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互聯網人的焦慮

年輕互聯網人的焦慮

年輕的我們總是在焦慮,我們到底在焦慮什麼。這也許不只是互聯網人的問題,還是一代人的問題。

剛開始腦海中浮過寫焦慮這一話題,我是拒絕的。相較之下,我們更享受在朋友圈營造積極向上,正能量爆棚的形象。而聊到底層的焦慮,或多或少會影射到自己,展示平日不為人知的形象。

但焦慮又是那麼真實地存在在我們的腦海裡,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不吐不快,下面我想從5個角度談談我瞭解範圍內的年輕互聯網人的焦慮。

PS:文章為一家之言,帶有主觀情緒且很侷限,有不當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來自時代的焦慮

我們正處在一個高度不確定的時代,同時我們的生命進入了一個越來越加速的黑洞。

之前,我特別不理解羅胖演講中提到的:“

之前用幾代人承受和消化的痛苦,現在要用我們一代人去承受掉。”

現在我的理解,非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應該是“太快的焦慮”。

我瞭解到的很多同學日常學習是這樣:

每天看微信訂閱號文章,關注大V們更新的內容,用“即刻”、“今日頭條”、“網易新聞”獲取最新資訊,早起用“得到”看專欄,擠地鐵的時候用“微信讀書”讀好書,中午吃飯的時候拿著手機刷“好奇心日報”,甚至晚上睡覺的時候也開著“喜馬拉雅FM”聽音頻,彷彿這樣才不會落在時代後面。

可時間久了我們發現,這樣的舉動,收效甚微。

怎麼解釋呢?比如你是一個跑發佈會的記者。以前每週有一場發佈會,你可以從容不迫的參加。後來變成了一天一場,你變得忙碌了許多,但還是能夠應付。但現在,變成了一天十幾場、百餘場。你會變得手足無措,疲於應對。

我們現在的處境,有點像這位記者。世界變化的太快,每天有無數的新知識產生,舊概念廢棄。

時間被拆碎成星落,注意力被瓜分殆盡。你從每天的工作、讀經典書籍、看大牛的文章、演講中得到啟發,慶幸自己又進步了,可是和外界的變化一比,這點進步似乎又不值一提。

世界在以超過之前幾十倍的速度運轉,我們卻只想,回到過去。

來自房價的焦慮

順著時代的焦慮談,自然逃不脫兩個字:房價

之前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關注這一領域。總覺得買房離我遙不可及,起碼得工作幾年臨近結婚再來考慮。

但去年九月發生的兩件事令我印象頗深。

一件是,一個和我家境相當,同為剛剛工作的朋友。瞅準時機傾全家之力貸款買房,買到後,房價暴漲,一個月內漲了60萬。一個月的時間,收益遠超大部分年輕人幾年的工資收入。

第二件是,被朋友拉進炒房群見世面,群裡的土豪多為手握多處房產,他們對哪裡要通地鐵,哪裡要建幼兒園,哪裡的土地拍賣價幾何,今天的全市房屋成交量等信息瞭如指掌。常討論全國乃至全球下一個價值窪地在哪兒,何時可以攜鉅款入場。令我感慨的是,群中年輕的幾位90後,也都購置了好幾處房產,擁有上千萬身家,早早實現了財務自由。

反觀大多數年輕人,活的艱難了許多,望著高企的房價感嘆,不知何時我們的工資增長速度才能追上房價的漲幅。

來自行業的焦慮

互聯網行業,快+變化一直是主旋律。

拿產品經理的技能樹舉例(技能樹不是一定要點滿的,根據行業、業務、等級有所不同),大致有:需求分析、用戶研究、產品設計、文檔撰寫、產品規劃、業務規劃、項目管理、團隊管理、數據分析、產品運營、熟悉技術、溝通協作等等。如果我們帶運營團隊,要制定運營策略。如果我們做變現,要懂商業模式。如果我們從事的行業偏重,拋開簡潔的前臺產品,真正複雜的是背後的業務邏輯。

除此之外,還有各類軟技能和產品feel被各級面試官所看重。

上述提到的每一個模塊,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提升,沒有人敢說自己在哪個模塊能做到業內最好,永遠都有精進的空間。而且基本不可能給予你整段的時間,都是邊做邊學,滿負荷運作。所以九九六,零零七,凌晨四點鐘的太陽什麼的也都見怪不怪了。

如果說問題僅僅來自於業內人員需要快速成長,終身學習的話,其實好說。

但現在大家擔憂的點卻十足反差萌:幾年後我們的工作崗位還在不在?

比如交互設計師,就目前市場反應來說,只有大公司有交互設計師,小公司多由視覺或產品設計師扛下這部分工作。有人說,產品策劃和產品設計本就該一人負責,是因為早期行業發展太快,沒有培養出足量的合格產品經理,才將這部分硬生生拆開,現在人員質量提高,當然要合回去。

再說說測試,我視野範圍內的一些創業公司,均沒有測試這一崗位,通常是產品經理寫測試用例,開發自測,然後Bug bash的時候全員上,一定程度上能代替測試的工作職能。

和其他行業不同,程序員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自動化水平,從而取代之前自己重複、低效的工作。霍炬老師在文章中戲談:大概沒有什麼專業人員和程序員這樣,以砸自己飯碗為工作目標。

一代又一代更好的工具和架構出現,技術人員如果一直停留在原公司的技術框架內,不去主動學習提高,同樣會有職業生涯受挫的風險。

本來我對產品經理這一崗位還是很有信心的,但是好死不死昨天看到麥克淘課(MacTalk)老師發表了一篇文章《硅谷不需要產品經理》,裡面提到在硅谷,一些公司根本沒有產品經理,由工程師們自己立項,發起產品,選擇技術框架,全程推進......

dang!dang!dang!警鐘長鳴。

來自對比的焦慮

升到初中後,不同於小學老師,初中班主任經常講的一句話就是:你們不要總跟班上其他同學比,你們中考時是跟全市所有學生去比的。一句話,全班人頓時有了壓力和動力。

同樣,互聯網的到來,把人們的距離大大拉進了,也讓你視野中優秀的人都浮現出來,甚至很多都是你微信裡的好友。有人隨便一篇文章輕鬆十萬+,有人運營公眾號三個月積累了上萬粉絲。有人自己搗鼓了一款App,有了盈利。

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的KOL,都是和你同年紀的年輕人,有人整合文章出書,有人知乎live直播,有人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而你仍在成長的路上艱難爬行,想想就很心水。

前有大神後有追兵。你在感慨大神的每一篇文章都能給你以幫助,和他們的距離遙不可及的時候,回頭一望98年的實習生早已橫空出世,並且混得很不錯呦。

我喜歡和朋友們約幾個人的聚會,這樣的交流沒有壓力,分享的內容也足夠深。朋友中不乏BAT等大廠的年輕人,大家聊起自己的專業細節和公司八卦時,都會開心放肆的笑。而當大家聊到自己的職業發展時,都表現出深深的焦慮。

我和幾個關係不錯的朋友深聊了一下,收集到的焦慮點有這些:

1、成長速度不夠快

2、是否踩對賽道

3、悶頭執行沒有思考

4、資歷尚淺抓不住機會

5、崗位飽和,就業困難(跳槽困難)

不知你是否一樣?

來自未來的焦慮

從17年的P2P,到18年的O2O,再到近兩年如火如荼的內容創業。熱門的賽道每年都在變化。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區塊鏈,AR/VR,這些引領未來的技術一個又一個冒出來。王煜全老師在研習社的課上主講人工智能,他提到先進科技是未來創業的唯一武器。吳軍老師在他的新書《智能時代》的封面這樣寫道:2%的人將控制未來,成為他們或被淘汰。

我們將陸續迎來N輪行業變革。是機遇,也是挑戰。

大數據技術和智能革命帶領的人類社會躍遷,人類的分析、判斷、決策思維的效率將實現爆炸式提升。我們的商業行為理論、產業架構、商業模式和組織管理模型都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而我們能否在下一個風口到來前,提前站在風口處?從現在的醫療,教育,電商,O2O,物流等領域跳出去,或是將這些新技術和現在的領域相結合?

尚未可知!

結尾

上文提到了年輕人正在經受的各個維度的焦慮。看似有一些“負能量”,實際上是因為我們處在“最好的時代”——發展迅速,日新月異。發展和焦慮是兩面一體的,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擺脫不了焦慮,但是同時又充滿了希望。

應對焦慮,可能每人都有自己的招。

我的應對心法是:

對於信息爆炸,學會篩選。對於房價暴漲,該出手時就出手,其他時間順其自然。對於行業,重視暴露出的問題,積極地解決它。對於比較,努力自我提升,平常心應對。對於未來,伸手迎接,擁抱變化。

最後,送一句我經常祝福自己的話,給各位年輕上進的互聯網人:

我確定自己的未來會很好,我唯一不確定的是,自己的未來會好成什麼樣。

祝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