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騎兵四處征戰,為何要帶上大量母馬隨行?

simon0813


蒙古鐵騎的機動力和戰鬥力眾人皆知,龐大的蒙古帝國就是蒙古鐵騎最大的成就,然而這背後還有一個默默無聞的功臣,那就是蒙古馬。

成吉思汗以“弓馬之利取天下”。

佔領這樣龐大的領土,並且要進行有效的統治,沒有高速機動能力是不可能的,蒙古馬就擔當了這樣的重任。

一名真正的精銳蒙古鐵騎將會攜帶很多的裝備,除了鎧甲以外,還要有進展近戰武器、遠戰武器,最重要的當然是攜帶大批的箭矢。

所以為了保持高效的機動能力,一名蒙古鐵騎將會攜帶四、五匹備用戰馬,就算是在行軍途中也能夠隨時更換戰馬。

所以才會有蒙古鐵騎一夜突襲500裡,攻克花拉子模的戰績。

那麼蒙古鐵騎攜帶的大量母馬是幹什麼的?

蒙古鐵騎攜帶大量的母馬當然不是缺乏馬匹,而是在行軍作戰中另有妙用。

蒙古馬的發源地蒙古高原,氣候惡劣,但這樣的環境下養成了蒙古馬吃苦耐勞的精神,能夠忍受各種惡劣的環境和匱乏的飲食。

這對蒙古鐵騎遠程突襲,減輕了後勤重擔,甚至母馬可以在惡劣的環境下,給戰士提供馬奶。

馬奶在蒙古族的重要地位。

蒙古族的主要飲食就是羊肉、馬奶,甚至發展出來了蒙古族的特產馬奶酒(酸馬奶)。

不僅如此,特製的酸馬奶還是一位珍貴的藥物,在醫療條件極差的古代,酸馬奶是蒙古鐵騎在征戰中必不可少的藥物。

就連成吉思汗在受傷後流血過多,都只能使用酸馬奶救治,可見酸馬奶的地位之高。

所以蒙古鐵騎攜帶大量的母馬,就是為了在緊要關頭,救治受傷的戰士,這對於人口稀少、以征戰為生的蒙古族極為重要。

一直到現在馬奶酒作為蒙古族特產都極為珍貴,甚至能夠治療多種疾病。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先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吧!

公元759年,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被史思明殺死,標誌著安祿山集團的徹底覆滅。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殺死,史思明又殺死了安慶緒,貌似史思明是在為唐朝做貢獻,其實他只想大魚吃小魚,壯大自己的力量和唐朝對抗。果不其然,沒過幾天,史思明就自立為大燕國皇帝,然後揮師南下,直取洛陽。

唐肅宗聽到奏報,急忙任命李光弼為天下兵馬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堵截叛軍。李光弼是一位非常富有謀略的大將,他並沒有率軍去守洛陽城,而是將大軍駐紮在河陽準備與史思明決戰。史思明發現洛陽只是一座空城,於是率兵繼續南下到達河陽與李光弼對峙。

史思明為了顯示自己兵強馬壯,每天把戰馬拉到河邊給馬洗澡,一連十多天都出來虛張聲勢炫耀一番。史思明原本想以此打擊一個唐軍的士氣,沒想到李光弼不但不懼怕,而且還將史思明的大部分戰馬奪了過來。


李光弼原本就是契丹人,從小在馬背上長大,因此他對馬的習性非常瞭解。於是他找了五百多匹母馬,把小馬全部關在馬廄裡,然後把母馬趕到城外。這時母馬因思念小馬而不停的嘶鳴起來,而在河對岸正在洗澡的史思明的戰馬聽到母馬的呼喚,紛紛掙脫韁繩跑到了唐軍這邊。李光弼不廢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好幾千匹戰馬。

由此可見,正是由於史思明的軍營裡沒有母馬而吃了大虧,所以蒙古騎兵打仗的時侯帶著大量母馬隨行,主要原因就是防止戰馬被對方拐跑。因為動物之間都有“同性互相排斥,異性互相吸引”的共性。


其次母馬產的奶是軍士們補充體能的重要來源,其功效堪比如令的功能性飲料。雖然不是特別充足,但關鍵時刻能解燃眉之急。有人說,不是有牛奶了嗎?一頭乳牛產的奶確實要高出一頭馬產出的奶多許多,但是牛不聽使喚,慢慢悠悠不說,有時候還趕上不走。機動靈活,能跟上節奏,這也是母馬被委以重任的原因。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母馬所產下的奶可以加工成奶製品,是當時蒙古軍隊主要的食物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