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耗费国力打下的河西走廊是现在的哪里?它们的名字怎么来的?

二胖历史观


河西走廊,因处于黄河以西而得名,它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地形狭长而又笔直,形如走廊,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古称雍州、凉州,也叫雍凉之地。是中国古代往西域必经之路,又邻接关中平原,历来为兵家重地。五胡乱华时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等政权都在此建都立国。


雍凉之地在秦之前大多时间为游牧民族所占据,秦始皇统一六国,这部分土地为月氏驻牧地,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匈奴极盛时,打跑月氏占据该地,月氏被逼西迁。(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汉武帝时,命张骞通西域沿路察看风土人情,又把该地凉州的名称改为雍州,准备就绪后,前121年,汉武帝命十九岁的霍去病在春、夏两次率精兵出击右贤王部,重挫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俘虏多名高官贵胄。


匈奴单于得知浑邪王多次被霍去病击败,几万骑兵为汉军所败损兵折将,打算召见浑邪王并把他诛杀,浑邪王便欺骗休屠王说单于要杀他们俩,鼓动一同投降汉朝,武帝命令霍去病率军前去迎接。看到汉军,休屠王后悔起来,率部要回匈奴,浑邪王见势不妙,乘其不备,在马上斩杀休屠王,霍去病马上带领轻骑冲入敌阵,杀死哗乱军士,稳定局势,受降顺利进行,至此,汉朝完全控制河西地区。(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把整个河西纳入汉朝版图后,,汉武帝在陇西郡和北地郡基础上,增设河西四郡,即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前112年,45岁的汉武帝,闻知匈奴不堪汉军重击而远遁漠北,高兴之余“振兵泽旅,然后封禅”,带上众臣巡行西北,他在今陕西凤翔县祭祀五帝,“十月,上祠五畤于雍,遂逾陇,西登崆峒”,在祭祀五帝时,应该是踌躇满志,告慰先人,说汉人已把异族逐出汉境,开疆拓土,光祖耀宗之类吧。


南方鹏


汉武帝打下来的河西走廊就是今天的甘肃省腹地,该走廊是联接内地与西域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的显要突出。河西走廊位于黄河“几”字形西边,呈东南~西北走向,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长九百多公里、宽数公里至数十公里。走廊北有蒙古高原、南有祁连山脉、东为黄土高原,西为千里流沙,故称之为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稠之路中重要交通生命线。

河西走廊有河水、草木茂盛,适合农耕,早早的就有游牧民族占据此地;不走河西走廊,则要走蒙古高原或者青藏高原,两处高原都十分难走,且充满危险,因此河西走廊成为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交通生命线。战国时代河西走廊属于戎狄诸部,秦汉之交时属于大月氏,汉初大月氏被匈奴赶到了西域,故河西走廊属于匈奴的左贤王部。汉武帝为了实现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匈奴,故派遣霍去病打通了河西走廊,经过两次河西之战,汉朝击败了匈奴,将该地区纳入汉朝的直接统治之下。

河西走廊依着祁连山而走,水源全靠祁连山的雪水融化而来,因此没有祁连山就没有走廊。高山上常年积雪不化,山坡则牧草旺盛适合放牧,山脚的冲积平原则适合农耕。走廊的生态条件跟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十分的类似。汉朝占领河西走廊后能长期控制而不丢失,主要原因就是河西走廊适合农耕,中原百姓移民过来后可以扎住根。汉朝在千里河西走廊上设置了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四个郡,并大量移民过来屯垦戍边。

古代中原人士要到西域只有走廊一条路好走:北边的蒙古高原不在中原政权控制之下,走起来十分危险;南边的祁连山海拨高达四千多米,要翻越此山进入西域比走蒙古高原还要九死一生。现在修建了高速公路进入新疆,处在河西走廊的就是连霍高速G30,走这条高速可以一天通过河西走廊,在古代可要走三个月呢。


大秦铁鹰剑士


河西走廊位于今天的甘肃,古代河西走廊的地理划分与今天甘肃的行政区域划分大致是相同的。

河西走廊在古代称为雍州或者凉州,简称河西,是一个位于祁连山以北的狭长的冲积平原,历史上曾有许多昙花一现的政权在这里建都。

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历史上一直就是丝绸之路要道,兵家必争之地。

西汉初期,大月氏曾经生活在河西走廊一带,后被崛起的匈奴打败,这里遂成为匈奴右贤王部的草场。

后来,汉武帝用兵匈奴,年轻的将军霍去病在焉支山下打败匈奴右贤王部,并乘胜追击,使整个河西走廊尽归大汉所有。

更多关于河西走廊的历史,推荐大家看纪录片《河西走廊》,很经典很不错的一部纪录片。


Ko蜀北一


河西走廊就是河道西部的一条走廊,但是这里的河不是简单的河,他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他夹在祁连山和北山的中间,成为了我们联通西亚的必经之路。我们真正开始和匈奴争夺此地之前,这里一直被月氏所占领。
后来随着匈奴的发展,他们渐渐把手伸到这里。再加上匈奴为了扩展的需要,赶走了这里的月氏,终于成为这里的一霸。由于匈奴的多次骚扰,从秦汉以来,中原王朝一直把匈奴当做是心腹大患。用了很多的精力去对付他们,从秦朝一直带了汉武帝时期,才算是短暂的解决了这里的问题。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的西侧位置,南面是祁连山脉,北边是阿拉善高原,西侧是隔壁沙漠。相对于其他地区,他不是很大,但是东西也有一千公里,南北十公里。之所以会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很多诸如酒泉这样的城市都在黄河西侧,而他形似走廊才有了这个名字。

河西走廊作为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通地带,同时他还是新疆通往中亚的必经之地。他对于中亚的重要性,基本上不亚于一条陆地上的马六甲海峡。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匈奴占领此地之后,极大的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开始不断的去骚扰中原地区。
汉武帝时期,曾经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希望可以联系匈奴的敌人月氏,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然而前往这里的道路全部都是匈奴人的领土,再加上双方之间的矛盾一直积怨很深。因此张骞刚出发没多久,就被匈奴人给扣押了下来。

但是没想到这一关就是十几年时间,汉武帝左等右等等不回来大使团。又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汉武帝决定干脆自己去打他们。于是有了卫青,也有了霍去病。经过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算是彻底的打下了河西走廊的核心地带。为此匈奴特地作诗为证:“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不愧是我大汉王朝,盘踞在这里几百年时间的匈奴问题,终于在这里暂时的告一段落。因为霍去病这一打,直接把匈奴内部给打出了分裂。由于当时匈奴内部的单于突然去世,匈奴内部渐渐地分裂为南匈奴、北匈奴。其中的南匈奴完全的被汉所折服,直接带着人马归顺了汉朝,和北匈奴开始对质。
在这之后为了彻底的解决匈奴大患,汉武帝让卫青与霍去病各自带着五万多人队伍,深入漠北主动去歼灭匈奴余孽。这一场战役基本上把北匈奴打到完全的抬不起头来,之前匈奴丧失的领土,他们是再也不敢去想着了。此次战役之后:

“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霍去病还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力最远的时候到达了现在的贝加尔湖畔。从这里之后匈奴元气大伤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卷土重来又是另一个故事了。但是在汉武帝时期,是第一次彻底的打破了之前的局面。

而张骞当年回来之后,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再次踏上西行的道路。此次张骞出使西域,也是真正的弘扬了大汉朝的威武。先后访问了中亚各个国家,让中国第一次的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秦皇汉武不愧是千古一帝!


史之策


河西走廊属于现在的甘肃省,在古代是一个水草丰茂,由中国内地通往西域、中亚的必经之地。东周春秋时期,河西走廊被西戎占领,后来西戎覆灭,此地又被月氏人所占据。再后来月氏被匈奴攻破,匈奴人在河西走廊建城,派了两个王在河西走廊驻扎。这也足以可见当时这块地区的重要性!

至于河西走廊这个名字的含义,『河』指的是黄河,河西就是黄河以西的意思。『走廊』顾名思义,就是比喻连接两个较大地区的狭长地带。至于这块地区为什么是狭长地形,是因为它的南面是祁连山脉,北面是北山山脉,均不适合生活和商旅运输,只有两山中间的谷地适合生存。所以『河西走廊』的意思就是黄河以西,夹在祁连山脉和北山山脉之间的一条适于生存的狭长地带


最早的时候,中原王朝和草原民族对河西走廊都不够重视,因此才让月氏人占了去。等到匈奴崛起后,才发现自己的前辈真是瞎了眼!这么一个既适合耕种,又适合放牧的风水宝地居然不去占。于是匈奴的冒顿单于连续攻打霸占河西走廊的月氏人,并且还杀掉了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当做酒器。月氏人不敌匈奴,便放弃了河西走廊,转到中亚建立了贵霜王朝。

匈奴人占据河西走廊后,瞬间就发达了。因为河西走廊这块地,在当时确实是宝地。除了能够出产丰富的物产之外(相比于贫瘠的漠北草原),它的战略价值也极其重要。是什么战略价值呢?主要有三点:

第一、可以对掐断汉朝和西域的沟通,使二者不能形成合力,威胁匈奴的霸权;

第二、匈奴可以从河西走廊翻越祁连山而到达羌人的游牧地区,控制青藏高原;

第三、匈奴占据的河套、河西地区对汉朝威胁很大,可以对关中地区实行夹攻



早期的西汉,被匈奴人的这种攻势战略给祸害的够呛。除了刘邦的白登之围外,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 年),匈奴军突袭关中,一把火烧了汉皇室的甘泉宫,这也是汉朝历史上的奇耻大辱。据说当时还是太子的汉武帝刘彻听闻此事后,彻夜未眠,从此立下大志:吾生必报此奇耻大辱!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 139年),刚刚登基仅两年的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寻求与匈奴有血海深仇的月氏人的帮忙。岂不料张骞一行人西行进入河西走廊后,这一当年还是月氏人的地区,现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队,使者团一百多人全部被抓获。直到十三年后,张骞才回到汉朝。

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 年),也就是张骞出使西域十年后,等不回张骞的汉武帝决定不再等了。他遣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四路大军齐发,展开了对匈奴的反击,拉开了长达四十四年的汉匈大战的大幕。

经过八年血战,汉军基本清除了北面和河套地区的匈奴势力,于是汉武帝的目光转到了匈奴人的另一核心区域——河西走廊。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 年),汉武帝任命年仅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军突袭匈奴人控制的河西走廊。霍去病一年内两次出击,先后击垮了匈奴人的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四万余人,俘虏了包括五名匈奴王、王母在内的一百多名匈奴高级贵族。向来骄横惯了的匈奴人被打懵逼了,从没见过如此神出鬼没的军队啊!

匈奴浑邪王估计是被打怕了,决定脱离匈奴本部,率四万部众向汉朝归顺。于是汉朝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实行行政化管理。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后来打通西域道路奠定基础。而匈奴人则只能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备注:匈奴其实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它其实是一个大的部落联盟。当这个联盟的老大强盛时,归顺者就很多。所有归顺于匈奴联盟的人都可以称为匈奴人。但是如果一旦老大的权威不行了,下面的部落就会四分五裂。匈奴的浑邪王的投降,就是因此原因。



连失河套、河西两大战略要地,匈奴人岂能善罢甘休?为了杜绝匈奴反扑的可能性,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 年)春,武帝命卫青和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深入漠北,主动寻找匈奴主力决战。卫青在幕北将匈奴单于包围,斩首一万九千,追杀至阗颜山后才撤回。霍去病则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七万人,俘虏了匈奴贵族八十多人。并乘胜追杀至漠北的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天的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军的主力尽丧,匈奴单于逃到漠北,不敢再染指河套、河西两大战略要地。

备注:卫青和霍去病大败匈奴之后,匈奴元气大伤,分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但是匈奴这个民族并没有覆灭,北匈奴后来又再度兴起,与汉朝为敌。汉朝真正将匈奴打崩盘,是东汉明帝时期。

匈奴王庭远遁漠北后,汉王朝取代了匈奴在漠南地区的霸权。于是,汉武帝再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这一次出使,走的仍是河西走廊,但是他不用再偷偷摸摸了,而是光明正大的走在自己祖国的领土上,身边都有自己祖国的军队保护他。

张骞到达自西域后,在西域诸国中宣扬汉王朝的国威,劝说西域诸国与汉联合,使之成为汉王朝之外臣,效果很显著。后来张骞的副使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扩大了汉朝的政治影响,增强了相互间的了解。这也是中原王朝的政治影响力,第一次走出国门,非常具有历史意义。司马迁对此的评价是——凿空之旅,寓意为开通大道。


汉匈大决战八年后,匈奴势力有所恢复。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十月,武帝遣大将李息,郎中令徐自为率数万兵精兵从河西走廊翻越祁连山,击溃了叛乱的西羌;同年,汉军对河西走廊进行了最后一次扫荡,将匈奴的势力彻底清除出河西。在此之后,汉武帝做出了一件非常正确的决定——开发河西走廊

具体的措施有三点:

第一、行政化管理。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大规模筑城,建立郡县制,后来又在郡之上设州,名曰凉州。地位与关内诸州一样,都在朝廷的核心圈之内。这样的好处是,汉朝国力只要不是太弱,都可以在河西维持最基本的统治。匈奴人想反攻,成本很大。

第二、往河西移民。这一点很关键,因为只有政府军队还不够,河西必须要有汉文化才能永固。因此元狩年间,汉武帝下旨,一次性向河西走廊移民十万。移民前有官员向武帝讲,这么大规模的移民,必然是一笔巨大开销。但是汉武帝认为,投入再多的财力和物力都是值得的。

以当时的角度看,汉武帝好大喜功,增加了政府负担。但从长远来看,汉武帝干了一件罪在当代,但利在千秋的伟业!至于原因嘛,河西走廊现在是汉文化圈,这一点就足够了。

第三、进行经济开发。驻军、设郡县、移民的目的都是为了开发河西。因为如果不开发,就只能从关中平原运粮到西域,这显然是一件不经济的行为。汉朝为了控制西域,对河西走廊的经济模式进行了变动。由单一的游牧经济变为游牧加农耕,进一步的将河西走廊纳进了汉文化圈。并且开发之后的河西走廊还能为汉军向西扩张提供物资方面的支援,成为中原王朝向外扩张的一个稳固根据地



汉武帝对河西的开发,最显著的成果就是匈奴再也无法染指河西,也无法集结重兵,撼动汉朝对河西、河套、西域的事实。汉朝之后的数代中原王朝,河西走廊都是中原王朝的必争之地。(宇宙第一富强的宋朝除外)

总的来说,河西走廊就是中国向西发展的生命线,现在也是!如果当年没有霍去病,没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河西走廊了。而如果没有河西,中国就不会有新疆。这就好比辽宁的辽西走廊(锦州到山海关),如果这条走廊丢了,东北就拿不回来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河西走廊丢了,新疆也就拿不回来了。


Mer86


“河西走廊”在今天的甘肃境内,在古代因被治于雍,凉二州之下,又称其为“雍凉之地”。这个地区因位于黄河“几”字形地区的西面而被称为“河西”,因其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所以被称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这里物产丰富,资源充足,是中原王朝通往西域各国的交通要道。


别的不说,当年张骞出使西域,走的就是河西走廊,而古代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就是其中的咽喉要道,后来很多的农作物,佛教文化经典等都是从西域经由这里传入我国,也正是由于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以自古以来河西走廊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汉武帝之前,河西走廊先后被大月氏和匈奴占据,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包括河西走廊),汉武帝在河西走廊上设置武威郡,酒泉郡,张掖郡,敦煌郡,这就是著名的河西四郡,将河西走廊正式纳入汉朝版图,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奠定基础。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下令在天下十三州中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刺史部,一州刺史为一州最高行政长官,而河西四郡则归属为凉州。



河西走廊被纳入汉朝版图不仅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贸及文化的交流往来,而且切断了西域各国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联系,使中原王朝能更好的控制西域各国,更充分的对抗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因而“河西走廊”对中原王朝的意义无疑是巨大的!怪不得霍去病收回河西之地后,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所以现在来看,当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远征匈奴收回河西之地是多么英明有远见的决策,而霍去病一战成名,又是多么的英雄气概!


咸鱼闲聊


河西走廊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叫做甘肃走廊。因为这个地方在黄河的西边,所以才被叫做“河西”。加上这块地方在祁连山于走廊北山之间,形成了一条长千余公里的狭长地带,犹如一条长廊,所以称为河西长廊。河西走廊连接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是通往西域诸国的要道,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

过去的时候,河西走廊是少数民族的地盘。比如秦汉时期,月氏、乌孙、匈奴都是在河西地区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月氏发展壮大了以后,成为了河西走廊的霸主。不过后来匈奴崛起,单于冒顿打败了月氏。那个时候匈奴常常骚扰汉朝边境,直接威胁汉朝的安全。汉朝没有办法,只能采取和亲的办法维持名义上的和平。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发展,到了武帝的时候,国力已经很强了。于是,武帝决定大规模的反击匈奴了。汉武帝想出一个两面夹击匈奴的办法,所以特意派张骞出使西域去联络匈奴的敌人月氏国。张骞最终不辱使命,找到了月氏,不过此时的月氏国已经无意于和匈奴对抗。但是张骞发现西域的乌孙国是可以作为盟友的,不过前提在于汉朝要占领河西走廊。

汉武帝最终定下方案,一方面有大将卫青带着部队,在正面和匈奴进行战斗,以牵制对面;另一方面则派霍去病率军出陇西,在西线开辟战场,并且趁机占领河西走廊。此次河西之战汉军收获颇丰。霍去病奇袭匈奴,仅用六天就斩首匈奴8960人。后来,他更是大败匈奴,斩首三万多人,俘虏了匈奴五王,五王母,59个五子等一大批重要人物。汉朝也实现了“断匈奴之右臂、张中原之腋”的战略目的。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古代九州的雍州、凉州因地处黄河之西所以被称为河西之地,其间有一条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的狭长地带,因位于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因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又称“甘肃走廊”,它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地域指甘肃省的兰州以西的“河西四郡”: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酒泉(肃州)和敦煌(瓜州)。直观地讲,兰州和河西四郡五个点状城市串起来的狭长地带统称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是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隔离带,又是中原沟通西域的咽喉,地处游牧和农耕的缓冲过渡地区,古时游牧民族占主导地位,北羌、马羌、西戎等最强悍的几个嗜血部落就称雄河西长达几个世纪,西汉霍去病出凉州西击匈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官方的山丹军马场,打通古道,组织两次河西之战,设河西四郡,河西走廊才算真正意义上纳入大汉版图。

河西走廊在古代军事上极具战略意义,分布在走廊上的这几个城市都与大汉息息相关,匈奴强盛时,河西走廊称为他们的右臂,所以在汉武帝取得河西走廊后高唱“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悲歌一路远去。

而汉武帝深知只有“断匈奴之右臂,”才能“张中国之肩腋”一一张掖,“犯汉者,虽远必诛”,方显汉军之“武威”一一武威,犒三军以“美酒”一一酒泉,联西域之“敦实”一一敦煌。所以汉武大帝才耗毕生之心血,把华夏战略重心延伸西北,中原传统版图第一次向西北渗透。汉唐以来,河西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目前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







手机用户4142248477七王


河西走廊现如今在中国甘肃的西北部地区,也是中国通往新疆的重要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至祁连山、北抵马鬃山、合黎山,全长约900千米,宽数千米至数百千米,是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像是一条走廊,现在称甘肃走廊,因为在黄河的西边,所以又称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历史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刘彻命骠骑将军霍去病攻打匈奴,直到匈奴浑邪王杀了休屠王,带着4万匈奴兵投降汉朝,汉朝便将这部分区域掌控,直至设立死郡,彻底将河西走廊划入汉朝版图,促进了汉朝统一西域,自此汉朝将秦长城从令居延伸到了阳关、玉门关,借用河西走廊抵御匈奴,河西四郡的设立,直接切断了匈奴与西羌的联系,断了匈奴的右臂,削弱了匈奴的势力。

那么河西四郡又是哪四郡?他们的名字都有什么由来?

公元前112年10月份,汉武帝刘彻出巡雍州,之后去了甘肃靖远的黄河岸边,此时的汉武帝45岁,汉武帝看着波涛汹涌的黄河,偌大的汉室江山得到巩固,远方的山脉和河西走廊全都成了汉朝的疆土,这意味着,汉朝的商人、军队、百姓从此可以安全的行走在河西走廊,这个曾经令人害怕的地方,如今是他们前往富饶的西域地区的最佳要道。

遗憾的是汉武帝刘彻自己一生都没有亲自看一看河西走廊,此时此刻的汉武帝明白,河西走廊的开通,是无数汉朝士兵将士浴血奋战得来,他必须将这片区域管理好,不能让将士们白白牺牲,显然,他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在一年之后,河西走廊的优势将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公元前111年,汉朝在河西走廊设置的四个行政管理区全部设置完成,也就是河西四郡,它们分别是公元前121年设立的武威郡和酒泉郡、以及公元前111年设立的张掖郡、还有公元前88年设立的敦煌郡,这四郡全部驻扎军队,抵御北方匈奴等游牧民族的侵犯。酒泉和敦煌即扼守西部关口,张掖在中间,武威则靠近金城郡(也就是兰州)。

这四郡的每一个命名都有着特殊的含义

武威郡则是彰显汉朝汉武帝武功盛威之意,显示汉朝的军威到达河西;

张掖郡则是“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之意,张掖居中,在河西走廊的位置非常重要,是连接关中和西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地区;

酒泉郡则是,当时汉武帝赐霍去病婚酒,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最后将酒倒入河水,与将士们共饮。也有说因城下有泉,泉水似酒,故称酒泉;

敦煌郡则是盛大辉煌之意;

汉武帝就是用这样四个郡来将自己和汉朝将士在河西走廊的梦想留在此地,数千年之后,人们依然记得这河西四郡的来历,这是无数人用生命换来的,弥足珍贵。


羽评郡主


汉武帝自前一三三年至公元前八九年,进行的长期仙对外战。

凶奴从殷周以来,一向侵略中国的强敌。秦末到汉初三四十年间,凶奴在冒顿单于统治下,武力达到了空前的強盛。

西汉前期一直采取和军人,对外忍让,不过凶奴却俞骄横,连年入侵边郡。前一三三年,汉武帝开始了对凶奴的长期的讨代战争。战略是在西方一面切断凶奴与青海羌族的联系。到汉宣帝时,名将赵充国用屯田法确实切断了羌族与凶奴的联系。一方面遗使寻求邻国,夾击凶奴。在东方切断凶奴与族的联系,在陇西代郡,一带集合大军作为主力,给凶奴以正面打击。

前一三三年,汉武帝遗马邑人聶翁壹诱凶奴单于深入掠夺,汉三十万埋状,不料计谍洩漏。凶奴逃出边境。从此汉武帝与凶奴展开了长期战争。

第一次,前一二七年卫青率大军自云中向西迂迴,击败凶奴白羊王,收受秦时河南地。汉武帝依蒙恬旧规模,建立朔方郡,治朔方至内蒙古自冶区诃套南,召十万人居翔二力,凶奴屡遭打击。

第二次,前一二一年,霍去病自陇西两次出击,一次匠焉支山,甘肃山丹县,一次逾越祁连山,在甘肃境斩获凶奴四万人。同年凶奴诨邪王杀休屠王,领数万人耒降,汉安置在陇西,北地,甘肃环县东南,上郡,陕西绥德,朔方,云中五郡塞外,称五属国。自金城甘肃兰州到盐泽罗布淖尔,凶奴从此绝迹。汉分河西地为武威,洒泉二郡。前一一一年又增加张液敦煌共四郡。切断了凶奴与羌族的交通。更是关系河西走廊通往西域,为与西域文化交流准备了条件。

第三次,前一一九年令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人,随军私马四万,步兵输重兵数十万人,分适深入漠北,捕捉凶奴主力,卫青出定襄塞外千余里,凶奴单于接战,单于大败,汉兵直追到漠北。寞颜山赵信城,霍去病出代郡塞外二千余里,大败凶奴东部兵,斩获七万余人,凶奴死八九万,不敢再在漠南立王廷。汉死一万人。损失马十一万匹,也不能再次出兵。汉月生凶奴败。

汉武帝一面打去凶奴,一面巩筑边防,大量移民,曾一次移民七十万,到汉后期人口达二十多万。再另一方届筑长城一万一千五百余里,巩固了边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