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元璋可以白手起家统一全国,而洪秀全不能?

为什么朱元璋可以白手起家统一全国,而洪秀全不能?

在著名的农民领袖中,朱元璋和洪秀全的共同点是最多的。如,均是以宗教名义发起农民起义;均是打击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封建政权;而且同样的占领了南京作为根据地;都有北伐东征的军事战略;同样有着强敌环绕周围,生存危机。然而最终的结局是朱元璋开创了一个朝气蓬勃的王朝,而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在斗争13年的时间里迅速的被扑灭。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洪秀全1814年出生于广东花县福源水村,后来移居到官禄布村。他出生于耕读世家,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熟读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但其坚信“

古来事业由人做”,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的盛世。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号称天王。1853年定都南京,并将南京改名为天京。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从1851年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洪秀全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历时十四年,势力发展到十八省,先后攻占六百多座城市。1864年洪秀全在天京病逝,其逝世后太平天国在满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联合绞杀下覆亡。

从出身上看,洪秀全的起点要略高于朱元璋,毕竟洪秀全还是一位知识分子,而朱元璋佃户出身,要过饭,当过和尚。然而最终的结局是洪秀全没能笑到最后,朱元璋成为洪武大帝。

白手起家,抓住必要的机会当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能否站在艰苦奋斗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上,让自己更快的成长。下面从营销手段、团队建设、核心领导人学习与进取、经营管理四个方面来进行比较。

营销手段——宗教是宣传工具,要善于取舍

一种营销方式不可能效果永远,利用宗教作为起义的宣传手段,前期的确可以吸粉无数,从而聚拢人气,打造军队。但是当企业发展起来,粗糙的营销方式将不在适合企业茁壮发展,这个时候需要适时的改变策略。

朱元璋与洪秀全均利用了宗教。朱元璋曾以弥勒教为其外衣,洪秀全则以拜上帝教为其精神支柱。从宗教本身来说,拜上帝教比弥勒教要“先进”些,毕竟提出了人人平等的太平盛世的构想。弥勒教是白莲教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反对当权者,推翻政府为目标。所以洪秀全的拜上帝教的教义与宗旨都高于弥勒教,也利于持久的构建企业核心价值观。

无论白莲教还是拜上帝教,创立的初期都有利于发动人民群众,参加反政府的起义活动。由于白莲教过于激进,当朱元璋占领南京后,便逐步放弃其宗教的宣传工具,反而通过依附于他的儒生道士僧人们,制造了种种符瑞,证明朱元璋是“真命天子”,以号召和迷惑天下臣民百姓,从构建自己的皇权威信。通过将宗教目标改为皇权光环,从而改变了营销策略,让自己的光环更上一层。

而洪秀全定都南京后,本应是他逐步放弃其宗教的时机,他没有这样做,反而更执著地迷信自己制造的神话。自己在南京大兴土木,深居内宫,人为的营造一种神秘的色彩,远远的脱离了人民群众。要知道这个时候周围清朝军队对太平天国还有很大的威胁。特别在天京内讧以后,宗教的纽带已经断裂。当宗教难以作为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就需要寻找另一种方式强化核心领导人的光环,但是洪秀全依然沉醉着做自己的皇上帝,以至于内部矛盾重重。从老广西带出来的小伙伴们最后你杀我夺,分崩离析。

团队建设——不断扩充团队成员,加强团队能力建设

为什么朱元璋可以白手起家统一全国,而洪秀全不能?

朱元璋和洪秀全在团队成员建设与管理上,差异显著,恐怕这是他们白手起家,结果迥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个企业如果需要走的长远,那就需要不断的充实团队,同时也需要让团队不断的成长壮大。

朱元璋善于争取民心,积极网罗人才,特别是知识分子。朱元璋在应天还专门修建了礼贤馆来接待他们。这些人在朱元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朱元璋十分尊重儒士,他曾在1358年召见儒生唐仲实,询问汉高帝、汉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平定天下之道,这也表明朱元璋决心要开创一个新的皇朝。

知识分子不但能出谋划策,而且在地方上有声望,笼络了一个名士,可以团结好一方百姓。因此,朱元璋每到一地,他都访贤下士,软硬兼施,千方百计地把各地名士收罗到自己摩下。

明朝第一谋臣刘伯温便是朱元璋为其团队搭建的核心成员。朱元璋帐下的大将有将帅之才的人屈指可数,徐达、常遇春更是其老家的玩伴。但是最后徐达、常遇春能够帮助朱元璋扫平八方,也归于整个团队的不断壮大。

而洪秀全就显得十分的狭隘。在创业还没有完全摆脱生存压力的时候,外部军事斗争相当艰巨,洪秀全却没有很好的扩充团队成员。他核心圈子里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广西老兄弟,仅有洪仁歼以天王族弟身份才能跻身于这个圈子,还有任人唯亲的嫌隙。两湖三江的儒士文人,即使有刘基之才,也无法插足于洪秀全身边,为之密谋策划 。

在团队能力建设上,太平天国前期总的说来也是任人唯贤的,但冯云山、 肖朝贵的过早牺牲,是太平天国人才上的重大损失。后来能够提拔陈玉成、 李秀成等一批优秀将领,但他们并不受洪秀全的信任。为了分陈玉成、李秀成的权,洪秀全又大封其部将为王,而且越封越滥,甚至发展到行贿能得王爵的地步,这等于是自掘坟墓。

核心领导人学习与进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创业阶段最忌讳的就是知足心态。核心领导人所表现的自我满足很容易传染到整个团队,整个企业。能够走到最后,创始人是需要不断的自我提高,自我学习,以及具有永不放弃的开拓精神。

朱元璋虽是标准的贫苦农民出身,但他是乐于读书的。中国古文以儒家经典为主,朱元璋由于从小缺少教育,所以很勤奋的吸收这些儒家营养。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够聚拢一帮儒士帮他出谋划策,安定百姓。

朱元璋在为自己添加皇帝光环的宣传时,朱元璋只以此欺人,并不欺己,绝不认定自己可以顺利的当上皇帝。何况当时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军事强敌还在周围。他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兢兢业业,殚精竭虑战群雄地打天下,直至成功。

即使成功登上皇位,朱元璋也是锐意进取。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为什么朱元璋可以白手起家统一全国,而洪秀全不能?

洪秀全占领南京后,建筑宏大的宫殿,广纳天下的美女进宫服侍,知足享受天父的生活。由于缺乏对团队的管理和合理的知人善任,杨秀清——太平天国前期基石的奠基人在天京事变中,全家老少统统被杀。杨秀清是太平天国唯一的军事政治全才,谋战全局统筹无人能比。然而洪秀全自己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才造成实际功臣价值体现不足,导致的反抗心理剧增。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而衰。而太平天国提出的土地制度过于理想,难以有效的推行,造成本身根基不足。领导人不能善于学习,吸收当时海内外的先进思想,造成了制度的空虚。虽然干王洪仁歼提出《资政新篇》,以重新构建政体性质,但是为时已晚。

经营管理——善于谋略,注重战术

企业一旦快速发展,就需要更加精细的经营管理。面对竞争对手的激烈战场,更加需要企业善于谋略,以及在商场拼杀中灵活的采取战术。

朱元璋建立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方国珍、陈友定的目标在于保土割据,张士诚则对元朝首鼠两端,没有多大雄心;陈友谅最强,是朱元璋占领应天后遇到的最危险的敌人。朱元璋占领南京后有一席之地时,实力还不够雄厚,在刘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下逐渐发展壮大。在实力强劲的时候朱元璋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战略部署,以军事上的第一、二把手徐达、常遇春为正副统帅,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先北定山东,撒掉大都的屏风,再回师下河南,剪掉其羽翼;进据漳关,封其门户。

太平天国从广西起家,辗转半个中国,势力发展十八个省。当时占领武昌后,太平天国还是一种游击战争,把辛苦夺来的城池又随意弃掉。在南京占有一席之地后,通过打破清军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应该说基础打得很坚实了。但是洪秀全的北伐,却以孤军深入,独守待援的战略进行制定,是洪秀全无知和骄傲的产物。造成北伐军没有等到援军,反而被清军分割包围而全军覆没。

朱元璋的斗争是一个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的过程,是一个通过经营管理,不断扩充地盘的过程。反观太平天国一路辗转,好不容易坐实了南京,却一直处于清军的包围中难以有效的突破。孤军深入的北伐无法有效的打开局面。对于当时在国内的外国势力没有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以共同敌人对待,造成斗争的对象多元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