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內3家上市藥企獲國資控股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塗端玉)一大批民營藥企正在加速轉變為國企。九強生物日前發佈公告稱,其與國藥集團及國藥投資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國藥投資擬以不超過12億元認購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票,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國藥集團作為公司控股股東及實控人。

據瞭解,這是繼佐力藥業、康恩貝之後,在不到半個月第三家引入國有控股資本的醫藥上市公司。此前,海南海藥、華仁藥業、吉藥控股和紫鑫藥業等多家醫藥上市公司的控股權轉讓給國資平臺。

3家藥企引入國有控股資本

九強生物官網顯示,該公司成立於2001年,是以體外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主營業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4年在創業板成功上市。而此次引入中國醫藥集團投資之後,九強生物將在資源、渠道、客戶及管理方面實現共 享與互補,拉動關聯產業發展,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業務鏈條網絡,以提升上市公司抵禦風險和持續盈利能力。

4月2日,康恩貝發佈公告稱,公司擬向浙江省中醫藥健康產業集團轉讓所持有的本公司 20%的股份。若本次轉讓實施完成,公司控股股東將由康恩貝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浙江省中醫藥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公司實際控制人將由胡季強先生變更為浙江省國資委。康恩貝董事長鬍季強隨後也公開表示,雙方將充分發揮國企民企混合的體制機制優勢,調動整合人才、產業和資本資源。

佐力藥業3月25日發佈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俞有強先生與浙江省中醫藥健康產業集團簽署了 《股份轉讓協議》,約定俞有強將其持有的公司4329萬股股份轉讓給浙江省中醫藥健康產業集團,並就尚處於限售的4799萬股股份將來轉讓給浙醫健做了原則性規定。

民營藥企藉此轉型升級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梳理發現,時過境遷,部分“暢銷藥”已經賣不動了,不少民營藥企的日子每況愈下。

以康恩貝為例,其預計2019年下半年淨利潤同比下降56%,其《2019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顯示,受2019年下半年國家有關合理用藥重點藥品監控目錄出臺和醫保目錄調整等政策影響,其子公司貴州拜特公司的核心產品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市場銷售量和收入出現較大幅度下滑。

為何民營藥企會在此時不約而同選擇尋求國有資本作為依靠?“對於受到疫情還有醫藥、醫療政策影響的部分民營藥企來說,與國有資本合併不失為自保之舉。”有觀察人士表示,眼見自家“搖錢樹”不再好賣,越來越多藥企開始尋求其他機會突破。

有業界人士分析表示:民營醫藥上市公司引入國有資本,最大助力將來自於資金和信用支持,在國家集中採購以及醫保控費等政策背景下,國有資本平臺進駐可以為民營上市公司提供更多利好。而對上市公司而言,一旦國資介入,則其原有股東結構、性質變化,將使得上市公司戰略發展新增不確定性;但另一方面,民營藥企通常具有靈敏嗅覺,能快速把控市場變化,而國有資本自身的整套管理流程或能幫其查漏補缺。

實際上,政策也正在鼓勵民營藥企以多種方式實現轉型升級。

2019年12月,國務院發佈了《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明確,推動民營企業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健康發展等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改革舉措,有助於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