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六国掘墓人,发起灭国攻坚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在整个战国时代,国家发展最为迅速的当然是秦国,自从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发展形式有了明确的规则和框架,在这样的规则和框架的约束之下,秦国几乎历代国君都没有对秦国的发展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

此外,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君都是比较励精图治的人,在这些人统治时期,秦国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是本篇文章重点讲到的秦昭襄王在位阶段,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位56年,在秦国历史发展中,不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更是一位开拓性的守成之君。

秦昭襄王:六国掘墓人,发起灭国攻坚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在很多人心目当中,昭襄王为秦国做出的贡献是相当巨大的,并且是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的。甚至有一部分人认为如果没有秦昭襄王的贡献,那么秦国不可能在秦王嬴政时期一统中原。

换句话说,秦王嬴政之所以能够一统六国,实际上是捡了昭襄王打拼的果实;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秦昭襄王到底取得了哪些成就,让人们评价如此之高呢?本篇文章分析一下,秦昭襄王评价如此之高的背后因素。

秦昭襄王与秦宣太后打垮楚国

首先,秦昭襄王在位时期对于楚国的一系列打击,让楚国的综合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拉开了秦国与楚国之间的发展差距,为秦国一家独大的时代到来清除了一大障碍;我们都知道,秦国的邻国,魏国、楚国对秦国威胁最大,魏国经过两次战争后,被齐国拉下霸主神坛,国力衰弱,此时,楚国的威胁凸显。

秦昭襄王:六国掘墓人,发起灭国攻坚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 秦国利用联姻关系迷惑楚国

秦国首先利用与楚国的姻亲关系,表达了想要与楚国建立进一步的友好关系打算,本来楚怀王在秦惠文王时期已经被骗过一次,这本来应该是秦楚两国建立友好关系的阻碍才对。

但就因为秦宣太后是楚女,又是在秦惠文王去世之后表达的意愿,反而让张仪诱骗楚怀王这一事件成为了,促成秦楚之间结成同盟关系的催化剂。在楚怀王眼中,如今执政的秦国太后是楚国人,秦王也是楚国人所出的,秦国和楚国实际上就已经结成了姻亲关系。

如今两国再度联姻则是亲上加亲,秦国的公主嫁给楚怀王最受宠爱的儿子娶了秦国的公主,楚国的公主嫁给秦王当王后,这几种亲戚联姻看起来自然是可靠的。但事实上,政治上越是亲戚联姻就越是靠不住,可是楚怀王不自知,秦国也就自然而然地与楚国结成了姻亲关系,可是这样的关系一旦达成,危害也就显露了出来。

秦昭襄王:六国掘墓人,发起灭国攻坚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 秦楚联姻,使楚国背信弃义遭到其他诸侯国联合攻击

秦楚联姻的事情激起了韩、魏、齐三国的联合抵制,它们将愤怒一起抛向了楚国,三个国家联合攻楚,楚国招架不住只能以太子作为人质向秦国进行求援,此时的秦国已经从季军之乱当中走了出来,开始了对各大诸侯国的攻势。

楚国太子入秦后,不久就发生了与秦大夫斗殴的事件,楚国太子竟然失手打死了秦国的大夫并且畏罪潜逃,秦国君主恼羞成怒,便以此为借口联合韩、魏、齐三国攻楚,这个突发事件让楚国措手不及,为了保住楚国领土,不得不接受秦国提出的条件。

  • 秦国用计欺骗扣押楚怀王

楚怀王亲自入秦重新开启和谈,明知山有虎却偏向虎山行,屈原等人死劝不听, 无异于羊入虎口,一脸信任地去了秦国,结果一到秦国便被扣押,并被秦国要挟割让一半的国土,对于秦国这样的要求楚怀王拒不同意,结果被秦国扣押不久就很悲惨的客死异乡了。

秦昭襄王:六国掘墓人,发起灭国攻坚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而在楚怀王被扣押期间,秦国乘着楚国国君的空白状态,派遣国内的大将芈戎和向寿带兵攻打楚国,打了楚国一个措手不及,楚国很想为了所谓的尊严与秦国拼死一战,可无奈因为没有国君的主持,国内各大贵族之间不断地发生掣肘,导致楚国的军队是打一次败一次。

  • 秦宣太后启用白起攻陷楚国国都,联手秦昭襄王灭义渠国

再后来,秦宣太后破格录用了白起之后楚国的遭遇就更加惨烈了,战胜白起用兵出神入化,兵锋直指楚国的国都郢都,杀了一个血流成河,直接逼得战国七雄中土地面积最大的楚国再度迁都,国家不断的往南部迁移,由一个中原的诸侯大国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弱国,而著名的诗人屈原就是因为劝谏楚怀王而不听,并且在看到楚国国都被攻破的时候绝望地投江自尽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秦国在对楚国的作战上面几乎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对于统治者的迷惑而破坏楚国已经结成的结盟关系,包括楚国与齐国的同盟关系以及楚国与韩魏两国的同盟关系,让楚国为了得到秦国许诺给它的利益而成为一个孤家寡人。


秦昭襄王:六国掘墓人,发起灭国攻坚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谈到秦宣太后,她还有一个功劳那就是设计灭义渠国,使义渠成为秦国大后方,当然,在灭义渠的过程中,秦昭襄王也出力不少,如果没有秦王的支持,太后是灭不了义渠的,灭义渠之功,也算上秦昭襄王一份。

楚国被秦昭襄王打的由盛及衰,为后世统一天下打下基础

到那时,楚国的反复无常必定会激起其他国家的反对,让楚国彻底的失去支援和帮助之后,再对楚国进行第二个层面的蚕食,这就是通过战争来占领楚国的国家领土,包括蓝田之战、丹阳之战,白起火烧夷陵的战争,白起攻破楚国国都的战争等等。

这一系列的战斗打下来,楚国不仅没有占到便宜,还将自己的国都一迁再迁,国家领土更是接连不断的损失,让楚国从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战战兢兢的中型国家,让它失去了作为合纵长联合其他国家一同攻秦的实力,也让它不再拥有自然发展条件。

秦昭襄王:六国掘墓人,发起灭国攻坚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楚国蒙受的打击,可以说是秦国的在东进道路上一次完美的伏击;其实哪怕就是被秦国一再针对的楚国到了战国末期的时候,依旧能够爆发出相当强悍的战斗力,在江东项氏一族的带领下打败李信的第一批灭楚部队,让秦国蒙受了战国时代以来最大的失败。

因此,如果没有秦昭襄王在位时期对于楚国的消耗和打击,那么战国末年秦国对楚国的灭国之战将要受到的阻碍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说,虽然昭襄王时期的秦国并没有消灭楚国,但是却为楚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也为秦国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秦昭襄王彻底打垮山东抗秦主力赵国

其次,秦昭襄王削弱和彻底打垮了山东六国的抗秦主力赵国,让山东六国的整体防御能力迅速下降,可以说打开了山东六国的国门,为秦国后期的东进策略扫清了障碍,这是解决楚国问题后,又一次为秦国除去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昭襄王对赵国发动了两次争议比较大的战争,一次是长平之战,一次是邯郸之战,将这两场战争综合来看秦国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甚至在邯郸之战失败之后秦国更是一度的跌入了发展的低谷,但从战争结束之后的后期影响上来看,秦国却是这两场战争的最大受益者。

秦昭襄王:六国掘墓人,发起灭国攻坚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 秦国坑杀赵军四十多万,使其元气大伤

第一,秦国从根本上打压了赵国的军事实力;在战国中期以后,山东六国当中唯一能够在军事实力上与秦国相提并论的国家就只有赵国,赵国在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变法后,军队作战实力突飞猛进,尤其是单个士兵的作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军队规模以及后援的保障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进,这是一场单纯的并且彻底的军事变法,所以战国中后期的赵国是整个山东六国的抗秦主力。

在经历了长平之战之后,赵国军事实力却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最主要的是军队的人员数目上;长平之战当中,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对赵国的军事实力是一个很严重的打击,毕竟在战国时代,科技并不发达,哪怕是号称就重型武装装备的秦国,也只是一些比较基础的作战设备,并不存在像现在这样具有大规模杀伤性的武器,所以很多时候打仗都是要拼人多的,像秦国在战国末年所能够集结出来的举国之兵也不过六十万之多,所以四十万的数目已经是非常巨大了。

  • 燕国乘机攻打赵国,给其致命一击

军队成员大幅度减少,对于整个赵国的军事实力打击相当严重;这一事件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军队人数锐减导致赵国,对于国家周边的不确定因素的应对能力急剧下降,首先对于北方的匈奴人入侵没有了很好的应对能力,导致赵国在参与中原争霸的时候总是腹背受敌,即要在前线对抗来自各大诸侯国的压力,同时还要提防北方匈奴的南下对其国家宗庙社稷造成影响。

秦昭襄王:六国掘墓人,发起灭国攻坚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其次,因为赵国与燕国之间的国家关系一直都非常紧张,所以当赵国的国家实力受到很大的削弱的时候,燕国是蠢蠢欲动的,长平之战之后,燕国就曾趁机攻打赵国,虽然战争以赵国的胜利而告终,但对赵国的整体发展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的,打乱了其原本的军队部署,也打乱它原本的战后恢复。

  • 秦国从根本上拖垮赵国发展体系,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

第二点则是秦国从根本上拖垮了赵国国内的发展体系,让赵国无力再进行国家发展循环,这点或许在战争刚结束时表现不出来,但在长时间的战后恢复过程当中却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秦国虽然在邯郸之战中败在了韩赵魏三国的联军之下,但邯郸之战对于秦国来讲属于长途奔袭作战,作战之地远离秦国的核心地区,并没有影响到秦国内部根本的发展体系,也没有对秦国国内军队造成太大的影响。

所以,到后期吕不韦在秦国实施新政的时候,秦国的国家生产力就迅速地得到了缓和,可是赵国却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生产力真空,因此战后恢复的时间越长,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就越大,所以说,秦国在秦昭襄王时期对赵国的攻势对于后期秦国的灭国之战有着很大的帮助。

秦昭襄王:六国掘墓人,发起灭国攻坚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秦昭襄王将巴蜀地区真正发展成秦国大后方

第三个原因,秦昭襄王时期加强了秦国与巴蜀地区之间的联系,让秦国在后期做战时有了粮草资源的保障;我们知道秦国打下巴蜀地区是在秦惠文王时期,但当时秦国只是出兵占领了巴蜀地区,对于秦国与巴蜀之间的通道并没有做太大的文章,因为险峻的地理条件的影响,让秦国虽然占领了巴蜀地区,但却并不能直接从巴蜀得到实际利益,这一点在秦昭襄王统治的后期得到了改善。

为了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为了改善秦国军队在长途奔袭作战时,面对的粮草资源供应不足的压力,秦昭襄王决定在秦国与巴蜀之间修建栈道,从巴蜀地区运送粮草以供前线使用。这就使得秦国与巴蜀地区的联系日益增强,在后来的灭国之战当中,秦国对于粮草资源的紧张程度也就大幅度降低,对秦国发动战争有了更大底气,也缓解了国内农业的生产压力,让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得更加的和谐。

秦昭襄王蚕食韩国,为灭国战争打开突破口

第四个原因,秦昭襄王对蚕食韩国领土,让后期的灭国之战寻找到了突破口;韩国在战国时期属于一个比较弱小的国家,在战国末年的时候,韩国已经不能够称之为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而几乎已经成为了一张支离破碎的网,除了都城新郑之外也就只有南阳地区比较富庶,所以秦国才能以韩国作为突破口发动灭国之战,韩国也因此成为了战国七雄当中第一个灭亡的诸侯国。

秦昭襄王:六国掘墓人,发起灭国攻坚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这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秦昭襄王时期对于韩国的蚕食,事实上,秦昭襄王在位时去除了针对楚国和赵国之外,还曾全方面的针对过韩国,只不过在对战韩国的时候并没有采取很多的邦交斡旋政策,而是单纯的以发动战争为主,通过击垮韩国的部队、占领韩国的国家领土来一步又一步的削弱韩国的国家实力;这一行为为后期的灭国之战寻找突破口提供了支持。

小结

从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到,秦国东进过程中,一些比较大规模的战争,在秦昭襄王时期已经做过准备或者提前结束了,也可以说,秦昭襄王时期发起了灭国攻坚战,例如伊阙之战拖垮魏国,五国伐齐几乎灭齐,鄢郢之战肢解楚国,长平之战最终打垮赵国,可以说,秦昭襄王一生疯狂战斗,为大秦帝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如果没有秦昭襄王时期对于楚国的压制,没有那一时期对于韩国的蚕食以及对于赵国军事实力的打击,想必秦国在后期发动灭国之战的时候遇到的困难会更加繁多;可以说,秦昭襄王时期几乎把秦国统一前的大战,关键战役都打完了。

秦昭襄王:六国掘墓人,发起灭国攻坚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所以从这一方面来看,秦昭襄王在位时期为秦国做出的贡献还是相当巨大的,可以说是为后期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分析一个历史问题时还需要多方面来看待秦,昭襄王时期的秦国确实啃下了好多硬骨头,但我们不能以此来抬高或者夸大秦王嬴政时期的秦国为统一事业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那时的秦国确实已经成为战国七雄当中最为强大的国家,看上去统一应该只是时间问题,可是别忘记很多国家都是在最为强盛的时候由盛转衰的,比如说魏国,战国前期的魏国就是整个中原地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对于周边各大国家的压制也非常强。

可是当魏惠王继位之后,魏国的强盛状态不再持续,并且有了衰弱的势头,在经历了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的失败之后,超级大国的地位不复存在,由此拉开了衰弱的序幕,让一个本身最为强盛的国家只能渐渐地被埋没,最终成为了历史的风沙。

所以说,秦王嬴政时期的秦国魏灭国之战,所做出的努力也是非常大的,我们在肯定秦昭襄王贡献的同时也需要看到秦王嬴政的努力,如果不是秦王嬴政的运筹帷幄,远交近攻,拉拢离间,高超的军事谋略以及用人不疑的魄力,秦国统一时间至少的延迟很多,别忘了,秦王统一六国后,还北拒匈奴,南平百越,可以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也可以说秦始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参考文献:《左传》、《汉书》、《战国策》、《吕氏春秋》、《资治通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