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解封当天,《封城日记》海外预售,作家方方请你善良!

昨日凌晨,武汉解封。同一天,方方的《封城日记》英文版成书在亚马逊开启预售。

武汉解封当天,《封城日记》海外预售,作家方方请你善良!

同时德文版也一并成书出版,介绍是“新冠危机起源城市的被禁止的日记”。

武汉解封当天,《封城日记》海外预售,作家方方请你善良!

莫言的书籍翻译了五年,刘慈欣的《三体》十年才出外文版本,而方方的60篇日记,3月底封笔,4月就出两国版本,这个速度即便是前两个大家也要“惭愧不如”。

过去一个月,方方多次表示自己从未授权和发表过任何关于《封城日记》的著作,市面上正在进行销售的都是违法的。大家以为她是为了打假,到头来是为了自己出版销售。

当然,她并没做错,自己的著作,的确不该被他人售卖,自己也确实有出版的权利。只是,看看她此前那副道貌岸然把自己放在制高点的样子,再与如今这副迫不及待的吃相相比较,确实很有“喜剧效果”。

方方是有准备的,在她第59篇日记最后,她这样写道:“它的最初的动机,是为了完成约稿,以方便写文章而作的记录。无意间,走成了这样,这才真叫是忘了初心。”

武汉解封当天,《封城日记》海外预售,作家方方请你善良!

意思是这些日记本来不算日记,只是自己为了完成约稿而写的个人见闻,只不过后来被大家称为日记,她也没有反对。同时她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真的开始把这当成日记一样来记录,忘了自己应该按照约稿的需求来写,实在是忘了初心。

这样一段话,内外兼修——外部显示了方方的伟大,为了网友们开始认真写日记而不顾自己的约稿,内部体现了芳芳的机智,把锅都甩给了网友们“日记是你们叫的,与我无关,而且我还因为你们没有按照约稿的要求写”。

可是她真的忘了吗?从这样的速度来看,显然并没有,这么说不过是为了给如今的书籍出版做铺垫,不过是为了名利双收。

除此之外,外国出版社对书籍的介绍中有着对中国明显的敌意,作为著作者的方方会不知道?

不过我们依然无法就这一点去抨击她,因为出书是她的个人自由,出版社的介绍她也可以说“确实不知道”,最多只能作为槽点讲一讲。

我们所要抨击的,是方方“明明待在家中,没有去过前线,没有当过志愿者,就凭着所谓的‘听说’‘个人看法’来讲述所谓的‘武汉现状’。”

国内的许多文学大家、文化人都在支持方方,比如易中天,比如阎连科,比如华中师大教授戴建业,他们说方方是一面镜子,是勇敢的战士,是时代的发声人。仿佛这样说了他们也就成为了时代的发声人一样。

武汉解封当天,《封城日记》海外预售,作家方方请你善良!

起初我不明白为何如此,但当看到余亮老师在微博文章中的解释时,我懂了。

“那一溜声援方方的文人如阎连科、张欣欣、林白等,都是当代文学史教材榜上有名的1980年代作家。他们的作品内涵几乎一样,头顶上是“文明论”的星空(反西方就是不文明),手中是人道主义的大旗。”

诚然,方方没有造谣,她在用作家的方式描述自己听说的和从网上看到的疫情中的武汉,而武汉也确实很被疫情打得很惨,疫情期间也发生过很多人神共愤的事情。

比如因为疫情而全城停摆,危机重重,这是真的。

比如因为无法透析,老爷爷选择自杀,这是真的。

比如因家里人问题,脑瘫儿死亡,这是真的。

但是在这些真实中,她夹杂了很多“我听说”“别人说”之类的话语,或许这些事情也是真的,但是无论是听说还是别人说,她接收的都是别人主观意见下得出的结论,而她把这当成完全的事实。

她高举正义大旗,以“别人”的名义说话,而她自己只需要拿着笔杆子涂涂写写。

她说“我的一个医生朋友告诉我又死了多少人”,但有更多医生在探寻治病方法、拯救病人,她只寥寥几笔带过。

她说“有两口子面临断药风险”,但药店从总库调货为两口子续上了药源,还为疫区提供病情咨询等后续操作,她不写完整。

她不抨击国外对中国的污蔑与讥讽,反而把中国外交官对外国攻击声音的反驳与澄清称为“中美政客的互相指责”。

她说“这纯粹是我个人记忆”,却忽略自己的文字会给社会带来多大影响。

她登上了日本《朝日新闻》(日本三大报纸之一),日记中的许多负面内容被大量引用。

武汉解封当天,《封城日记》海外预售,作家方方请你善良!

她登上了美国《洛杉矶时报》的新闻,题目是“来自武汉真实的声音”。

武汉解封当天,《封城日记》海外预售,作家方方请你善良!

她成功在国际打响了名号,把伤害和攻击留给了国家。

在此我一个普通的市井小民想问一问:

1、日记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别人说”“我听说”,方方凭什么管这叫真实?

2、连当事人都不一定敢说自己知道的就是真实的,方方凭什么代表真实?

3、方方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言下之意就是自己代表的是美好,自己的路就是正确的,自己信的道才是道义。请问你除了挥挥笔杆子,借着日记获名得利外,还有什么能够给你这样的自信?

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爱读骑士小说,坚守着早已消失的骑士道精神, 把风车当巨人,把旅店当城堡,把苦役犯当作被迫害的骑士,把皮囊当作巨人的头颅……他以为自己正在做着伟大的事情,其实只是荒诞无厘头的可笑之事。

而我们“伟大的时代发声者”方方坚守自己的道,记录真实的一面,尽管这些“真实”都来自“听说”。在她的真实里,悲惨苦痛一直在发生,与此相对的努力、美好则草草带过。

同样的,她也以为自己在做着伟大的事情,还有一大批簇拥她的信徒,可其实她不过是利用苦痛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借此名利双收罢了。

同时,方方“老师”秉着“不解释”的原则,一律将意见反对者打上“极左”的名号,将自己拔到新的高度——她代表了这个时代最正确的声音,一切反对意见都是有害的。

关于这一点,知乎网友@李劼解释得恰到好处:

我们跟方方(们)的区别在于:他们止步于依靠着触目惊心的现象卖惨,哭丧。而我们受惨状刺激,会进一步采取行动,为了防止悲剧一再发生而拼命自助,自救。而这种拼命,方方(们)是不会写的。

简单来讲,方方(们)只写真而不写实,“真”就是那些发生的悲惨事件,“实”则是人们对于这些悲惨事件所做的努力和补救。

武汉解封当天,《封城日记》海外预售,作家方方请你善良!

如今,在一大批簇拥者下,方方的日记准备远销海外,而这很可能成为其它不怀好意的国家攻击中国的武器。

肯定有人会说:“不要污蔑方方,她肯定也不想给外国利用。”

有一说一,她想不想我不知道,但在日记中,她一直在否定中国的抗疫成果——“错错错”“炼狱”“一城血泪”等词将武汉描述成了一座血色囚笼,而“只有结束,没有胜利”更是把我国的防疫成果贬得一文不值。

方方“老师”那么同情美国,喜欢美国,难道不知道特朗普怎么说的吗?他说“若不采取任何措施,美国将有220万人死亡,但是在他的领导下,可以将死亡人数降至十万,就算做得不错了。”

而在这样严重的国际性灾难面前,在中国很可能不是病毒发源地的情况下,我们国家的死亡人数甚至不到4000例,请问这不是胜利是什么?

现在已经不是80年代了,方方“老师”所谓的人道主义和真实,也应该迭代更新了。明明光明越来越多,却硬要把所谓的黑暗连根拔起再种在光明上,然后说它才是真实,这是不是有点可笑呢?

对于方方的《封城日记》以及它的簇拥者,我感到害怕,因为似乎他们都认为“黑暗”才是“真实”。

武汉解封当天,《封城日记》海外预售,作家方方请你善良!

电影《小丑》在豆瓣有一个讨论问题是“《小丑》的恐怖氛围是怎样制造的”,高赞答案是这么回答的:

我觉得真正的恐怖在于,

当小丑对着地铁里的那两个工薪男人开枪时,我觉得很爽!

当小丑用枕头把那个始终存在幻想中的母亲闷死时,我觉得很爽!

当小丑一刀捅死那个卑鄙的同事时,我觉得很解气!

当小丑在脱口秀上对着娱乐大众娱乐底层的主持人射击时,我觉得就应该这样!

我们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小丑,只是它还没有爆发,这是人性的恐怖,也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阴暗面,历史总是相同的,总有一天会迎来这大清洗的时刻,这才是恐怖的根源所在。

第一次看到这个答案我就记在了心里,因为我也始终认为黑暗是不会完全消失的,总有人会坠入黑暗中,成为小丑。但我觉得这只会是个例。

可《封城日记》的簇拥者们(除了因为在疫情中遭受困难而产生共鸣的人),似乎都成为了小丑,他们对文章中的黑暗无比兴奋,对文章中的困苦无比激动,他们跟着方方一起忽略那些为对抗黑暗而做出的努力。

如果“黑暗”才是真实,那我们上下五千年是为了什么而一直追求“光明”?“黑暗”确实不能遗忘和忽视,但请记住,“光明”才是最终诉求。

尼采说,当你凝视深渊时,

这个时代,企图将“黑暗”连根挖起灌输给大众的人,自身早已掉到了“黑暗”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