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繁华,开元盛世,五大问题的重负却使大唐从盛世巅峰滑入深渊


前言

一部《长安十二时辰》 让已经消失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开元盛世走出了历史的尘埃,给后世的我们一展风采。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追思盛唐气象,其缘由就在于大唐王朝的繁荣富庶及其雍容气度,这是我们在后世王朝中很少能看到的。有唐一世,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达到了中国古代王朝的巅峰。

不过,当太阳升到最高处,也意味着它要落下了。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作者马伯庸虚构了一个“阙勒霍多”,把它作为长安城中即将发生的一场大灾难。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看到了长安的另一面:饥饿的百姓、腐败的吏治、昏聩的皇帝、黑暗的权谋。我们发现,所谓“阙勒霍多”不过是引导剧情发展的一个线索,而作者真正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逐渐腐朽崩坏的政权。

长安繁华,开元盛世,五大问题的重负却使大唐从盛世巅峰滑入深渊


长安的命运起伏:一段千年古城的兴衰史

说起长安城,很多人都会心神向往,这也是古风题材最喜欢采用的题材之一。长安城并不与现在的西安完全重合,我们常说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至于西安为什么受历代王朝的青睐,这是与西安独特的地理位置分不开关系的。

西安位于我们常说的关中平原,北靠黄土高原,南依秦岭,处在群山环抱之中。而关中平原内部则是一马平川,渭河从甘肃鸟鼠山发流而下,奔流至此,将泥沙淤积下来。还有来自北方的泾河,裹挟着黄土高原的滚滚泥流,在此积淀。河流带来了肥沃的土壤,使得关中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正是依靠着独特的地理条件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关中乃至西安便被历代统治者极为重视。

长安繁华,开元盛世,五大问题的重负却使大唐从盛世巅峰滑入深渊


上古三代时期的崇国最早在此建都,其历史在周人崛起后结束。而周人是发源于古岐山地区的,也就是关中西部的渭北平原。周王朝向西搬迁,就是为了更靠近中原文化区,加强其统治。紧接着是秦国,在秦献公时期,为了和魏国争夺河西地区,秦人搬迁到西安的东部。在秦孝公时期建都咸阳,在今西安的西部。而汉朝建立后,最早也是建都洛阳,在娄敬和张良建议下才来到关中,兴建了真正意义上的长安。王莽建立新朝后曾改名常安。东汉王朝建都于洛阳,只有董卓时期曾短暂回到长安。

隋朝建立后,仍建都于汉长安城,只不过隋文帝觉得城池太过残破,才由建筑学家宇文恺主持在龙首原新建了大兴城,直到隋炀帝时期大兴城基本定型。唐朝建立后,沿用了隋朝都城,改大兴为长安,这是唐长安城的由来。唐长安城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占地面积达到87.27平方公里,是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市。唐长安城由一条150多米宽的朱雀大街一分为二,东为万年县,西为长安县。剧中的张小敬就是万年县的不良帅,也就是警察局长。南北有十一条大街,东西有十四条大街,将全城分为一百一十坊,后来改为一百零八坊。唐朝实行严格的商业管理制度,坊市分离,坊内不许摆摊设点,商业被限制在东西两市,并且一般禁止夜市。

长安繁华,开元盛世,五大问题的重负却使大唐从盛世巅峰滑入深渊


以上就是长安城的由来与发展,而《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集就是以唐长安城为背景为我们讲述的一个悬疑故事。故事被设定在天宝三载,这时已经是唐玄宗统治后期。剧集中将长安置于一场火灾的危机之中,而背后引申出来的是整个王朝统治的深刻危机。天宝十四年,也就是故事结束后的第十一个年头,安史之乱爆发。这场战争彻底引爆了唐王朝的种种矛盾,历经太宗“贞观之治”、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贞观遗风”以及玄宗“开元盛世”的唐朝开始了不可遏制的衰落过程。伴随着唐王朝而一起衰颓的还有长安城,它在安史之乱后遭到毁灭性破坏,历史上曾有“长安七陷,天子九迁”的说法。罹遭不幸的长安城繁华不再,人口锐减至全盛时期的三分之一,民生凋敝,残破不堪。

756年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成都,后郭子仪收复长安。763年吐蕃军队攻入长安,唐代宗逃亡陕州,后郭子仪收复长安。783年泾原兵变朱泚叛军攻入长安,唐德宗仓皇奉天(乾县),后李晟收复长安。881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唐僖宗仓皇逃往成都,后李克用收复长安。885年王重荣叛军攻入长安,唐僖宗出逃凤翔(宝鸡),后王行瑜收复长安。895年王行瑜叛军攻入长安,唐昭宗几乎被废,后李克用收复长安。896年李茂贞叛军攻入长安,唐昭宗被迫出逃华州(华县),后李茂贞退出长安。


盛世的崩溃:五大问题致使唐朝积重难返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的命运转折点,但却不是唐朝衰败的开始。一个社会的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才会总爆发,而矛盾的的累积过程是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唐朝的由盛而衰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吏治问题、藩镇问题、门阀问题、经济问题、宦官问题。

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侍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清,诸子莫得为比,太子浸疏薄。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惠妃德之,阴为内助。

———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


  • 一、吏治问题

任何一个朝代的兴盛都是这个王朝的政府励精图治的结果,其君主本身要有足够的能力,并能启用人才。唐太宗一朝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等人,这是贞观之治的重要骨干人才;唐高宗时期有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裴行俭等人,这一批人帮助唐高宗开创了“永徽之治”;而武则天在位时期也重用狄仁杰、娄师德等人,其政治被认为有“贞观遗风”;而唐玄宗在即位之初也是励精图治,重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正是因为有三代积累以及唐玄宗本人的努力才有了开元盛世的到来。

长安繁华,开元盛世,五大问题的重负却使大唐从盛世巅峰滑入深渊

唐太宗的“房谋杜断”


但随着唐玄宗统治的继续发展,其所任用的官员却以李林甫、杨国忠等人为主。李林甫即剧中的林九郎,其人以嫉贤妒能闻名于世,有一个成语“口蜜腹剑”就是因他而来。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唐玄宗朝任职时间最久的宰相,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杨国忠就不用说了。以上二人为我们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唐朝政治开始走向腐败,有很大一批官员都是权势之徒 。而唐玄宗一朝的卖官鬻爵十分猖獗,更助长了吏治的腐败。

  • 二、藩镇问题

藩镇问题的来源是唐睿宗时期设置的节度使制度,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贺拔延嗣被任命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这一官职正式产生。节度使在设立之初是为了加强唐王朝的军事防御力量,其职权范围包括军需调度以及营田事务。到了唐玄宗时期,发展成为集军、政、财等大权为一体的地方实权力量,俨然就是一个土皇帝。唐朝当时的全国总兵力只有五十四万人,而各地节度使就拥兵四十九万,中央实力严重空虚。

长安繁华,开元盛世,五大问题的重负却使大唐从盛世巅峰滑入深渊


唐朝自建立以来,一直保持一个积极的对外战略,重视开疆拓土,而节度使制度的设立表明了唐朝已经在由战略进攻向战略防御转变。为了应对北方游牧民族尤其是来自青藏高原的吐蕃的进攻,唐王朝不得不在边疆地区建立军事重镇,给予当地长官以充分的权力,以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这是必要的举措,问题在于唐王朝在放权的同时,没有制约机制,反而使得地方节度使不断坐大。

长安繁华,开元盛世,五大问题的重负却使大唐从盛世巅峰滑入深渊


这一发展趋势的结果就是“安史之乱”。唐朝在平定安史之乱后不仅没有消除藩镇影响,反而使得藩镇林立,地方割据愈演愈烈,中央王朝的统治力不断削弱,直至大唐灭亡。这一问题的另一个影响是后来的北宋就极度担心地方割据,所以极力打压武将,收缴地方权力,造成北宋内重外轻的局面,使得北宋在对外战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隋末农民战争给了关东门阀士族以沉重的打击,而以李渊父子为核心的关陇门阀集团却乘机扩张了自己的势力,并进而成为自魏晋以来最大的执政门阀士族集团。门阀政治在唐代前期得到了复兴,在中国古代门阀政治发展史上,继东晋后出现了第二个高峰。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门阀政治逐渐衰落。在安史之乱后,唐代门阀政治体系崩溃了。这不仅是唐代门阀政治的结束,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自魏晋以来的门阀政治的结束。—— 郑伟鹏·《唐代门阀制度初探》

  • 三、门阀问题

门阀的问题由来已久。我们都知道曹魏政权设立了九品中正制,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时代。两晋社会就是门阀社会,士大夫垄断政权,严重抑制了社会的发展活力。但门阀势力在隋唐这样的朝代依然存在,隋唐统治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着手解决。门阀问题的由来是因为旧有的人才选拔制度有利于世家大族,因此,隋朝就着手制定了新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以此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但并不是说科举制一创立就迅速改变了就有的权力格局,如果是那样,我觉得科举制也推行不下去。

科举制是注重才能在选拔人才过程中的地位,主要是人才的文化素养,看起来是给了天下读书人均等的机会。但实际上,在印刷术都还没出现,书籍要靠手写的隋至初唐时期,什么样的家庭才能读的起书。农民不可能,所以政权根本就不对农民开放。还是大量的大地主家庭的子弟以及少量的小地主家庭的子弟才能进入统治阶层。

长安繁华,开元盛世,五大问题的重负却使大唐从盛世巅峰滑入深渊

唐朝科举考试


在武周时期,武则天进一步加大了科举改革力度,把更多的机会分给了庶族地主,从而打击关陇集团势力。越来越多的庶族地主进入了权力场,也就是分走了一部分原本属于世族地主独享的蛋糕。于是乎,二者的矛盾逐渐激化,党争四起,最典型的事件就是唐朝中后期的“牛李党争”。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不断激化,带来的后果就是唐王朝国力的虚耗。

中国是农业国家,人民经济主要仰赖土地。政府实行均田制,务使大家有田地,自可向国家完粮耕种田地的自然是壮丁,农忙余暇时,为国家义务服役;有丁有田,自然有家,农业社会里的家庭工业,最要的是织丝织麻,国家征收他部分的赢余, 也不为病。——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四、经济问题

自从战国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的主体。

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国家要给农民分配土地,农民给国家交税。而封建国家的主要税收来源都来自于自耕农,但是由于土地兼并、赋役剥削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大量农户破产逃籍,成为流民或佃户,使得自耕农的数量越来越少,国家的税收就无法保证。而佃户受到的税收剥削会更严重,生活会更加艰难。流民就更无法保证,有一部分会成为地方流寇,危害社会治安。

长安繁华,开元盛世,五大问题的重负却使大唐从盛世巅峰滑入深渊

唐朝均田制


唐朝在建立后,实行的是自北魏时期便产生的“均田制”。均田制就是由国家把一定数量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让农民有地可种。这一制度实行的前提是国家要掌握大量的土地,而历经战乱,大量人口死亡,土地荒芜,使得唐王朝有足够的土地去分配。但由于社会的稳定,人口的增长,冗余的土地越来越少,国家也就无法按原来的规定再分配土地了。农民能够分配的土地越来越少,同时还要面临土地被兼并的威胁,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脱田逃籍。当然也有人是因为不甘心从事农业,像剧中的崔器就是脱田参军。

长安繁华,开元盛世,五大问题的重负却使大唐从盛世巅峰滑入深渊


均田制的崩溃带给大唐王朝的是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不仅是百姓的生活愈发艰难,国家的税赋无法保证,还有大唐军制的解体。唐朝的军事制度是府兵制,这一制度最早建立于北魏时期,被唐王朝继承并发展。府兵制度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的,因为府兵本身就是农民,他们需要自备衣甲兵器甚至粮食盘缠。这一制度下国家就可以节省一大笔军费开支,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也就是减轻了税收压力。而府兵不用纳税,对农民来说也乐意如此。但随着均田制的崩溃,府兵也受到了影响,经济的破产使得他们无法再负担昂贵的军需开支,所以出现了大规模的逃避兵役的现象。兵源的流失使得大唐府兵制度难以维持,不得不被募兵制所取代。剧中的张小敬就是旧历二十三年募兵,也是第一批募兵,这表明大唐王朝在唐玄宗统治中期危机已经开始显现。

长安繁华,开元盛世,五大问题的重负却使大唐从盛世巅峰滑入深渊


历经安史之乱后,所有的问题都被摆到明面上,唐王朝最终在唐德宗时期完全废除了均田制以及与之配套的租庸调制,取而代之的是两税法。两税法是指一年收两次税,一次是夏税,一次是秋税。而实质的改变在于按实际的土地征税,而不是原来的按人口征税,这更符合农民的利益。但两税法仅仅实施三十余年就在重重压力下被废止,大唐王朝的弊病也就不可救药。

唐代宦官势力与宰相权力的削长,对唐中后期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唐中后期政治危机的加深,宦官的权势从内廷向外朝不断延伸,首先侵夺宰相的议政权,进而干预宰相的行政权,一步步蚕食相权,逐步控制朝政,形成宦官专权。—— 王守栋·《论唐代宦官权势与相权的削长》


  • 五、宦官问题


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王朝都深受宦官专权的困扰,唐朝也不例外。唐朝在早期还是比较注重防范宦官的,唐初太宗规定:宦官的官阶最高为四品官;宦官不得参与政事,只负责守卫、清扫、后宫饮食等事。但随着唐王朝的发展,这一制度遭到破坏,尤其是唐玄宗时期。玄宗在位时期,宦官开始统兵,并允许担任三品以上的官职。

长安繁华,开元盛世,五大问题的重负却使大唐从盛世巅峰滑入深渊


宦官势力真正猖獗还是在安史之乱以后。肃宗、代宗朝的李辅国,由于拥立有功,被皇帝赋予很大的权力,手握禁军,代宗时还被尊为“尚父”,又加司空、中书令,朝中一切大事都要与之商量,他曾经狂妄地对代宗讲:“皇上只管殿中安坐,外面的事都交老奴我处置。”虽然后来,李辅国被代宗处死,但另一名宦官程元振又因杀李辅国有功,被皇帝重用,依然大权在握。到德宗时,宦官掌管宿卫皇帝的中央禁军成为制度。宪宗朝,正式设立枢密使,由宦官充任,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中书、门下的权力均被其侵夺。此外,宦官还与士族和藩镇力量勾结,这三大势力最后成为唐后期的主要政治力量,三大势力的争权夺利严重消耗了唐朝的国力。

长安繁华,开元盛世,五大问题的重负却使大唐从盛世巅峰滑入深渊


后记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我国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回忆开元盛世的时候曾不无动情的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但盛世图景就是这么禁不起岁月消磨,大唐王朝在最巅峰的时刻却滑入深渊,究其根底是整个社会发展规律在发挥作用。

长安繁华,开元盛世,五大问题的重负却使大唐从盛世巅峰滑入深渊


吏治问题、藩镇问题、门阀问题、经济问题、宦官问题,这五大问题从最根本的经济制度到起重要作用的政治制度,无不累积了重重的矛盾,安史之乱只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它把这个社会的问题都凸显了出来,也把唐王朝逼入绝境。

参考资料:钱 穆 《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司马光 《资治通鉴》王守栋 《论唐代宦官权势与相权的消长》郑伟鹏 《唐代门阀制度初探》


青花瓷一般制作精美却又色泽淡雅,青铜器一样体量厚重而又造型独特,这是飞扬看到的历史,愿与你一起共赏。

长安繁华,开元盛世,五大问题的重负却使大唐从盛世巅峰滑入深渊

认准飞扬的专属logo,点关注,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