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6.4」安徽醫療衛生人才招聘臨床專業知識每日一練習題

1. 男,38歲。因反覆左側頭痛半年,加重伴嘔吐3天於急診留觀。查體:淺昏迷,雙側瞳孔為左側3mm,右側2mm,對光反應遲鈍。右側肢體肌力4級,右側Babinski徵陽性。最可能的診斷是( )

A.腦梗死

B.顱內血腫

C.顱腦腫瘤

D.蛛網膜下腔出血

E.腦膜腦炎

2.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出現相應的症狀及體徵完全恢復的時間應在( )

A.24小時內

B.28小時內

C.36小時內

D.48小時內

E.72小時內

3. 女,61歲。半年內出現3次突然不能言語,每次持續30分鐘左右,第3次伴右側肢體麻木,既往有房顫病史,神經系統檢查正常,最可能的診斷是( )

A.癲癇小發作

B.偏頭痛

C.頸椎病

D.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E.頂葉腫瘤

4. 導致腦梗死最常見的病因是( )

A.分水嶺腦梗死

B.短暫性缺血發作

C.腦栓塞

D.腦血栓形成

E.腔隙性腦梗死

5. 男,63歲。晨起發現言語不清,右側肢體活動不適,既往體健。發病後5小時體檢神志清楚,血壓120/80mmHg,右中樞性面癱,舌癱,右側上下肢體肌力2級,右半身痛覺減退。頭顱CT未見異常。病變的性質為( )

A.腦出血

B.腦栓塞

C.腦腫瘤

D.腦血栓形成

E.蛛網膜下腔出血

6. 男,63歲。晨起發現言語不清,右側肢體活動不適,既往體健。發病後5小時體檢神志清楚,血壓120/80mmHg,右中樞性面癱,舌癱,右側上下肢體肌力2級,右半身痛覺減退。頭顱CT未見異常。應選擇的治療方法是( )

A.調整血壓

C.應用止血劑

E.腦保護劑

答案和解析,詳見第二頁...

參考答案與解析

1.【參考答案】C。中公解析:顱腦腫瘤起病隱匿,病程較慢,當腫瘤體積超過顱內壓調節代償能力時,會出現頭痛、嘔吐和視乳頭水腫等顱內壓增高表現,進一步發展可導致腦組織因顱內壓力差而發生移位,從而出現小腦幕裂孔疝,臨床表現為患側動眼神經麻痺以及對側錐體束損害體徵。患者中年男性,反覆左側頭痛半年,加重伴嘔吐3天,查體:淺昏迷,雙側瞳孔為左側3mm,右側2mm,對光反應遲鈍(瞳孔大小正常值2~5mm,雙側瞳孔不等大,左側動眼神經麻痺),右側肢體肌力4級,右側Babinski徵陽性(左側錐體束受損)。應考慮慢性顱內壓增高導致的小腦幕裂孔疝。慢性顱內壓常見病因有顱內腫瘤、炎症及出血後黏連,該患者無顱內炎症及腦出血史,考慮顱腦腫瘤(C對)可能性大。腦梗死(A錯)、蛛網膜下腔出血(D錯)起病急,病程高峰數小時內即可出現。顱內血腫(B錯)會有外傷史。腦膜腦炎(E錯)會有病毒、細菌等感染史。

2.【參考答案】A。中公解析: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是頸動脈或椎-基底動脈系統發生短暫性血液供應不足,引起局灶性腦缺血導致突發的、短暫性、可逆性神經功能障礙。發病無先兆,一般無意識障礙,可反覆發作,每次持續數分鐘,通常在30分鐘內完全恢復,超過2小時常遺留輕微神經功能缺損表現或CT及MRI顯示腦組織缺血徵象,但一般在24小時內(A對)完全恢復,且無後遺症。

3.【參考答案】D。中公解析:患者老年女性,半年內出現3次突然不能言語,每次持續30分鐘左右,第3次伴右側肢體麻木,既往有房顫病史,神經系統檢查正常。可見患者發病比較稀疏,每次持續時間較長,又患者有房顫病史,應考慮為房顫產生的附壁血栓脫落導致的椎-基底動脈系統TIA(短暫性腦缺血發作)(D對)。癲癇小發作(A錯)即失神發作,典型表現為突發短暫的5~10秒意識喪失和症狀進行的動作中斷,雙眼茫然呼之不應。偏頭痛(B錯)表現為明顯的額顳部或眶後搏動性頭痛以及噁心、嘔吐、畏光、畏聲等伴隨症狀。頸椎病(C錯)主要表現為頸肩痛、頭暈頭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縮、嚴重者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甚至四肢麻痺,大小便障礙,出現癱瘓。頂葉腫瘤(E錯)主要產生皮質性感覺障礙、失用和失認症等,一般表現為慢性進行性進展,症狀會加重,神經系統檢查有異常。

4.【參考答案】D。中公解析:依據局部腦組織發生缺血壞死的機制可將腦梗死分為三種主要病理生理學類型: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和血流動力學機制所致的腦梗死。前兩種約佔全部急性腦梗死的80%~90%。導致腦梗死最常見的病因是腦血栓形成(D對)是因為局部血管本身存在病變而繼發血栓形成所致,動脈粥樣硬化是本病的根本病因。分水嶺腦梗死(A錯)是由相鄰腦血管供血區交界處或分水嶺區局部缺血導致,也稱邊緣帶腦梗死,為少見腦梗死類型。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B錯)是由於局部腦或視網膜缺血引起的短暫性神經功能缺損,可發展成腦梗死,但不是腦梗死的病因。腦栓塞(C錯)是指各種栓子隨血流進入顱內動脈使血管腔急性閉塞或嚴重狹窄,引起相應供血區腦組織發生缺血壞死及功能障礙的一組臨床綜合徵,約佔全部腦梗死的1/3。腔隙性腦梗死(E錯)是指大腦半球或腦幹深部的小穿通動脈,在長期高血壓等危險因素基礎上,血管壁發生病變,最終管腔閉塞,導致供血動脈腦組織發生缺血壞死,約佔全部腦梗死的20%~30%。

5.【參考答案】D。中公解析:患者老年男性,病程短,晨起起病,有前驅症狀,起病急進展快,起病5小時即發生右側偏癱及偏身感覺障礙,患者既往體健,考慮左側大腦中動脈主幹血栓形成(D對)可能性大(腦血栓形成多見於中老年人,多在睡眠或安靜狀態下起病)。腦梗死時頭顱CT檢查應在24~48小時才能顯示出梗死灶,該患者發病5小時,故頭顱CT檢查正常。腦出血(A錯)多在情緒激動或活動中突然發病,CT有明顯的出血高密度影。腦栓塞(B錯)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青壯年多見,多在活動中急驟發病,無前驅症狀,局灶性體徵在數秒至數分鐘達到高峰。腦腫瘤(C錯)會出現顱內壓升高表現,CT表現有顱腦佔位性改變。局灶蛛網膜下腔出血(E錯)會有典型的頭痛、腦膜刺激徵和眼部症狀,早期CT檢查有高密度出血徵。

6.【參考答案】B。中公解析:患者初步診斷為左側大腦中動脈腦血栓形成。腦血栓形成的治療分為一般治療和特殊治療。一般治療以維持生命體徵、處理併發症等對症治療為主。特殊治療早期首選溶栓治療,本例患者屬於腦血栓形成早期,故首選溶栓治療(B對)以挽救缺血半暗帶。未行溶栓治療的在48小時內抗血小板治療。手術治療(D錯)只在患者出現危及生命的嚴重腦水腫、腦疝等症狀時才使用。在發病24小時內,為改善腦組織的灌注,維持較高血壓是必要的,只有在收縮壓>200mmHg或舒張壓>110mmHg時,才需要降低血壓,本例患者血壓120/80mmHg,不需調整血壓(A錯)。應用止血劑(C錯)只有當患者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表現時才需使用。腦保護劑(E錯)目前臨床療效並不確切。

關注安徽衛生人才網,點擊:http://ah.yixue99.com/幫您及時掌握考試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