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的英雄末路

点右边关注我们,每天都有古代历史等你阅览

东汉末年公孙瓒夺得幽州后,安插自己人掌管各个郡县,还把大本营迁到易县,大兴土木,筑起的高楼多达数十座。但高城深池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对公孙瓒来说,当务之急是依靠什么力量来统治幽州。东汉是豪强地主的天下,太守、州牧到任,往往需要聘用当地的大姓子弟来帮衬自己。

公孙瓒的英雄末路

可公孙瓒打小因为出身问题受人歧视,对出身名门的衣冠子弟成见很大。他认为这些人太狂妄,总觉得富贵本来就是应得的,即便提拔他们,他们也不懂得感恩。得势后,他见到大姓子弟就气不打一处来,只要有机会就给安个罪名,从重打击。而一些出身低贱的暴发户却很受公孙瓒欢迎,比如刘纬台原是算命先生,李移子是贩布的,乐何当也是个买卖人,公孙瓒与他们结拜为兄弟,还结成儿女亲家。明白人都清楚,这类人往往唯利是图,他们投靠公孙瓒就是为了政治投机,关键时刻根本靠不住。

公孙瓒的英雄末路

公孙瓒何等精明,岂能不知这个道理?他收拢商贩贾儿,那是看中了他们的亿万家产。有大商人支持,打仗就不愁没钱。公孙瓒的考虑也是现实所迫,因他当时确实面临着很大的危机。渔阳大姓鲜于辅原是刘虞部下,刘虞死后,他决心给主君复仇。而乌桓人感怀刘虞恩德,也不服公孙瓒。这两股力量联合在一起,准备南下迎接刘虞的儿子,共讨公孙瓒。当时,刘虞之子刘和已从袁术那里逃出,投奔了袁绍,得知父亲被公孙瓒杀害,内心悲痛万分。

公孙瓒的英雄末路

公孙瓒已是众矢之的,袁绍自然窃喜不已,他做了个顺水人情,派部下领兵与鲜于辅、乌桓人合击公孙瓒。195年,公孙瓒遭遇一次大失败,损失了两万人。他不敢再战,回到易县大兴屯田,靠着充足的粮草储备,与联军僵持了一年多。而袁绍的部队因为缺粮,不得不匆忙撤退。公孙瓒出城追击,夺取了全部辎重。联军一散,公孙瓒暂时转危为安。后来,幽州地区旱灾蝗灾接连不断,民间不断发生人吃人的惨剧。

公孙瓒的英雄末路

公孙瓒为了保住军事实力,迟迟不肯开仓放粮。百姓求生无门,纷纷揭竿而起,杀死了公孙瓒任命的地方官,并加入鲜于辅、刘和的部队。公孙瓒闻听官员一个个被杀,很担心自己的安全。他搬到一个高台上居住,将闲杂人等一概赶出去,并规定7岁以上的男人不许靠近,只让妻妾陪伴左右。至于公事,若是有公文到来,就用绳子从台下拉上来。要是自己有话要说,那也不要紧,他已专门让女人练习过大嗓门,传达口令的时候,几百步外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公孙瓒的英雄末路

做了“宅男”的公孙瓒逐渐成为孤家寡人,将领们不再为他尽心竭力,他也很少出兵作战了。有人不理解,他解释说:“目前天时不利,不如暂且休兵,广积粮草,静待时机到来。再说我的部队营垒坚固,攒下的谷子有三百万斛,就凭这个,我肯定能等到天下大变的时候。”可他等来的却是末日。

公孙瓒的英雄末路

公元198年,袁绍大军来攻,公孙瓒让儿子公孙续去找农民军,希望农民军能来支援,而他自己则打算带领骑兵绕道截断袁绍退路。属下关靖说万万不可,坚守城池进行持久战,袁绍攻不下,或许自会退兵。若是主帅弃城而出,本来就军心不稳,袁绍一旦进攻,谁还愿战?易城恐怕很快就会陷落。公孙瓒觉得有理,没有出城。袁绍没了后顾之忧,步步进逼,公孙瓒不得不缩小防卫圈,建造了三重壁垒作为防御的核心。现在公孙瓒只有寄希望于农民军来帮他了。公孙续没有让他失望,农民军首领张燕带了十万兵力,分三路来救公孙瓒。

公孙瓒的英雄末路

部队还在路上,可公孙瓒已丧失耐心。他派人送信给儿子,说袁绍军队“状若鬼神”,攻击十分强大,易城危在旦夕!你我是骨肉至亲,不用我说,你都会忧心如焚的。但要快点,再快一些!要是为父死了,天下虽大,怕也没有人容得下你。你到了以后,别急于攻击袁绍,先带五千骑兵到城北的低洼地带埋伏,夜晚举火为号,为父一见信号,就杀出城去。不料,送信人在路上被袁绍的侦察兵逮住,袁绍决定将计就计。由于公孙续压根没接到信,因此就没有以最快的速度如期赶到。

公孙瓒的英雄末路

到了约定的日子,袁绍派自己人在城外举火。公孙瓒以为救兵已经部署妥当,开城出战。袁绍早已布下重兵埋伏,公孙瓒大败而归。他料想这次难逃一死,竟丧心病狂地下令将自己的姐妹妻儿全部绞杀,然后引火自焚。袁绍的士兵看见高台起火,为了抢功,蜂拥而上,公孙瓒就这样死于乱兵的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