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與董卓最為相似,為何從白馬將軍打成縮頭烏龜?

看三國,說三國,三國裡面秘密多。

《三國演義》裡,討伐董卓的各鎮諸侯中,第14路是北平太守公孫瓚。

可是,把他和董卓放到一起,卻能發現,他倆非常相似!


公孫瓚,與董卓最為相似,為何從白馬將軍打成縮頭烏龜?



公孫瓚和劉備是同學,他比劉備大一點。劉備出生於161年,公孫瓚應該是位50後。198年,他的兒子公孫續已經能打仗,以公孫瓚20歲生子、公孫續20歲參軍計算,公孫瓚應生於158年。

公孫瓚是位大帥哥,顏值高到被太守相中,招其為女婿。

光是帥是不夠的,人還聰明,口才也佳,這三項加到一起,讓劉備服服帖帖地尊他為大哥。


公孫瓚,與董卓最為相似,為何從白馬將軍打成縮頭烏龜?



學業結束後,公孫瓚的第一份工作是給太守當司機(御車)。太守犯事被髮配交州(現廣州),公孫瓚化裝成士兵,一路護衛太守。

這個舉動自然違法,但後來太守獲得赦免,公孫瓚因此德行被舉孝廉,進入公務員序列。

178年,邊章、韓遂叛亂,公孫瓚開始帶3000騎兵平叛,到他199年死亡,從軍最少21年以上。

然而,公孫瓚從開始的身先士卒、勇猛無比的白馬將軍,打到後來的廣積糧、深挖溝、建高樓,不信他人,但求自保,成為一個志膽俱失、苟且偷生的縮頭烏龜。


公孫瓚,與董卓最為相似,為何從白馬將軍打成縮頭烏龜?



這又是為什麼呢?

廣積糧、深挖溝的事,董卓也幹過。他建的郿塢,裡面堆滿糧食和珍寶,董卓說:哪怕我失敗了,躲到郿塢裡也能活到老。

可是沒等他躲到郿塢,就被呂布刺殺了。

公孫瓚吸取董卓的教訓,和袁紹打仗失利後,就先躲了起來。

他的龜居生活,概括起來是,居進高樓、通訊靠吼、無朋無友、

他在易京城內,沿河邊挖十餘重戰壕,戰壕裡面再建五六丈的土丘,土丘上面再建營壘,塹壕中央的土丘最高,有十餘丈,公孫瓚盤居其中。城裡囤積的糧谷,多d達三百萬斛。公孫瓚又在土丘上再蓋上高樓,以鐵為門,不用左右侍從,七歲以上的男不得進入,只與妻妾住在裡面。

公孫瓚自己嗓門大,又讓高樓裡的婦女學習大嗓門技術,一嗓子能傳出數百步,用來傳達命令。


公孫瓚,與董卓最為相似,為何從白馬將軍打成縮頭烏龜?


公孫瓚疏遠賓客,身邊沒有一個親信,謀臣猛將都漸漸疏遠。

龜居之後,公孫瓚就很少出來打仗,直到他自己焚樓自殺。

和他自己年輕時,打得遊牧部落望風而逃,打得袁紹主動結好相比,公孫瓚由勇到怯的大轉變,表面上看是因為後期戰事不利,本質上是因為公孫瓚的管理能力不行。

這位盧植的學生,從盧老師那裡只學到殺戮之威,沒學到仁義之恩。

三流的管理,讓人有畏懼;二流的管理,讓人有成長;一流的管理,讓人有信仰。

陸賈勸劉邦,馬上得天下,但不能馬上治天下。他說,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

像盧植平蠻族的叛亂,用的就是恩威並重的方法。

更何況,陸賈說文武並用,仍只是術,不是長久之道。所謂的道,則是直取人心了。

公孫瓚,顯然沒學會盧植的全部真義。從188年至193年期間,他給幽州牧劉虞當下屬,完全不贊同上司的懷柔政策。


公孫瓚,與董卓最為相似,為何從白馬將軍打成縮頭烏龜?


劉虞在《三國演義》軟弱無名,在歷史上卻是鼎鼎大名,要血統有血統,有政績有政績。幽州本來就是一個擁有200多萬人的大州,原來財政總是赤字,劉虞上任後,政局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和諧,不僅收支平衡,還接納流民100多萬。

在董卓亂政時,他的人氣達到頂點。

袁紹、韓馥等諸侯,為了擺脫董卓挾持漢獻帝的政治被動,想立劉虞為帝,最後因為劉虞自己拒絕才沒成。

劉虞最大的缺點,就是公孫瓚最大的優點。

公孫瓚最大的缺點,就是劉虞最大的優點。

劉虞會理政,會懷柔,不會帶兵,不會打仗。

公孫瓚會帶兵,會打仗,不會理政,不會懷柔。

193年,劉虞帶10萬人去打公孫瓚,公孫瓚身邊沒有多少人。


公孫瓚,與董卓最為相似,為何從白馬將軍打成縮頭烏龜?


但是,劉虞命令,不許騷擾百姓,不許破壞房屋。

這仗,沒法打,久攻公孫瓚不下。

公孫瓚找個機會,帶著幾百個亡命之徒,殺到劉虞大營。

結果,劉虞大敗。

奪幽州,殺劉虞,公孫瓚一時威震天下,但是他並未得到人心。

兩年後,劉虞的老部下鮮于輔、齊周、鮮于銀等人,推閻柔為烏丸司馬,招集兵馬,共得漢兵、胡兵數萬人,大敗公孫瓚軍,殺其漁陽太守鄒丹。鮮于輔迎接劉虞的兒子劉和,大敗公孫瓚。

於是,代郡、廣陽、上谷、右北平等郡,紛紛殺了公孫瓚的官吏,與鮮于輔、劉和兵聯合。

以前屢戰屢勝的公孫瓚,如今屢戰屢敗,灰溜溜逃回易京,做起了龜公。

眾叛親離的他,選擇了懷疑一切。

這時,他大概記不得盧植老師,記不得盧老師也許說過的一句話。

無武不立,無文不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