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公共场合乱跑?论如何教育好动的孩子

胖达小剧场又来了。

周末,小胖一边哼着小歌,一边坐在爸爸的车上,开心地跟爸爸妈妈来到商场。

在饭店里吃了个美味的午饭后,一家三口开始逛起了超市。

“哇……”小胖眼睛闪烁着光芒,撒腿就跑。

爸爸妈妈只能惊慌失措地大喊:“小胖!不要跑!”……

孩子在公共场合乱跑?论如何教育好动的孩子

图1:孩子在商场中乱跑

不知道这个场景对于你们来讲,是否熟悉?

孩子好动似乎一直是爸爸妈妈的烦恼,“听说你生了女儿?真好,女生可比男生乖多了。我家儿子老是乱跑,管不住。”。

胖达mammy本文主要想要跟大家探讨的三个问题:

1. 除了基因与性格外,孩子好动还有什么原因?

2. 在上述场景中,如何发号指令能让孩子停止乱跑?

3. 好动的孩子是否真的如此难管,有没有一些好方法?

孩子在公共场合乱跑?论如何教育好动的孩子

图2:好动的孩子在想什么?

好动并非不听话,他们可能只是无聊

很多时候,家长们都会不自觉地把孩子的“好动”,与“不听话”或“寻求关注”联系在一起。当然,寻求关注也的确是部分孩子好动的原因。但在上述情境中,小胖的好动表现,其实很可能只是源于无聊。

坐车与在饭店吃饭,对孩子来说都是漫长的静坐等待,就跟我们排很长的队一样无聊,这已经是超出了2-5岁儿童的神经调控能力范围了。这时候,他们需要唤醒身体,释放能量,活动手脚,也就不足为奇了。

孩子在公共场合乱跑?论如何教育好动的孩子

图3:孩子无聊可能就会想要释放能量

比起说“不”,“停”更有用

文中的爸爸妈妈由于着急,立即下了“不要跑”的指令。但这种“不”字禁令的效果,往往效用不大,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

这主要与孩子的大脑尚不能很好处理否定信息有关。否定的信息在大脑中的成像是这样的:首先大脑将指令的动作内容构建成图像,然后再去进行否定。两个步骤看似简单,对孩子来讲可能还真有点难度,甚至一些孩子只处理到第一步,就立马去执行了。这就像胖达mammy跟大家说,“现在我们千万不要想起一只熊猫”,而你正在做的,可能跟胖达mammy的指令正好相反,是吗?

理解了这一层意思,我们就能知道,比起说不,直接下达“停止”等直接、正面思考的指令,孩子执行起来会更为容易。放在上述场景来说,小胖的爸爸妈妈应该要说的话是:“小胖,停下来。”

孩子在公共场合乱跑?论如何教育好动的孩子

图4:教育好动的孩子时,先让孩子停下来,比说不效果要好。

他需要的不是安静下来,只是不要闲着

即使我们能让小胖停下来,也只是解决了燃眉之急的安全问题。孩子的无聊感尚在,各种意料不到的事情仍然可能会发生,而这些事情是否符合成人的心理期望,就是一件不确定事项了。

让孩子别闲着,就是父母接下来的任务。简而言之,我们的任务就是给孩子分配任务,让孩子去完成一些他,或她,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激活大脑前额叶皮质和其他脑区的联结。孩子有事可做,问题便迎刃而解,说不定还能解锁新技能,获得成就感。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谈论如何面对调皮的孩子时有谈到,“孩子会从工作中得到满足,建立自信并展示自己。”也就是说,“工作”让孩子有了可以集中关注的点,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而得到释放,感到满足。

孩子在公共场合乱跑?论如何教育好动的孩子

图5:把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看待,安排适当的任务让他们独立完成。

最初场景的正确解决办法

面对小胖的乱跑,爸爸妈妈可以说:“小胖!停下来!爸爸妈妈需要你的帮忙。”

小胖回来之后,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年龄分配不一样的任务,以下是一些示例:

1. 找到购物清单上的东西

2. 帮助在不同品牌间选购商品

3. 帮助想出家中需要的东西清单

4. 一同寻找超市里特定价格(或颜色)的商品

相信有趣的你们,一定还能想到更有趣、更适合孩子的任务。

孩子在公共场合乱跑?论如何教育好动的孩子

图6:让孩子有事可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篇文章,其实也是在讲述,大人不要急着以成人的方法来解释孩子的行为,要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理解孩子。强行压迫屈服,只会带来反抗,只是时间问题。跟孩子站在同一阵线,比相互对立,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毕竟谁要听从对方辩友的观点?

况且,成人与小孩,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