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榮區堡子灣鄉得勝堡

得勝堡位於新榮區堡子灣鄉,距市區40公里。是外長城之重要隘口,京包鐵路與長城在此交匯,晉蒙兩省在此分界。明朝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於得勝口南三里建置得勝堡,”堡方二里,高三切(丈),厚二仍(丈)餘,門樓二”。

新榮區堡子灣鄉得勝堡


嘉靖二十八年(1549)宏賜堡參將移駐此堡。今堡城包磚多被拆走,保存有磚砌券拱南關門,關門洞上為十分精巧的磚雕圖案。因年久失修,雕磚巳搖搖欲墜,當地政府將關門重新包磚。關門外嵌有一匾額,陰刻楷書“保障”二大字,並署有“萬曆丙午歲秋旦立”。

新榮區堡子灣鄉得勝堡


  關門裡亦有一額匾,陰刻楷書“得勝”二大字。門洞內東西側牆壁各嵌有石碑一塊,西牆碑風化嚴重,字不可辨,東牆碑字跡清晰完整,為萬曆三十五年(1607)八月擴修得勝堡記事碑。

  得勝堡龐大的城堡外牆、殘破的甕城和精美的磚雕城門讓人感到輝煌與滄桑,中心樓臺上的“朔鎮”匾額清晰可見,與遠處山上的烽火臺遙相呼應。中國足球隊出征漢城前曾在這裡搞過熱鬧的活動。

  得勝堡以北1公里即是得勝口,是連接口裡口外的重要關口。由得勝堡、鎮羌堡、四城堡、得勝月城組成了一個具有邊牆關隘、守關城堡、屯兵鎮城及邊塞馬市的連環堡群。

四堡之間相距很近,皆為夯土城堡。得勝堡現存遺物多為土夯,古樸厚重。登上門樓,放眼望去,四邊堡牆輪廓完整,牆體規整。牆外田野遼闊,牆內房舍成片。一條大街從南門向北延伸,穿過一座磚箍方臺,方臺下有門洞,臺上曾建玉皇閣。得勝堡原有4座,分別為南城閣、日菩薩閣、玉皇閣、神武閣。如今,甕城、月城均已不存。明王朝與蒙古靴靶部訂立互市盟約,發展貿易往來,開闢了民族團結的新局面。當時的得勝堡是貿易的主要市場。通過此市場,中原地區的絲綢、茶葉、豆、米、糧食等貨物可以運往蒙古及西北等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牛、羊、馬、皮毛等又可以輸入中原內地。

新榮區堡子灣鄉得勝堡

得勝堡歷史上一派繁華,戰時“南北交鋒、烈馬嘶鳴”,和時“貢使絡繹,商隊相繼”。做為明長城的一處重要關隘,如今的得勝堡沒了往日的燦爛,略顯殘破的圍城也塵封了當時金戈鐵馬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