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北京各校出招應對新學期“雙降”

線上教學,北京各校出招應對新學期“雙降”

一節課的時間短了至少5分鐘,該講的知識點一個不能少;一學期到校學習的時間已減少兩個多月,該完成的教育教學任務一項不能砍。最近,北京市中小學的老師們正在忙著將這兩道“不等式”換算成“等式”,籌劃下週一即將開始的線上學科課程教學計劃。

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說,如期完成育人目標是“北京方案”的關鍵,這次開展線上學科教學,不是簡單地把課程搬到網上,更不是課時和教材的線性壓縮和裁剪,而是形成教育新供給。即便未來疫情結束,這種線上線下混合供給的教學模式將持續發展優化下去,給線下課堂減負,激活更多教育能量。

壓縮“課時”提純知識點

下週一開始的線上學習,市教委明確給出的“課時”要求——學生每天線上學習時間不超半天。小學階段每節課不超過25分鐘,中學階段每節課不超過35分鐘。

與線下教學40分鐘至45分鐘一堂的課時相比,線上“課時”明顯縮水。“更多的是希望學習可以加大課堂上知識講授的‘濃度’,老師們務必字斟句酌。”李奕說,要以大概念、大單元、任務群為基本形式進行整合,突出基礎、主幹和核心課程內容,要對教材進行有機處理,確保學科育人目標。

北京十八中早就開始著手按需“拆分”課程。“疫情發生初期,各年級備課組就達成了共識,改變按教材章節教學的模式,改成按單元主題教學。”該校校長管傑打比方,從當面聽講到隔空聽課,老師從原本知識傳授人變成送“梯子”的人。每週我們會給各年級學生設定任務清單,拋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知識的構建。從處處都講,到講關鍵點;從按科講,到跨科“混講”……一系列操作,自然節約授課時間。“而且養成了居家學習的好習慣,學生的學習時間不僅不會‘減少’,反而會變得更充實。”

共享名師“走班”聽課

給教材知識點“分類賦級”成為很多學校老師最近工作重點。比如按“適合線上教學”“不適合線上教學”“基本適合線上教學”等分類,並列出分級,劃分出當下線上開講內容。李奕說:“一些實驗類的教學內容,需要學生動手實際操作,恐怕就要放到真正開學後講。做好這一步分類,也是為了今後與線下課程有效銜接。”

線上學科教學還突破了校園內外的“圍牆”,老師們各展所長,把優質教育資源發揮到最大。北京十二中打造了線上“導師制”,在各個班級群裡,班主任組織學生開展自主“選導師”活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各科學業、目標狀態、興趣愛好等做出選擇。北京中學小學部學生的世界名畫模仿秀,引發了不少同齡學生的奇思妙想。

13日起,市級、區級和校級三級課程資源將上線,並不時更新,更多的名師資源實現了全市共享。學生可以按需“走班”選課,而不再是“大班聽課”。目前,海淀區、通州區、門頭溝區、西城區等均推出了區級的“名師課堂”,供全區學生選用。

“作業”可變形不能省

線上教學,並非光學不考。李奕說,全週期管理下的目標達成度的檢測體系也非常重要。教師可以設置多種形式的、不同環節的檢測,確保課標得到固化和落實,並留下痕跡。

市教委表示,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作業,其他年級按照精簡分層原則,適量佈置研究性、開放性的作業。尤其不能給家長佈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代批。十八中採取的方式是“互相監督”。管傑介紹,每週每個年級組會統一給學生布置一份任務清單。“各學科老師都要參與,自然會彼此做好磨合,避免某一科作業太多的情況。”朝陽實驗小學則嘗試花式交作業,比如語音回答數學作業,還有讓學生體驗“判卷人”。

“不同環節都要注重目標達成度的檢測。”李奕說,在部署疫情常態化基礎上的教育教學任務的時候,我們有目標、有任務、有方法、有檢測,將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不僅保證本學期教育教學任務如期完成,還要如期完成全年育人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