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國老人在美國隱居50年,真實身份曝光之後,驚動美國高層

引言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這句李白在《俠客行》中用來明志的話,在一些英雄人物的身上也有體現,他們堅守正義不惜做出犧牲,追隨著內心的信仰。其中也不乏一些性格低調者,在做出犧牲之後並未追逐名利,反而是隱去光芒,一位中國老人便是如此。他在美國隱居50年,真實身份曝光之後,驚動美國高層,他有著怎樣的經歷呢?

一位中國老人在美國隱居50年,真實身份曝光之後,驚動美國高層

這位中國老人的名字叫做劉放吾,雖然很多人對他的名字不夠了解,但他的光輝事蹟卻不可磨滅。在大變革時代中,不少熱血青年投入其中,胸懷壯志的劉放吾於1926年9月1日開始了自己的軍人生涯。在他的生涯中最為輝煌的,莫過於跟隨中國遠征軍征戰緬甸,在仁安羌之戰中他領導一團兵力,為中國軍隊首次挫敗日本軍隊立下汗馬功勞。

01

1942年4月,日軍以相當於我軍兩個團的兵力佔領了緬甸仁安羌油田,7000餘英軍被圍困。我國接受了英軍的求助,劉放吾在危急時刻受命,率領一個團1121餘名中國遠征軍前去馳援。兵力上的差距也意味著這場戰爭並非想象中的那麼順利,經過三晝夜的激戰,中國遠征軍以一團兵力抗擊日軍一個整編聯隊,最終成功將圍困的7000餘英軍解救出來。

一位中國老人在美國隱居50年,真實身份曝光之後,驚動美國高層

當然傷亡也頗為慘重,劉放吾團內犧牲202人,日軍也沒好到哪裡去,在我軍的奮勇抗爭下,棄屍700多具後逃竄。劉放吾在這種情況下解救了被圍困的英軍,讓當時已陷入絕望的英軍重新燃起了希望。這場戰役意義非凡,不僅僅是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還是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戰鬥,也因此被記錄史冊,成為光輝歷史中的一部分,被後人稱頌。

02

形成對比的是,關於仁安羌之戰,歷史記載中往往記錄的是38師揮師解救盟軍,甚少提及是由38師之下的113團立下此功勞,至於劉放吾更是少見他的名字。在槍林彈雨之下率領部下浴血奮戰,爭取到了戰場上的勝利,劉放吾的戰功是毋庸置疑的,但他本身卻淡泊名利、沉默寡言,很少提起“當年勇”,這也是他性格敦厚的一種表現。

一位中國老人在美國隱居50年,真實身份曝光之後,驚動美國高層

劉放吾雖在戰時鑄就了赫赫戰績,但在戰時歲月結束後,便面臨著生計的挑戰,他先後被委派了少將參謀類的閒職,因為薪水太少,無奈之下選擇做起煤球生意。在戰場上的光輝不再,生活中也只能夠餬口,社會地位更是一落千丈,劉放吾夫婦選擇去美國隱居,一住就是50年。那段塵封的歷史漸漸被世人忘懷,然而在1992年4月,往事再被提起。

一位中國老人在美國隱居50年,真實身份曝光之後,驚動美國高層

03

正值仁安羌大捷50週年,撒切爾夫人訪美,拜訪了已經年老的劉放吾,這段歷史才逐漸變得清晰,被世人重新記起,前美國總統布什給劉放吾的感謝信,他也獲得了遲來的榮譽——陸海空軍甲種一等獎章。雖然他本人低調,但仍舊有不忘歷史的人,尊重並感謝他為和平做出的貢獻,這份遲來的榮譽是他應得的,也是對戰場中用犧牲換來和平的將士們的一種表彰。

一位中國老人在美國隱居50年,真實身份曝光之後,驚動美國高層

總結

歷史的車輪下,有著先人的犧牲和奮鬥,我們身處美好生活,也應該時時追憶歷史,感懷那些敢於為和平犧牲的先烈,從他們的精神中汲取能量,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心理基礎。那些遠征的英雄們懷揣的是民族大義,是祖國人民心中的英雄,甘願在異國他鄉揮灑熱血,他們的英靈活在後人的心中,形象不可被磨滅。

參考文獻

《俠客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