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申”機」點亮夜間經濟出爆款,黃浦區探索體育發展新業態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往日繁華的南京路步行街上游人寥寥,此前有許多人散步休閒的人民公園也冷清了不少,但黃浦體育的熱度卻在一路逆勢上揚。體育企業“爆款不斷”、健身培訓轉型線上、賽事創新層出不窮......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黃浦體育人奮勇爭先,用“店小二”精神服務體育企業、培育探索新模式,以創新、敢為的精神尋找黃浦體育復甦的新生機。

服務企業,擴大體育“朋友圈”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公共體育場所的管理是阻擊疫情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加強疫情防控指導和管理工作中,黃浦區除了暫停區屬體育場所的對外開放外,並沒有“一刀切”地禁止經營性體育場所的運營。堅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並根據市、區相關規定先後制定發佈了《黃浦區經營性體育場所復工指引》1.0和2.0版,方便體育場所理解執行。為了保證這些經營性體育場所的防疫工作,黃浦區體育局進行了一輪地毯式的排摸和檢查。

「体育“申”机」点亮夜间经济出爆款,黄浦区探索体育发展新业态

黃浦區區委書記杲雲(右二)調研黃浦體育工作

排摸初期,黃浦區體育局按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供的企業清單進行逐一上門排摸,並實時對排摸情況進行記錄和上報。但隨著排摸的深入,黃浦區體育局發現了一些名單上並沒有的企業。由於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供的清單以在黃浦區註冊的企業為準,但不少企業雖然不是在黃浦註冊,但也有相應門店開設在黃浦區。隨著排摸工作不斷開展,清單上的體育企業名單從188家增加到了271家。

目前,除了尚未開業的61家相關企業外,黃浦區體育局對其他相關企業都進行了調研走訪,在確保防疫工作進行的同時沉下心來和企業談心。一方面安撫企業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的迷茫,同時藉此機會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從“管理者”轉變為“店小二”,黃浦區體育局通過指導、服務企業共渡難關的這種“戰友情”,與轄區絕大部分體育企業建立起了良性溝通和反饋機制,未來將引導他們更多參與到黃浦區體育事業發展之中,黃浦體育的“朋友圈”再一次得到了擴大。

黃浦區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沈雲表示:“以前我們更多關注高危險性體育項目和場所,通過這次防疫排查工作,我們對轄區內的體育企業和經營性體育場所有了更全面的聯繫和認知,從大型體育企業到中小微企業,再到工作室,我們把黃浦體育的‘家底’摸清了。”

模式創新,全民健身“爆款不斷”

冬天終將過去,春天總會到來。如何在如今的體育行業大環境中以創新理念探索全民健身的新模式、新業態,黃浦體育局心中早有規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們意識到線上賽事活動不單是一個特殊時期中的替代方案,更是體育賽事今後發展的一個趨勢。”在黃浦區體育局副局長潘敏虹看來,隨著5G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技術的與時俱進,線上體育賽事會逐漸成為體育產業中的一塊重要版圖。

2月24日,黃浦區體育局發佈了“黃浦·我來賽”2020年黃浦區第三屆市民運動會重點賽事推介,共有31家單位的52份標書參與了27個項目的投標。近日,黃浦區體育局也公佈了最終的入選名單。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與往年相同的線下賽事部分外,今年的“黃浦·我來賽”還對辦賽單位提出了線上賽事能辦則辦的要求,希望賽事公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同時提交線上和線下“雙方案”。面對疫情和長遠發展,企業開展線上業務同樣是一條“另謀生機”的出路。黃浦區內的紅雙喜和聖巴文化兩家體育企業就是成功轉型的典型案例。

「体育“申”机」点亮夜间经济出爆款,黄浦区探索体育发展新业态

進運動場館需量體溫

聖巴(上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顧衛峰與黃浦體育結緣已有16年時間了,其間顧衛峰與區體育局攜手進行輪滑運動的推廣成為黃浦區的“一區一品”運動項目。作為國內輪滑行業的頭部企業,聖巴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線下賽事受到了很大沖擊,原定今年舉行的世界輪滑錦標賽、亞洲輪滑錦標賽等十幾項賽事因故延期或取消。面對困難,聖巴公司積極轉變思路,將線下項目轉型到線上來做。經過努力,聖巴成功地開展了雲賽事、在抖音上進行了超過100場的公益直播,分享輪滑行業優質內容,吸引數十萬人次收看。同時,聖巴還為援鄂醫療人員家庭贈送了輪滑培訓課,以此致敬最美逆行者。據悉,後續聖巴還將和黃浦區相關部門攜手打造中國首個輪滑產業基地,助力黃浦區“一區一品”項目做大做強。

國際乒聯終身名譽主席徐寅生最近在家裡打球上了癮,他化身“直播帶貨網紅”,向大家推薦一款乒乓球回彈訓練器。其實,這是紅雙喜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推出的一個“爆款”,能讓乒乓愛好者在家裡自己打球。除了回彈訓練器,紅雙喜還推出了業內首個能夠水洗的乒乓拍和羽毛球拍。用新材料代替木質結構,球拍可以水洗、消毒,非常符合疫情期間衛生安全運動的要求。同時,四款不同尺寸的家用乒乓球檯也頗受追捧,不打球的時候,球檯可以一拆為二,當書桌、當茶几用,符合家用特性。疫情期間,儘管紅雙喜的線下門店尚未開張,但線上訂單量激增,一季度銷售額同比去年上漲了10%,家用乒乓球檯還一度出現了缺貨的現象。紅雙喜市場部總經理管亞松表示,正是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地研發新產品的“創新基因”讓紅雙喜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能夠頻出“網紅爆款”,化危為機。

近年來,黃浦區力推“夜間經濟”,希望通過夜間經濟的新動能點燃時尚街區新活力。相同的道理同樣也可以適用在體育行業上。考慮到市民的日常上班、生活的作息時間和夏季的氣溫,把體育賽事活動放到夜間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據瞭解,今年起黃浦區體育局將大力推行夜間體育賽事活動,推動體育產業夜間經濟發展。與此同時,黃浦區還在大力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品牌體育賽事,今年將推出首屆石庫門弄堂運動會,通過體育賽事傳遞純正的海派文化。

黃浦區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沈雲表示,通過一系列新模式、新業態的創新實踐,黃浦體育正快速從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中走出來,展現勃勃生機,“我們作為體育人,始終保持著信心,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黃浦體育正在蓄勢待發,未來會更精彩!”

危中尋機,賽事培訓“雲上線”

線下體育賽事無法舉辦,線下培訓暫緩,在寸土寸金的黃浦區,市民依託賽事活動和公共場所的健身需求本就旺盛,如何滿足市民的這份“剛需”?黃浦區體育局在困境中尋求新的機會,通過轉型線上,構建起了“雲健身”、“雲賽事”的新體系,在特殊時期儘可能地滿足市民的健身需求。

2月12日,在大部分市民開始逐步復工後,黃浦區體育局依託“黃浦運動派”微信公眾號,率先推出了居家健身“一週一練”的“雲健身”指導,通過邀請專業教練錄製視頻,指導市民學習一套練習時長約2分鐘,包含八個體式的健身瑜伽動作。健身指導視頻在編排上選擇簡單易學、經典動作進行串聯,即使是瑜伽初學者也能跟著視頻練起來。到目前為止,“黃浦運動派”已陸續發佈了七個項目的八套視頻,讓市民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達到科學健身的效果。

「体育“申”机」点亮夜间经济出爆款,黄浦区探索体育发展新业态

線上比賽的參與者

“前期我們推出的‘一週一練’取得了不錯的反響,那麼我們就在想,是否可以把體育賽事也搬到線上來做,增加市民參加體育鍛煉的獲得感。”據黃浦區體育事業發展指導中心主任李皚介紹,在“一週一練”成功的基礎上,黃浦區體育局又推出了全民萬步走的“雲挑戰賽”活動,市民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記錄每天的行走步數參與挑戰,排名前列者還能獲得精美的禮品。

4月2日,黃浦區體育局又推出了“一月一賽”系列的第二個活動——空中健身挑戰賽,通過親子組一分鐘抬腿碰腳挑戰和成人組一分鐘平板支撐挑戰,吸引市民在家開展體育鍛煉,強健體魄。線上健身、線上賽事的模式其實早已不新鮮,但在特殊時期,怎麼通過網絡促進市民鍛鍊,保證市民的參與性和獲得感,一直是黃浦區體育局探索的要點。黃浦體育的線上活動既注重模式創新,更追求切實落地的效果。據統計,通過“一週一練”和“一月一賽”的線上體育探索,已有超過6000人次的市民參與到了黃浦區的線上體育活動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