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都沒學會“畫畫”作品卻賣了9個億

如果不身處藝術行業之中,大多數人對於藝術的概念便是梵高、達芬奇、莫奈,放在國內則是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等等……將他們的代表作搞混了自然也無可厚非。雖然有時看不懂他們的畫,但藝術作品中傳遞出來的或真實,或優美,或深沉、悲愴的感受,像音樂一樣無國界。

但是也有一些作品,被供養在藝術的殿堂之中,像與大眾之卻隔著一堵厚厚的高牆。特別是那些創作年代與我們愈近的當代作品,我們愈是難以捕捉它的含義。小部分人稱在觀看時感受到了美、如音樂的律動,但大部分開始質疑藝術的欺騙性。

他一生都沒學會“畫畫”作品卻賣了9個億

【藝術云云】系列就是專門介紹這些看起來讓人匪夷所思的藝術家,首位介紹的藝術家是來自美國的波洛克。

也許你對波洛克的名字與作品有所耳聞,但多少充滿困惑。

你可能在某個藝術新聞網站、美術館看到它那些看起來簡直是“胡來”的作品,以為只是某些無聊的表演藝術,然而每回旁人提點你它值多少多少錢,這名藝術家又是在美國藝術史上佔有何等地位時,你開始在要堅持自己的第一想法——這就是騙人的藝術,還是認可那些官方定調之間左右搖擺……

他一生都沒學會“畫畫”作品卻賣了9個億

《1948年第5號》

2006年,波洛克一幅作品《1948年第5號》以1.4億美元(在當時約9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被一名金融家買入,刷新當時全球繪畫作品最高價格,直到後來被保羅塞尚的《玩紙牌的人》所打破(2.5億美元)。

波洛克是誰?為何他的名字會與美國藝術史聯繫在一起?又為何能超越眾多名聲極高的歐洲畫家受市場所高捧,那些充滿斑點與線條的畫作又該以什麼樣的眼光去看待和欣賞?

波洛克出生於美國懷俄明洲的一個農場,在他之前還有四名哥哥,這五位兄弟之中後來有三名最終成為了畫家。他曾在洛杉磯手工藝術高中學習,但期間曾被學校兩度開除,最後是勉強畢了業。

他一生都沒學會“畫畫”作品卻賣了9個億

1935年作品

他一生都沒學會“畫畫”作品卻賣了9個億

1938年作品

1930年,18歲的波洛克前往紐約藝術學生聯盟求學,師從美國鄉土畫派大師本頓。他初期的畫裡可以看到老師本頓的影子,其他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西蓋羅斯、奧羅茲科、里維拉、格列柯及畢加索都對他的創作產生了影響。

他一生都沒學會“畫畫”作品卻賣了9個億

1939年末作品

在紐約,他也像其他未來的抽象表現主義畫家一樣受僱於“聯邦藝術計劃署”,這是一個美國政府在大蕭條期間為解決藝術家的生計問題而設立的計劃。為了在大蕭條中生存過來,他還畫過掛盤,打掃教室……

當時波洛克的風格雖然還不是目前的滴畫法,但同樣是強調粗礦的筆觸、自由的線條、構圖不受拘束。但這些作品除了收穫來自少部分認可之外,每至展覽時,幾乎難以售出。


他一生都沒學會“畫畫”作品卻賣了9個億

他一生都沒學會“畫畫”作品卻賣了9個億

40年代早期作品

生活的窘迫與創作上所遭遇的冷落使波洛克的酗酒情況越發嚴重,他開始接受心理治療。

雖然波洛克的滴畫法直到1947年才登場,但這種看起來十分自如、充滿暴動與力量的作畫方法,在他的很早的藝術生涯裡就埋下了伏筆。

他一生都沒學會“畫畫”作品卻賣了9個億

米羅《小丑狂歡節》

1936年,24歲的波洛克在MOMA的超現實主義畫展上偶遇米羅的作品,米羅的作品像上圖所示,畫面上飄浮著兒童畫般符號。但正是這些畫吸引起他的興趣,吸引他開始瞭解超現實主義畫派在“自動書寫”及“生物形態主義”。


他一生都沒學會“畫畫”作品卻賣了9個億


他一生都沒學會“畫畫”作品卻賣了9個億

40年早期及中期作品

波洛克的作品之所以走入大眾的視野,與當時的收藏家古根海姆女士及藝評人的欣賞不無關係。

1942年,在藝評家格拉漢姆的牽線下,波洛克的作品《誕生》與畢加索、馬蒂斯等大師同臺展出。波洛克還被格拉漢姆稱為“美國最偉大的畫家”。

他一生都沒學會“畫畫”作品卻賣了9個億

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群照

1943年,古根海姆女士在其所設的本世紀藝術畫廊上為波洛克舉辦了第一場個展,《母狼》一作引起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館長阿爾弗雷德·巴爾的關注,後來MOMA成為首個收藏波洛克的博物館。

在開始採用滴畫法創作作品時,外界的反響更多是質疑。直到透過攝像頭,外界觀察到這些怪異作品的創作過程時,人們開始重新評估這些畫作的意義。充滿力量的、情緒化的、自我的、無意識的投入狀態讓外界嗅到了革新的味道。

他一生都沒學會“畫畫”作品卻賣了9個億

雖然被歸納為抽象表現主義畫派,但它與達達主義一樣,藝術家們並沒有一個特別統一的風格,如果說有什麼一致的信條或原則,那麼便是不遵循某種既成的藝術信條,強調“自動主義”,通過自動書寫與自由動作來表現藝術家的個性。

創作時,藝術家沒有一個明確的母題,像超現實主義畫派一樣強調無意識地創作。波洛克全情投入於畫布上,圍著這些巨幅的畫作來回走動甚至踩在了畫布裡,將棍子伸入成罐的油漆裡,讓油漆沿著棍子揮灑或滴落在畫布上,甚至全程這些作畫工作完全沒有直接碰觸到畫布。

當這幅畫完成時,波洛克會從畫面上裁下滿意的一部分,然後才確定畫面的上下方。

他一生都沒學會“畫畫”作品卻賣了9個億

他一生都沒學會“畫畫”作品卻賣了9個億

看波洛克創作時的視頻,你會感覺到身體力量在其間的作用,透過這些平面的作品,我們看到的是藝術家創作時的“動作”。也因此,這類畫家被稱為“行動畫派”。這些畫成為記藝術家作畫狀態的形式,它強調速創作者的情緒與激情,而這種記錄形式同樣是藝術。

他一生都沒學會“畫畫”作品卻賣了9個億

波洛克曾說,“現代藝術家生活在一個機器時代,我們有機器手段來逼真地描繪客觀對象,如相機、照片。在我看來,藝術家的工作是表現內在世界——換句話說——是表現活力、運動以及其他的內在力量。……現代主義藝術家的著眼點是時間和空間,他表現情感,而不是圖解社會。”

一旦波洛克進入繪畫,他稱,他意識不到自己在畫什麼。只有在完成以後才明白我做了什麼。“我不擔心產生變化、毀壞形象等等。因為繪畫有其自身的生命。我試圖讓它自然呈現。只有當我和繪畫分離時,結果才會很混亂。相反,一切都會變得很協調,輕鬆地塗抹、刮掉,繪畫就這樣自然地誕生了。”


他一生都沒學會“畫畫”作品卻賣了9個億

站在大型鉅製的原畫前,這種沉浸式的觀賞使觀眾幾乎要被作品吸納其中。與傳統的架上繪畫不同,這類作品沒有一個經過仔細考量的構圖以及視覺中心,觀看時你的眼睛被迫在畫面上四處遊走,而那些甚至厚得能夠形成陰影的筆觸就藝術家“將顏料潑灑在觀眾的臉上”一般。

行動繪畫成為美國擺脫歐洲傳統繪畫方式的大膽宣言與反叛,它給歐洲繪畫帶來了震撼的一擊,正如另一名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德·庫寧則稱:“畫家時不時地要摧毀繪畫,塞尚是這樣,畢加索是這樣,波洛克也是。他把我們對繪畫的觀念徹底摧毀了。”

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藝術運動始於40年代初期,在50年代後期漸漸落幕。而波洛克在創作了大量的滴畫作品、嚐遍各式各樣的畫法與材料之後,他覺得這種形式的作品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限。


他一生都沒學會“畫畫”作品卻賣了9個億


他一生都沒學會“畫畫”作品卻賣了9個億


他一生都沒學會“畫畫”作品卻賣了9個億

晚期作品

1950年開始,他開始了更多風格上的嘗試,但卻沒有受到外界的認可,藝術界認為他在倒退。1952年的《藍柱》可以被視為他最後掙扎倒下前的曇花一現。


他一生都沒學會“畫畫”作品卻賣了9個億

《藍柱》

在尋找新的藝術語言的過程,波洛克愈發崩潰,他甚至曾在外人面前失望地稱,“你想,假如我知道怎麼好好地畫一隻手,我會去畫這種廢物嗎?”

他一生都沒學會“畫畫”作品卻賣了9個億

在一次酒後駕駛事故中,波洛克充滿激情的一生畫下了句號,年僅44歲。

雖然波洛克的作品被視為自發、無意識、無序的,能夠真正欣賞認可這些畫的價值的圈子也很小,但確實也有不少人在初次見到這些作品時,被作品所感染。後來,有研究人員發現波洛克的作品擁種分形之美。

分形即指一個幾何形狀可以被分成數個部分,且每一部分都近似於整體縮小後的形狀,具有自相似的性質。這種原理原本是用於數學領域,但它也適用其他看似複雜混亂的事物。


他一生都沒學會“畫畫”作品卻賣了9個億

大自然中存在許多分形例子,比如 葉子、雲、海浪、星系等等。研究人員將波洛克的畫進行實驗後,發現它們也有同樣的效果,或許這就是一個可能完全不懂藝術的人迷上波洛克的原因,因為看這些畫所帶來的精神感受就像你在端祥一片葉子的紋理、或者身處森林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