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讲话一定要谨慎,小心“祸从口出”

点击上方关注,每天分享历史故事,品味百态人生。


清朝的载恬继位时年仅四岁,由两宫皇太后:慈禧与慈安垂帘听政。慈禧常单独召见廷臣,有事不与慈安太后商量,慈安太后颇为不平。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讲话一定要谨慎,小心“祸从口出”

1881年初,慈禧忽然得了重病,征集中外名医治疗都没有效果,后来用产后疏导补养的药治疗,竟“奏效如神”。于是慈安太后知道慈禧失德不检,便以庆贺慈禧康复为名,在钟粹宫摆下酒席和慈禧共饮。酒过三巡,慈安太后屏退左右的人后就谈起咸丰晚年的事,说:“20多年来,两宫相处还算好,有一件事,早想和妹妹说了,请妹妹看一件东西。”慈安说着,起身从一个匣子里拿出一卷黄绫纸来。原来是咸丰帝临终写给慈安太后的手谕,大意说,若此后那拉氏不安分,可出示此诏命大臣把她除掉。慈禧听后脸色大变。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讲话一定要谨慎,小心“祸从口出”

慈安太后完全是出于好心告知慈禧此事,想借此遗诏规劝慈禧今后处处需检点。为了不使慈禧猜忌,慈安当场索回遗诏,在蜡烛上烧了,说:“此纸已无用,焚之大佳。”慈禧表面感激涕零,暗中心怀鬼胎。不久,慈安太后患感冒,当晚就死了,事实上是被慈禧所毒死的。这就是典型的“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讲话一定要谨慎,小心“祸从口出”

像慈安一样,因说话不慎招致杀身之祸的人还有很多,沈德潜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

清代著名诗人和诗评家沈德潜,做过礼部尚书,生前深得乾隆帝恩宠。乾隆帝南巡时喜欢到处题诗,每有所作,常常令沈氏润色,甚至由沈氏代为捉刀。沈氏为了炫耀自己,常对诗友说,某首御制诗是他改的,某首诗是他代写的。甚至把代乾隆所作的诗收入自己诗集,这样便得罪了乾隆帝。

后来因为沈德潜《咏黑牡丹》诗中有“奇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的句子,把他抓了起来,认为这是典型的“反清复明”,死后剖棺戮尸。文字狱是中国帝王的一大法宝,对于那些清高的文人墨客,有办法整治你。这多少也跟传统文人一面自视清高,一面也离不开帝王的恩宠有关。牢骚满腹,昭示于言辞,或矫情夸耀,不知世情之险恶。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讲话一定要谨慎,小心“祸从口出”

因言获罪在中国是有传统的,切不可忘记。南北朝时,贺若敦为晋的大将,自以为功高才大,不甘心居于同僚之下,看到别人做了大将军,唯独自己没有晋升,心中十分不服气,口中多有抱怨之词,决心好好干它一场。

不久,他奉调参加讨伐平湘州战役,打了个胜仗之后全军凯旋,这应该算是为国家又立了一大功吧,他自以为此次必然要受到封赏,不料由于种种原因,反而被撤掉了原来的职务,为此他大为不满,大发怨言。

晋公宇文护听了以后,十分震怒,把他从中州刺史任上调回来,迫使他自杀。临死之前,他对儿子贺若弼说:“我有志平定江南,为国效力,而今未能实现,你一定要继承我的遗志。我是因为这舌头把命都丢了,这个教训你不能不记住呀!”说完后便拿起锥子,狠狠地刺破了儿子的舌头,想让他记住这血的教训。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讲话一定要谨慎,小心“祸从口出”

光阴似箭,斗转星移,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贺若弼也做了隋朝的右领大将军,他没有记住父亲的教训,常常为自己的官位比他人低而怨声不断,自认为当个宰相也是应该的。不久,还不如他的杨素却做了尚书右仆射,而他仍为将军,未被提拔。他气不打一处来,不满的情绪和怨言便时常流露出来。

后来一些话传到了皇帝耳朵里,贺若弼被逮捕下狱。皇帝杨坚责备他说:“你这个人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以为是,自以为别人不如你的心太猛;随口胡说目无长官的心太猛。”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讲话一定要谨慎,小心“祸从口出”

隋文帝杨坚画像

因为他有功,不久也就放了。他还不吸取教训,又对其他人夸耀他和皇太子之间的关系,说:“皇太子杨勇跟我之间,情谊亲切,连高度的机密也都对我附耳相告,言无不尽。”

后来杨勇在隋文帝那里失势,杨广取而代之成为皇太子,贺若弼的处境可想而知。

隋文帝得知他又在那里大放厥词,就把他招来说:“我用高颖、杨素为宰相,你多次在众人面前放肆地说‘这两个人只会吃饭,什么也不会干。’这是什么意思?言外之意是我皇帝也是废物不成?”

这时因贺若弼言语不慎,得罪了不少人,朝中一些公卿大臣怕受株连,都揭发他过去说的那些对朝廷不满的话,并声称他罪当处死。

隋文帝见了,对贺若弼说:“大臣们对你都十分的厌烦,要求严格执行法度,你自己寻思可有活命的道理?”

贺若弼辩解说:“我曾凭陛下神威,率8000兵渡长江,活捉了陈后主陈叔宝,希望能看在过去的功劳的份上,给我留条活命吧!”

隋文帝说:“你将出征陈国时,对高频说‘陈叔宝被削平,问题是我们这些功臣会不会飞鸟尽,良弓藏?’高频对你说:‘我向你保证,皇上绝对不会这样。’是吧?等到消灭了陈叔宝,你就要求当内史,又要求当仆射。这一切功劳过去我已格外重赏了,何必再提呢?”

贺若弼说:“我确实蒙受陛下格外的重赏,今天还希望格外的赏我活命。”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讲话一定要谨慎,小心“祸从口出”

此时,他再也不攻击别人。隋文帝考虑了一些日子,念他劳苦功高,只把他的官职撤销了。

父子两代人,同样是因言多而坏事,所以要忍那些不该讲的话,以免招致不必要的祸端。

古人说:“讷为君子,寡为小人”“祸从口出”。这并不是不让人们说话,而是告诫人们讲话一定要谨慎。常言说:“言多必失,谨开言,慢开口”“会说话的想着说,不会说话的抢着说”。开口说话要动脑筋,为什么要说话,要看讲话对象,应该怎样开口,都有一定的学问。

古人在对待因言获罪的问题时,提倡恶语善说,既要表达“志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又要表明自己的立场,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即“君子绝交,口不出恶言”。把这种保身哲学引申开来,就涉及到古人很重视的如何表达“察与不察”的处世之道。

善于明察的人并不是明智的,能够明察也能够不察的人才是明智的。因为自己洞察了某件事的本质,却偏偏有人不愿你把事实的真相说出来,只好装作不知,才能使自己免遭不测。内精明而外浑厚,沉默是金,大智若愚,这才是真正的明智啊!

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一些说话不分场合的人。这样的人不知道,有些是可以公开谈,有些是只能私下说。他们通常都是好人,没有心机,但是常常会引起始料不及的后果,给自己带来伤害。所以,我们必须随时为自己树立警告标示,提醒自己什么可以说,什么不能说。


点击关注“说史学识”。读历史,学知识,从此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