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患有生理殘疾,走不穩路,磕磕碰碰的生活在世界上。她說,詩歌是我在這搖搖晃晃的人間生活的柺杖。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詩意與現實的交織,範儉用紀錄片記錄下了餘秀華成名和離婚前後的故事,為我們展現出餘秀華真實的生活困境和人生態度,在滿是枷鎖的現實中選擇了最真實的自己。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在大銀幕上看著這樣一個生活在農村,患有生理殘疾,走不穩路,說話不利落的村婦形象,如果不提前瞭解,很難和女詩人聯繫到一起。看著餘秀華真實的生活片段,幾度為之哽咽。沒有煽情催淚,僅僅因為真實,平靜之中隱藏著生命的倔強,為餘秀華的勇氣所觸動,讓我們也開始反思自己在人生中的選擇。

痛苦、孤獨催生了她的詩,在詩中肆意表達成了她衝破現實的唯一途徑。讀她的詩,彷佛是感覺一些真實的東西從一個人生命中散發出來又慢慢進入到了另一個人的生命中。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一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讓她迅速成名,“中國”與“性”兩個攝人心魂的主題被她聯繫到一起,在詩中她大膽表露了自己對愛情、對性的渴望,將生活、生命的體驗注入詩中,將人文主義情懷融入詩中。

別人說她的詩過於暴露,是蕩婦體,她說我就是蕩婦又關你什麼事。活著是一個人自己的事,怎樣活著更是一個人自己的選擇,無需他人做過多的評論。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餘秀華用“柺杖”來比喻“詩歌”與“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兩句話,我想後者與全片、與她本人更貼切。後者更接近餘秀華的靈魂,是她對自己人生、生命的吶喊、宣洩,是她人生觀、世界觀的極致展現,而詩歌只是她歌唱自己靈魂的工具。

詩中的痛苦、渴望與現實的壓力、困境交錯,家庭、婚姻對於她來說是一種禁錮,從一開始就失去了機會去追求心中渴望的愛情,直抵靈魂的愛,她認為自己是失敗的,命運對於她來說沒有太多選擇,又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成名之後,她有了更多機會選擇。當家庭還在為世俗環境困擾影響時,她已經很清楚自己要什麼,要選擇什麼。婚姻一開始就註定是不和諧的,一般人也許覺得都二十年了有摩擦忍忍就過去了,但她很清楚兩個靈魂之間的差距。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受傷,孤獨。她要離婚,要為自己而活,二十年婚姻過去了她不願到六十歲還要提出離婚。思想格局的開放,說話不利落的她,把母親反駁的無話可說。看著這樣一個家庭,令人五味雜陳,這是一次思想與現實的衝突,是個人與大眾的抗爭。

活著是為自己而活,不是活給別人看的,這樣的命題放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很難選擇。在即將結婚二十週年的時候,選擇了辦理離婚手續,回家路上的對話輕鬆的彷佛讓我們覺得是她們二十年來最像一對夫妻的時候了。一日夫妻百日恩,男人哭了,她卻沒有,因為她知道自己選擇了什麼,生命過於倔強。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對於她的研討會,她毫無忌憚說出研討會對自己的無意義,反駁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稱每個人的獨一無二,結束會議後的滿臉不耐煩極具諷刺意味,她像根刺刺穿現實。別人邀請她幫助殘障人士,她拒絕的有理有據,不做無用功,不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有能力後自然願意去幫助他人。

生活帶來的痛苦,她咀嚼、慢慢消化注入詩中,她思考現實、思考人生、思考死亡,詩歌讓她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了出路。儘管孤獨,但她與世界緊緊聯繫在了一起,她要認認真真寫詩,寫自己對人生的理解。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看著她坐在椅子上慢慢的一個一個字敲著鍵盤寫詩,彷佛周圍的事早靜止了,已經雲淡風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