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最佳續集電影,攬獲6項奧斯卡大獎,《教父2》為何如此亮眼?

在1972年的《教父》大獲成功之後,原著系列小說的第二部也迅速被提上了電影改編的日程。

《教父》前所未有的成功讓名不見經傳的科波拉霎時間聲名鵲起,同時更贏得了觀眾與投資人的雙重認可。

影史最佳續集電影,攬獲6項奧斯卡大獎,《教父2》為何如此亮眼?

在《教父2》中再一次執起導筒的科波拉相比製作《教父》時有了更大的自由發揮空間和資金預算,而他的才華和構思得以更加絢爛地在《教父2》中得到呈現。

影史最佳續集電影,攬獲6項奧斯卡大獎,《教父2》為何如此亮眼?

在多年以後的一次電影評選活動中,《教父2》被評為好萊塢有史以來為數不多的成功續集電影,它在實現票房突破進展的同時,更贏得了觀眾群體的廣泛認可。

在電影上映以後,諸多媒體評論一致表示,相比前作,《教父2》更具有史詩電影般的現實與凝重。

關於製作

《教父》第一部僅僅花費了六百萬美元,卻為投資方換來了2億450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要知道《教父》上映是在1972年,那時的一美元可比現在值錢的多。

超高的回報率讓派拉蒙決意在續集電影中給科波拉更多的拍攝預算和創作空間。

影史最佳續集電影,攬獲6項奧斯卡大獎,《教父2》為何如此亮眼?

對於一部商業電影而言,一千三百萬美元的製作成本在七十年代的好萊塢可謂是頂級配置了。

得益於預算成本的優渥,科波拉可以在續集電影中請到一些當時已然小有名氣的明星。

在馬龍·白蘭度由於此前派拉蒙糟糕的待遇,完全拒絕了在續集中客串出演維託•柯里昂之後,科波拉不得不重新物色一位演員來出演青年時代的老教父。

影史最佳續集電影,攬獲6項奧斯卡大獎,《教父2》為何如此亮眼?

在《窮街陋巷》中有過出色表現的羅伯特·德尼羅因為偶然的緣故,最終被科波拉欽定為維託•柯里昂的扮演者。

也是從《教父2》開始,羅伯特·德尼羅之後的大半個演藝生涯都離不開黑幫犯罪分子的角色。

除了《美國往事》、《賭場風雲》、《盜火線》、《愛爾蘭人》這一類有著傳統黑幫或者犯罪元素的類型電影之外,羅伯特·德尼羅還在《老大靠邊閃》、《拜見岳父大人》中對黑幫電影元素進行了重新解構。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時空交錯間的人性扭轉

回到正題,優厚的拍攝預算和出色的演員陣容都確定了,下一步就是電影的劇本。

《教父》的成功給原著作者馬里奧•普佐以及科波拉巨大的壓力。

擺在他們的首要問題是:如何才能夠將《教父2》的故事劇情與《教父》緊密銜接,既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同時又更深層次進行思想探討。

影史最佳續集電影,攬獲6項奧斯卡大獎,《教父2》為何如此亮眼?

最終,電影確定採用雙線敘事結構,一條故事線的主角是青年的維託•柯里昂,另一條故事線的主人公則是經歷了血的洗禮,成功轉變為第二代教父的邁克爾•柯里昂。

兩條故事線既相互獨立,同時又相互聯繫,在反覆不斷的切換中,逐漸形成一種週而復始、生生不息的宿命感。

影史最佳續集電影,攬獲6項奧斯卡大獎,《教父2》為何如此亮眼?

如果說青年時代的維託•柯里昂人生充滿了偶然性,那麼邁克爾•柯里昂的人生命運則呈現出殘酷的必然性。

如果沒有一開始的那個一鳴驚人的出人之舉,或許維託•柯里昂將會踏上的是一條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同樣的,在艱難人生抉擇中最終選擇迴歸家族的邁克爾•柯里昂,為了家族和個人的利益,而不得不做下殘酷無情的決策,團結的家族與溫暖的親情自然也隨之一去不復返。

必然與偶然的相對性在電影中跨越時間與空間不斷交匯,激烈碰撞,漸漸生出一股寒風中的悲涼。

影史最佳續集電影,攬獲6項奧斯卡大獎,《教父2》為何如此亮眼?

邁克爾在兩部電影中表現出豐富而細膩的人生弧度,從他對於妻子和兄弟的態度變化之中,觀眾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這個人物的轉變,人性之光不可避免的磨滅為整個故事鋪上悲傷的面紗。

在《教父》電影開場,身穿軍裝與凱談笑風生的邁克爾充滿了為國奉獻的凜然正氣和親情為重的溫暖一面。

然而,在為家族存亡拔槍射殺毒梟和黑警之後,他光明的一面逐漸黯淡。

而後在西西里收穫愛情,又失去愛情的他更是徹底失去對人的信任,變得冷酷而決絕。

可以說,正是這份殘酷使得邁克爾後來即便是面對妻子凱和兄長佛雷多,依舊保持了距離和猜疑。

影史最佳續集電影,攬獲6項奧斯卡大獎,《教父2》為何如此亮眼?

對於妻子,在《教父》開場的婚禮上,當全家拍照的時候,邁克爾將站在一旁的凱拉入了合影之中,可以說這是他毫無保留愛的表現。

而在《教父2》中,最終選擇離丈夫而去的凱,故意選擇趁邁克爾不在家的時候,偷偷去探望孩子,卻在門口意外遭遇了外出歸來的邁克爾。

此時的凱充滿了驚恐、悲傷和無法掩飾的愛意,如果邁克爾在這時做出哪怕只是很一般的親暱之舉,那麼兩人冰冷的關係很有可能瞬間融化,凱極有可能會放下之前的所有分歧,重新回到邁克爾的身邊。

影史最佳續集電影,攬獲6項奧斯卡大獎,《教父2》為何如此亮眼?

然而,邁克爾只是不動聲色,十分冷酷關上房門,將凱粗暴地拒之門外。

兩部電影,兩個簡單的舉動卻深刻地描摹兩個人之間的關係變化,經歷過失去、背叛的邁克爾已然和過去判若兩人。

凱一方面深深的愛著過去的邁克爾——那個與家族生意毫無瓜葛的熱血軍官,另一方面對於眼前這個殘酷冷漠的男人又無可奈何,不難想象凱離開的時候,是充滿矛盾和內心糾葛的。

影史最佳續集電影,攬獲6項奧斯卡大獎,《教父2》為何如此亮眼?

對於兄長佛雷多究竟該在電影中有怎樣的結局,普佐與科波拉在創作劇本時,出現了巨大的分歧。

普佐堅持認為佛雷多最終應該被邁克爾殺死,科波拉最終對此妥協,但是為了使這個結局更加合理,科波拉還是選擇邁克爾母親死後,再上演這同室操戈的一幕。

在《教父》中,對於邁克爾將家族生意遷往拉斯維加斯的決議,佛雷多不僅沒有果斷表示支持,而且還想做沒有主見的和事佬,使邁克爾對他產生了反感。

當然,兄弟之情的存在使他還不至於完全對佛雷多產生殺心。

影史最佳續集電影,攬獲6項奧斯卡大獎,《教父2》為何如此亮眼?

但是佛雷多後來為了自己的利益居然又一次違背邁克爾的意願,並將其出賣,以至於邁克爾險些命喪黃泉。

邁克爾此時原本可以就地將佛雷多拋棄,但手足之情依舊讓他選擇了寬恕,甚至提議佛雷多與其同行。

但是在佛雷多懦弱一面之下隱藏的真實想法卻徹底將邁克爾激怒了,最終決意在母親死後將其處決。

影史最佳續集電影,攬獲6項奧斯卡大獎,《教父2》為何如此亮眼?

在親情與利益面前,他複雜而又艱難的抉擇使得邁克爾與他的父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反差,失去和背叛帶給他的困擾使他永遠無法做到像他父親維託那般快意恩仇。

雖然多疑和謹慎讓他變得睿智而冷酷,但是無法根除的心痛一直在隱隱約約間牽絆著他的過去和未來。

豐富的政治隱喻

《教父2》的雙線敘事最終使得《教父》和《教父2》巧妙結合形成了一個大的敘事閉環,兩部電影中充滿了對現實,政治、人生的各種隱喻。

其中最具份量的,莫過於電影的政治隱喻。

如果從微觀角度來看柯里昂家族的變遷,其代表了眾多初到美國卻位居社會底層的移民實現美國夢的艱難路途,同時也是對美國主流思想價值觀念的一種諷刺。

如果從宏觀角度來看柯里昂家族的變遷,那麼這個家族更多所代表的是美國的發展歷程。

影史最佳續集電影,攬獲6項奧斯卡大獎,《教父2》為何如此亮眼?

從微觀角度來說,《教父2》用平行的雙線敘事,詳細勾勒了維託•柯里昂的發跡史和邁克爾•柯里昂對家族的繼承發展,將一個家族兩代人的“奮鬥”,事無鉅細地呈現在觀眾們面前。

電影開頭,有這樣一個情節,無數遠渡重洋的移民不由地抬頭凝望高聳入雲的自由女神像。

科波拉以此暗示這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夢故事,而夢醒的時候,也就是面臨殘酷現實的時候。

影史最佳續集電影,攬獲6項奧斯卡大獎,《教父2》為何如此亮眼?

如果從宏觀角度來看,柯里昂家族則象徵著美國的發展歷程。

維託•柯里昂從歐洲被迫遠赴重洋來到美國的經歷,所對應的不就是美國的第一批移民麼?

遭受當局迫害的新教徒不顧生命危險來到大洋彼岸重新開始人生,紮根安家,然後一步一步成立國家,走向獨立自主。

正如維託最終回到西西里手刃仇人,美國也最終戰勝並取代了英國。

影史最佳續集電影,攬獲6項奧斯卡大獎,《教父2》為何如此亮眼?

維託•柯里昂白手起家建立了家族勢力,稱霸一方卻不足以號令群雄,所以老教父的身上體現出寬容包容的一面,當然在寬容之下,依舊掩藏著心狠手辣的一面。

而邁克爾•柯里昂成為“教父”以後,隨著家族勢力的興盛,他殺伐果斷,不斷表現出唯我獨尊的凜冽氣勢。

影史最佳續集電影,攬獲6項奧斯卡大獎,《教父2》為何如此亮眼?

邁克爾所代表的是一戰之後不斷崛起的美國,正如邁克爾在《教父》結尾贏得了幫派之間的戰爭,美國相繼贏得了一站和二戰。

邁克爾在《教父2》中徹底剷除了異己,逐漸將家族事業轉向合法行業,並壯大家族的勢力。

贏得二戰的美國也最終成功扳倒了蘇聯,結束了冷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