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朱元璋可以白手起家統一全國,而洪秀全不能?

為什麼朱元璋可以白手起家統一全國,而洪秀全不能?

在著名的農民領袖中,朱元璋和洪秀全的共同點是最多的。如,均是以宗教名義發起農民起義;均是打擊少數民族為主體的封建政權;而且同樣的佔領了南京作為根據地;都有北伐東征的軍事戰略;同樣有著強敵環繞周圍,生存危機。然而最終的結局是朱元璋開創了一個朝氣蓬勃的王朝,而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在鬥爭13年的時間裡迅速的被撲滅。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覺寺,

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 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為號召,北伐中原,結束蒙元在中國的統治,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後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洪秀全1814年出生於廣東花縣福源水村,後來移居到官祿布村。他出生於耕讀世家,7歲起在村中書塾上學,熟讀四書五經及其它一些古籍。道光年間屢應科舉不中,但其堅信“

古來事業由人做”,遂吸取早期基督教義中的平等思想,撰《原道救世歌》以佈教,主張建立遠古“天下為公”的盛世。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領導發動金田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號稱天王。1853年定都南京,並將南京改名為天京。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席捲了大半個中國,從1851年金田起義到1864年天京陷落,洪秀全領導的這場農民起義歷時十四年,勢力發展到十八省,先後攻佔六百多座城市。1864年洪秀全在天京病逝,其逝世後太平天國在滿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的聯合絞殺下覆亡。

從出身上看,洪秀全的起點要略高於朱元璋,畢竟洪秀全還是一位知識分子,而朱元璋佃戶出身,要過飯,當過和尚。然而最終的結局是洪秀全沒能笑到最後,朱元璋成為洪武大帝。

白手起家,抓住必要的機會當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能否站在艱苦奮鬥和不斷進取的精神上,讓自己更快的成長。下面從營銷手段、團隊建設、核心領導人學習與進取、經營管理四個方面來進行比較。

營銷手段——宗教是宣傳工具,要善於取捨

一種營銷方式不可能效果永遠,利用宗教作為起義的宣傳手段,前期的確可以吸粉無數,從而聚攏人氣,打造軍隊。但是當企業發展起來,粗糙的營銷方式將不在適合企業茁壯發展,這個時候需要適時的改變策略。

朱元璋與洪秀全均利用了宗教。朱元璋曾以彌勒教為其外衣,洪秀全則以拜上帝教為其精神支柱。從宗教本身來說,拜上帝教比彌勒教要“先進”些,畢竟提出了人人平等的太平盛世的構想。彌勒教是白蓮教的一個分支,主要是反對當權者,推翻政府為目標。所以洪秀全的拜上帝教的教義與宗旨都高於彌勒教,也利於持久的構建企業核心價值觀。

無論白蓮教還是拜上帝教,創立的初期都有利於發動人民群眾,參加反政府的起義活動。由於白蓮教過於激進,當朱元璋佔領南京後,便逐步放棄其宗教的宣傳工具,反而通過依附於他的儒生道士僧人們,製造了種種符瑞,證明朱元璋是“真命天子”,以號召和迷惑天下臣民百姓,從構建自己的皇權威信。通過將宗教目標改為皇權光環,從而改變了營銷策略,讓自己的光環更上一層。

而洪秀全定都南京後,本應是他逐步放棄其宗教的時機,他沒有這樣做,反而更執著地迷信自己製造的神話。自己在南京大興土木,深居內宮,人為的營造一種神秘的色彩,遠遠的脫離了人民群眾。要知道這個時候周圍清朝軍隊對太平天國還有很大的威脅。特別在天京內訌以後,宗教的紐帶已經斷裂。當宗教難以作為團隊的核心價值觀,就需要尋找另一種方式強化核心領導人的光環,但是洪秀全依然沉醉著做自己的皇上帝,以至於內部矛盾重重。從老廣西帶出來的小夥伴們最後你殺我奪,分崩離析。

團隊建設——不斷擴充團隊成員,加強團隊能力建設

為什麼朱元璋可以白手起家統一全國,而洪秀全不能?

朱元璋和洪秀全在團隊成員建設與管理上,差異顯著,恐怕這是他們白手起家,結果迥異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個企業如果需要走的長遠,那就需要不斷的充實團隊,同時也需要讓團隊不斷的成長壯大。

朱元璋善於爭取民心,積極網羅人才,特別是知識分子。朱元璋在應天還專門修建了禮賢館來接待他們。這些人在朱元璋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朱元璋十分尊重儒士,他曾在1358年召見儒生唐仲實,詢問漢高帝、漢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平定天下之道,這也表明朱元璋決心要開創一個新的皇朝。

知識分子不但能出謀劃策,而且在地方上有聲望,籠絡了一個名士,可以團結好一方百姓。因此,朱元璋每到一地,他都訪賢下士,軟硬兼施,千方百計地把各地名士收羅到自己摩下。

明朝第一謀臣劉伯溫便是朱元璋為其團隊搭建的核心成員。朱元璋帳下的大將有將帥之才的人屈指可數,徐達、常遇春更是其老家的玩伴。但是最後徐達、常遇春能夠幫助朱元璋掃平八方,也歸於整個團隊的不斷壯大。

而洪秀全就顯得十分的狹隘。在創業還沒有完全擺脫生存壓力的時候,外部軍事鬥爭相當艱鉅,洪秀全卻沒有很好的擴充團隊成員。他核心圈子裡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廣西老兄弟,僅有洪仁殲以天王族弟身份才能躋身於這個圈子,還有任人唯親的嫌隙。兩湖三江的儒士文人,即使有劉基之才,也無法插足於洪秀全身邊,為之密謀策劃 。

在團隊能力建設上,太平天國前期總的說來也是任人唯賢的,但馮雲山、 肖朝貴的過早犧牲,是太平天國人才上的重大損失。後來能夠提拔陳玉成、 李秀成等一批優秀將領,但他們並不受洪秀全的信任。為了分陳玉成、李秀成的權,洪秀全又大封其部將為王,而且越封越濫,甚至發展到行賄能得王爵的地步,這等於是自掘墳墓。

核心領導人學習與進取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創業階段最忌諱的就是知足心態。核心領導人所表現的自我滿足很容易傳染到整個團隊,整個企業。能夠走到最後,創始人是需要不斷的自我提高,自我學習,以及具有永不放棄的開拓精神。

朱元璋雖是標準的貧苦農民出身,但他是樂於讀書的。中國古文以儒家經典為主,朱元璋由於從小缺少教育,所以很勤奮的吸收這些儒家營養。這也是他之所以能夠聚攏一幫儒士幫他出謀劃策,安定百姓。

朱元璋在為自己添加皇帝光環的宣傳時,朱元璋只以此欺人,並不欺己,絕不認定自己可以順利的當上皇帝。何況當時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陳友定等軍事強敵還在周圍。他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兢兢業業,殫精竭慮戰群雄地打天下,直至成功。

即使成功登上皇位,朱元璋也是銳意進取。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

為什麼朱元璋可以白手起家統一全國,而洪秀全不能?

洪秀全佔領南京後,建築宏大的宮殿,廣納天下的美女進宮服侍,知足享受天父的生活。由於缺乏對團隊的管理和合理的知人善任,楊秀清——太平天國前期基石的奠基人在天京事變中,全家老少統統被殺。楊秀清是太平天國唯一的軍事政治全才,謀戰全局統籌無人能比。然而洪秀全自己不思進取,貪圖享樂才造成實際功臣價值體現不足,導致的反抗心理劇增。

天京事變,太平天國由盛而衰。而太平天國提出的土地制度過於理想,難以有效的推行,造成本身根基不足。領導人不能善於學習,吸收當時海內外的先進思想,造成了制度的空虛。雖然幹王洪仁殲提出《資政新篇》,以重新構建政體性質,但是為時已晚。

經營管理——善於謀略,注重戰術

企業一旦快速發展,就需要更加精細的經營管理。面對競爭對手的激烈戰場,更加需要企業善於謀略,以及在商場拼殺中靈活的採取戰術。

朱元璋建立以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在長江上游有陳友諒,下游有張士誠,東南鄰方國珍,南鄰陳友定。方國珍、陳友定的目標在於保土割據,張士誠則對元朝首鼠兩端,沒有多大雄心;陳友諒最強,是朱元璋佔領應天后遇到的最危險的敵人。朱元璋佔領南京後有一席之地時,實力還不夠雄厚,在劉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下逐漸發展壯大。在實力強勁的時候朱元璋採取了穩紮穩打的戰略部署,以軍事上的第一、二把手徐達、常遇春為正副統帥,率領二十五萬大軍北伐,先北定山東,撒掉大都的屏風,再回師下河南,剪掉其羽翼;進據漳關,封其門戶。

太平天國從廣西起家,輾轉半個中國,勢力發展十八個省。當時佔領武昌後,太平天國還是一種游擊戰爭,把辛苦奪來的城池又隨意棄掉。在南京佔有一席之地後,通過打破清軍的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應該說基礎打得很堅實了。但是洪秀全的北伐,卻以孤軍深入,獨守待援的戰略進行制定,是洪秀全無知和驕傲的產物。造成北伐軍沒有等到援軍,反而被清軍分割包圍而全軍覆沒。

朱元璋的鬥爭是一個不斷增強自身實力的過程,是一個通過經營管理,不斷擴充地盤的過程。反觀太平天國一路輾轉,好不容易坐實了南京,卻一直處於清軍的包圍中難以有效的突破。孤軍深入的北伐無法有效的打開局面。對於當時在國內的外國勢力沒有采取靈活的鬥爭策略,以共同敵人對待,造成鬥爭的對象多元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