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的英雄末路

點右邊關注我們,每天都有古代歷史等你閱覽

東漢末年公孫瓚奪得幽州後,安插自己人掌管各個郡縣,還把大本營遷到易縣,大興土木,築起的高樓多達數十座。但高城深池並不是最主要的問題,對公孫瓚來說,當務之急是依靠什麼力量來統治幽州。東漢是豪強地主的天下,太守、州牧到任,往往需要聘用當地的大姓子弟來幫襯自己。

公孫瓚的英雄末路

可公孫瓚打小因為出身問題受人歧視,對出身名門的衣冠子弟成見很大。他認為這些人太狂妄,總覺得富貴本來就是應得的,即便提拔他們,他們也不懂得感恩。得勢後,他見到大姓子弟就氣不打一處來,只要有機會就給安個罪名,從重打擊。而一些出身低賤的暴發戶卻很受公孫瓚歡迎,比如劉緯臺原是算命先生,李移子是販布的,樂何當也是個買賣人,公孫瓚與他們結拜為兄弟,還結成兒女親家。明白人都清楚,這類人往往唯利是圖,他們投靠公孫瓚就是為了政治投機,關鍵時刻根本靠不住。

公孫瓚的英雄末路

公孫瓚何等精明,豈能不知這個道理?他收攏商販賈兒,那是看中了他們的億萬家產。有大商人支持,打仗就不愁沒錢。公孫瓚的考慮也是現實所迫,因他當時確實面臨著很大的危機。漁陽大姓鮮于輔原是劉虞部下,劉虞死後,他決心給主君復仇。而烏桓人感懷劉虞恩德,也不服公孫瓚。這兩股力量聯合在一起,準備南下迎接劉虞的兒子,共討公孫瓚。當時,劉虞之子劉和已從袁術那裡逃出,投奔了袁紹,得知父親被公孫瓚殺害,內心悲痛萬分。

公孫瓚的英雄末路

公孫瓚已是眾矢之的,袁紹自然竊喜不已,他做了個順水人情,派部下領兵與鮮于輔、烏桓人合擊公孫瓚。195年,公孫瓚遭遇一次大失敗,損失了兩萬人。他不敢再戰,回到易縣大興屯田,靠著充足的糧草儲備,與聯軍僵持了一年多。而袁紹的部隊因為缺糧,不得不匆忙撤退。公孫瓚出城追擊,奪取了全部輜重。聯軍一散,公孫瓚暫時轉危為安。後來,幽州地區旱災蝗災接連不斷,民間不斷髮生人吃人的慘劇。

公孫瓚的英雄末路

公孫瓚為了保住軍事實力,遲遲不肯開倉放糧。百姓求生無門,紛紛揭竿而起,殺死了公孫瓚任命的地方官,並加入鮮于輔、劉和的部隊。公孫瓚聞聽官員一個個被殺,很擔心自己的安全。他搬到一個高臺上居住,將閒雜人等一概趕出去,並規定7歲以上的男人不許靠近,只讓妻妾陪伴左右。至於公事,若是有公文到來,就用繩子從臺下拉上來。要是自己有話要說,那也不要緊,他已專門讓女人練習過大嗓門,傳達口令的時候,幾百步外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公孫瓚的英雄末路

做了“宅男”的公孫瓚逐漸成為孤家寡人,將領們不再為他盡心竭力,他也很少出兵作戰了。有人不理解,他解釋說:“目前天時不利,不如暫且休兵,廣積糧草,靜待時機到來。再說我的部隊營壘堅固,攢下的穀子有三百萬斛,就憑這個,我肯定能等到天下大變的時候。”可他等來的卻是末日。

公孫瓚的英雄末路

公元198年,袁紹大軍來攻,公孫瓚讓兒子公孫續去找農民軍,希望農民軍能來支援,而他自己則打算帶領騎兵繞道截斷袁紹退路。屬下關靖說萬萬不可,堅守城池進行持久戰,袁紹攻不下,或許自會退兵。若是主帥棄城而出,本來就軍心不穩,袁紹一旦進攻,誰還願戰?易城恐怕很快就會陷落。公孫瓚覺得有理,沒有出城。袁紹沒了後顧之憂,步步進逼,公孫瓚不得不縮小防衛圈,建造了三重壁壘作為防禦的核心。現在公孫瓚只有寄希望於農民軍來幫他了。公孫續沒有讓他失望,農民軍首領張燕帶了十萬兵力,分三路來救公孫瓚。

公孫瓚的英雄末路

部隊還在路上,可公孫瓚已喪失耐心。他派人送信給兒子,說袁紹軍隊“狀若鬼神”,攻擊十分強大,易城危在旦夕!你我是骨肉至親,不用我說,你都會憂心如焚的。但要快點,再快一些!要是為父死了,天下雖大,怕也沒有人容得下你。你到了以後,別急於攻擊袁紹,先帶五千騎兵到城北的低窪地帶埋伏,夜晚舉火為號,為父一見信號,就殺出城去。不料,送信人在路上被袁紹的偵察兵逮住,袁紹決定將計就計。由於公孫續壓根沒接到信,因此就沒有以最快的速度如期趕到。

公孫瓚的英雄末路

到了約定的日子,袁紹派自己人在城外舉火。公孫瓚以為救兵已經部署妥當,開城出戰。袁紹早已佈下重兵埋伏,公孫瓚大敗而歸。他料想這次難逃一死,竟喪心病狂地下令將自己的姐妹妻兒全部絞殺,然後引火自焚。袁紹的士兵看見高臺起火,為了搶功,蜂擁而上,公孫瓚就這樣死於亂兵的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