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爭不讓”固然不對,但也不能“過分謙讓”,要掌握好分寸

“謙讓”是一種很好的美德,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會讓孩子學會謙讓,那些懂得謙讓的人,在社會上會更受歡迎,能夠擁有很好的人際關係,可以獲得別人的尊重。

但是謙讓也要有“度”,有些家長只是一味地讓孩子謙讓,卻忽略了“過分謙讓”對孩子的影響,導致孩子養成了不好的性格,影響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

孩子“只爭不讓”固然不對,但也不能“過分謙讓”,要掌握好分寸

一、不要讓孩子“過分謙讓”

我女兒今年兩歲半,閨蜜的兒子比我女兒大兩個月,兩個孩子經常在一起玩,閨蜜的兒子是個很聽話的小男孩,會主動把玩具給我女兒玩,我很喜歡他。

有一天,我和閨蜜帶著兩個孩子出去逛街,逛了一會之後,我們倆感覺有些累,於是就找到了一個帶有兒童樂園的飲品店,我們倆坐著休息,兩個孩子就像是不知道累一樣,在兒童樂園裡瘋玩著。

兒童樂園裡只有一個木馬,女兒和閨蜜的兒子都想玩,兩個孩子較起了勁,誰也不讓著誰,這時,閨蜜用命令的語氣對她兒子說:“你過來,把木馬讓給妹妹玩,你不準玩。”

孩子“只爭不讓”固然不對,但也不能“過分謙讓”,要掌握好分寸

話音剛落,孩子的眼淚就流了下來,委屈巴巴地說道:“憑什麼讓我讓著她呢?我們倆都是小孩。”

閨蜜有些生氣,繼續說道:“因為你是男生,就必須讓著女生。”

我走過去把閨蜜的兒子抱起來,對他說:“媽媽不應該這樣說你,你說得對,你們倆都是小孩,不是必須要讓著妹妹,誰先坐上去,誰就可以先玩,玩完了再讓給另外一個人玩。”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經常能夠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家長總是能夠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去讓孩子謙讓對方,但是卻忽略了事情的本質和孩子的感受。

家長這樣做,孩子確實能夠學會謙讓,但是孩子容易失去分寸,變得過分謙讓,對良好性格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孩子“只爭不讓”固然不對,但也不能“過分謙讓”,要掌握好分寸

二、孩子“只爭不讓”固然不對,過分謙讓對孩子起來說很不公平

兒童教育專家李躍兒說過:“家長過分要求孩子,是一種不公平的做法。”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之後,物權意識會增強,不允許別人碰自己的東西,如果家長不去及時糾正,那麼孩子會變得自私自利,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東西,無論如何都想得到,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謙讓。

但是謙讓也是有分寸的,不能什麼事情都謙讓,孩子謙讓要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比如不能因為性別的原因去讓孩子謙讓,這樣對孩子來說是特別不公平的。

我們都學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家長覺得應該這樣去教育孩子,於是就沒有底線、沒有節制地讓孩子謙讓,這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

孩子“只爭不讓”固然不對,但也不能“過分謙讓”,要掌握好分寸

三、孩子過分“過分謙讓”,會產生哪些危害?

孩子在學前時期,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時期,也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家長在這個階段不斷讓孩子“謙讓”,那麼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沒有好處的。

1、孩子會習慣逆來順受

率真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喜歡什麼東西,會直接說出來,也會去爭取,但是家長如果一直讓孩子謙讓,那麼孩子只好壓制內心的想法,即使自己再想要,也會剋制自己,慢慢會習慣逆來順受,將來會變得懦弱、膽小。

孩子“只爭不讓”固然不對,但也不能“過分謙讓”,要掌握好分寸

2、容易歧視異性

雖然現在已經不是舊社會了,男女已經平等,但是家長有時候的一些行為,卻會讓孩子產生這樣的心理。比如家長總是讓兒子對女孩謙讓,孩子會覺得女生不如男生,是弱者,孩子將來可能會變得大男子主義。如果家長讓女兒讓著男生,孩子也可能會覺得男性並沒有那麼強悍,從而會開始歧視異性。

3、失去自信

李玫瑾曾經在一堂講座在指出:“孩子過分謙讓,是不自信的表現”。

一味地謙讓和忍受,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本來就應該這樣做,將來不會積極爭取屬於自己的利益,慢慢會失去自信,甚至會變得自卑,無論做什麼事情,態度都比較消極,這樣的孩子很難有出息。

孩子“只爭不讓”固然不對,但也不能“過分謙讓”,要掌握好分寸

四、要讓孩子學會謙讓,但是家長要教會孩子如何掌握謙讓的分寸

讓孩子學會謙讓沒有錯,但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教會孩子怎樣掌握謙讓的分寸,這樣做會讓孩子養成良好品質的同時,能夠維護屬於自己的權益。

1、謙讓的本質是尊重

家長要告訴孩子,之所以要謙讓別人,是對別人的尊重,這樣做也可以獲得別人的尊重,但是對方如果不尊重自己,那麼就沒有必要謙讓對方,而是要積極爭取屬於自己的權益。

孩子“只爭不讓”固然不對,但也不能“過分謙讓”,要掌握好分寸

2、要看清事情的本質

謙讓是一種主觀意識下的行為,是對事不對人,也就是說,孩子在謙讓的時候,要看清事情的本質,要知道自己應不應該謙讓,而不是根據對方的性別、年齡、身份等因素來決定是否應該謙讓。

3、家長要轉變觀念

家長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老師,家長的思想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家長認為孩子應該不斷謙讓,要不爭不搶,那麼孩子就會變得過分謙讓。所以說,如果想讓孩子改掉這種不好的性格,家長首先要轉變自己的觀念,用正確的理念去教育孩子。

孩子“只爭不讓”固然不對,但也不能“過分謙讓”,要掌握好分寸

五、家長要讓孩子學會真正地“謙讓”

什麼是真正地謙讓?謙讓是指謙虛地禮讓或退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表示很有禮貌。

當對方處於弱勢的時候,以尊重和照顧為出發點,把自己也想得到的東西讓給對方,這是正確的做法。

但是謙讓只是指目前的這一刻,也是僅僅指這一件事,而不是讓孩子形成這樣的習慣和性格。

家長在教孩子謙讓的時候,不要教孩子那些帶有歧義的謙讓,而是應該在平等的層面上,並且不會威脅原本屬於自己的權益,也不會損害自己的健康,那麼才可以進行謙讓。

孩子“只爭不讓”固然不對,但也不能“過分謙讓”,要掌握好分寸

總之,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家長要不斷學習,即使是一些正確的理論,也要經過實踐論證,不要覺得謙讓是一種好的品質,就一味地讓孩子謙讓,如果掌握不好分寸的話,對孩子的成長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