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到底是饿了还是吃饱了?妈妈要提高执行力哦

宝宝到底是饿了还是吃饱了?妈妈要提高执行力哦

以前的贫困年代,谁都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不用判断是饿还是饱,因为大家都饿。

现在,家庭富裕了,物质丰富了,温饱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却来了,包括宝宝是真饿了还是真饱了?

一个简单、常见、普遍却又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

宝宝哭了,是饿了吗?

宝宝哭了,是困了吗?

宝宝哭了,是生病了吗?

宝宝到底是饿了还是吃饱了?妈妈要提高执行力哦

宝宝哭的原因

宝宝哭了,原因应该有很多哦。

• 真的饿了;

• 热了冷了;

• 宝宝困了;

• 宝宝生气了;

• 宝宝拉NN、拉SS了;

• 宝宝生病了。

所以,要了解宝宝,只能靠猜、猜、猜还是猜?

宝宝到底是饿了还是吃饱了?妈妈要提高执行力哦

如果能精准地猜对,并及时地、准确地做出合适的回应,那一定是一种能力,简称为妈妈的执行力。当然,不仅仅是妈妈,应该是包括所有养育者。

宝宝哭表达的意义

宝宝哭了,至少包括三大类不同层面的表达意义:生理需要、心理需要、疾病信号。

生理需要

这是宝宝哭闹最常见的原因。

• 饿了:哭声一般比较洪亮,伴随小脑袋不停来回转动(找吃的呢),小嘴一碰到东西便出现吸吮或咬的动作,继而立即停止哭喊。

• 热了或冷了:热了常常会满脸通红,头上热乎乎、手上湿乎乎、身上粘乎乎;冷了,哭声相对低弱,手脚冰冰凉,甚至脸色苍白。

• 困了:一些睡眠质量不好、睡眠习惯不好的宝宝,可能出现“闹睡”,家长应及时给宝宝安慰,轻轻拍拍,并给宝宝提供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心理需要

宝宝不说话,不代表宝宝没脾气哦,宝宝也是相当有个性的,可以撒娇、可以生气、可以难过、可以不满。

• 撒娇的哭:声调相对比较高,但一般不会流眼泪。

• 生气的哭:哭声更高,甚至有些尖厉刺耳。

• 难过的哭:哭声比较低沉,有点像呜咽声。

疾病信号

宝宝的成长伴随着疾病的纠缠,特别是6个月以后至3岁期间的宝宝,免疫力、抵抗力相对低下,一不小心就生病了。

疾病带来的不舒服,宝宝只有哭。不同疾病,会伴随相应的临床症状。

宝宝到底是饿了还是吃饱了?妈妈要提高执行力哦

妈妈的执行力

想想还是十月怀胎,省事;

一朝分娩,真正成了父母,不易。

能力,就从喂养执行力开始体现。

• 宝宝刚出生2周内妈妈执行力的重点在何时终止喂养。

• 宝宝慢慢长大至3个月后:妈妈执行力重点在何时开始喂养。

宝宝到底是饿了还是吃饱了?妈妈要提高执行力哦

反应执行力低与母亲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有关,执行力低的母亲,在感知宝宝饥饿或饱足方面有困难,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或方法,如制定一个严格的喂养时间表,实际上这种表格制定只是方便了母亲,并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容易出现过度喂养或其他发育问题。

如何判断宝宝吃饱了?

母乳喂养

• 吃奶的声音:有节律的吸吮声,平均每吸吮2次~3次可听得到咕咚下咽的声音。

• 吃奶的时间:一般10分钟~20分钟。

• 宝宝的大小便:排尿每天6次~12次,排软黄便1次~2次,也有多至4次~6次。

• 妈妈的自我感觉:哺乳前妈妈的乳房有饱胀感,哺乳后乳房松软,轻微下垂。

• 宝宝的体重与身长:生长速度正常,这是最最重要的一条。

当然,还有其他表现,如宝宝吃完奶后会笑、心满意足、睡眠安稳、白天精神状态好。

宝宝到底是饿了还是吃饱了?妈妈要提高执行力哦

人工喂养

相比母乳喂养的宝宝,容易判断。

• 奶量:记下每次吃的奶量,统计一天24小时总奶量,一般奶量估算是一天奶量150ml/kg~180ml/kg。

• 其他表现:包括睡眠、白天精神状态、大小便等。

• 宝宝的体重与身长:

生长速度正常,这也是最最重要的一条。

如何判断吃撑了?

一次吃撑没多大点事,几次吃撑可能也没多大点事,多次或次次吃撑事情就大了。

吃撑表现

• 呕吐;

• 腹胀;

• 大便次数增加;

• 胀气/打嗝。

吃撑危害

• 过度喂养会加重宝宝消化系统负荷;

• 过度喂养影响大脑发育;

• 过度喂养增加超重/肥胖的风险。

长期过度喂养对宝宝无益反有害。

长按关注,更多育儿喂养知识等着你~

宝宝到底是饿了还是吃饱了?妈妈要提高执行力哦宝宝到底是饿了还是吃饱了?妈妈要提高执行力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