 装着份责任

精准扶贫一盏灯、健康扶贫二盏灯……

年前,南天门村五组组织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开展文艺汇演,一直在外面打工的简会特意回家观看。看看文化大院舞台上随着花灯节奏翩翩起舞的母亲,简会谋生了想要学习的念头。

简会心里盘算,自己和好动的妈妈去跳舞,让不跳舞的父亲陪孩子玩耍。

一场疫情防控改变了他们家的计划。一向好动的母亲待在家里,而稍显安静的父亲却整装出发,作为志愿者参与到村的卡点守护中。

五组的队长李德亮清晰记得,去年每晚的广场舞,多数是在家妇女在台上表演,男的在边上看,“如今的动静颠倒了,男的成为了坚守卡点的志愿者、参与到村的宣传中,妇女在家看。”

五组与六组轮流守护漏滩沟卡点。漏滩沟卡点与重庆交界,在最开始的几天,每遇农历一、四、七,李德亮天没亮就得到卡点上,“担心村民背着蔬菜到集镇上卖,我必须要赶在他们之前。”

聊到疫情防控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出现的变化,李德亮理了理自己的口罩,“动与静之间,装着的都是责任。”

守与望之间 温暖成一家

社区是一家,保护靠大家!

这是东风湖社区易地搬迁户雷廷兰的宣传口号。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在东风湖社区设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雷廷兰就是其中的志愿者。

雷廷兰2019年搬迁到东风湖社区,被推举为13栋的楼长,来自不同的地方,地缘相亲的乡土文化被分割了,在易地搬迁群众的心里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远亲不如近邻。”雷廷兰想在13栋缝补易地搬迁户心里的缺失。潜意识里,她把十三栋看成了一个单元。

疫情防控开始后,整个东风湖社区被管控起来,只留一个进出口,雷廷兰强烈地意识疫情面前,已经不是一栋楼的事,整个东风湖社区都是一个共同体,是习水疫情防控的一个重要点。

雷廷兰参与到社区进出口的坚守与社区内部巡逻中。自己的孩子年前去了遵义亲戚家,自己和丈夫一起,自己忙不过来,丈夫就去补位。他们一家用“守”与“望”温暖着易地搬迁这个大家庭。

在岷山路、东风湖社区等易地搬迁点像这样的志愿者共有200多名。他们讨论着疫情防控之后,怎样开展社区建设,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进行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相亲相爱一家人。(向小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