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園裡四季歌,春吐新芽、夏爬滿架、秋收葡萄、冬埋雪下。

今天說葡萄,但無關葡萄種植技術,那說點什麼?說一說現代作家汪曾祺先生的【葡萄月令】。我是認證三農領域的創作者,一個猛子扎進去,邊在農業種植方面深耕起來,但是,最近好像油盡燈枯似的,沒得可寫了。本身就是個農民,也就只會手頭上那些東西,總有寫窮盡的時候。於是,索性暫時不更新文章了。

該忙農活忙農活,莊稼人種地是本分。連著七八天下田,先種了一畝多土豆,天氣預報說將有倒春寒,急忙給小麥澆水追肥,這樣能起些禦寒作用。

今天下雨,雨轉雪,倒春寒來了。

四月天,前幾天將近二十度,現在恐怕十度不到了。院子的雪滿天飛舞,比冬天下得都大,只是氣溫比冬日高,雪隨下隨化成了水。

這種天,百無聊賴,少了精神,依靠在沙發看會兒書。

葡萄園裡四季歌,春吐新芽、夏爬滿架、秋收葡萄、冬埋雪下。


一、葡萄月令,果園四季如歌。

春吐新芽,夏爬滿架,秋收葡萄,冬埋雪下。這便是作家汪曾祺先生【葡萄月令】裡果園四季的描寫。

葡萄園裡四季歌,春吐新芽、夏爬滿架、秋收葡萄、冬埋雪下。


  • 一月,下大雪。
  • 二月,裡刮春風。
  • 三月,葡萄上架。
  • 四月,澆水。
  • 五月,澆水,噴藥,打梢,掐須。
  • 六月,澆水,噴藥,打條,掐須。
  • 七月,葡萄“膨大”了。
  • 八月,葡萄“著色”。
  • ……
  • 十一月,葡萄下架。
  • 十一月下旬,十二月上旬,葡萄入窖。

汪曾祺1920至1997。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家,鄉土文學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小說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散文集等

一月令這樣寫:

一月,下大雪。

雪靜靜的下著。果園一片白。聽不到一點聲音。

葡萄睡在鋪著雪白的窖裡。

沒有別的,就短短兩行。就是這麼簡單,直接;但是,果園的狀態,葡萄在窖裡的壯態,交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一看到這樣的文章便愛不釋手了。自己是三農作者。要寫葡萄種植,肯定會寫成百科那樣的科普文。那種的科普文,少了煙火味兒。讀者讀得乏味可陳,自己也寫的夠夠的。

讀了這篇文章感覺眼前一亮。好像自己也找到了寫作靈感。有煙火味兒的文章才有生命力。

二月令這樣寫:

二月裡刮春風。

立春後。有刮48天“擺條風”。風擺動樹的枝條,樹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樹枝軟了。樹綠了。

雪化了,土地是黑色的。

黑色的土地裡。長出了茵陳蒿。碧綠。

葡萄出窖。

把葡萄窖一鍬一鍬地挖開。挖下的土,堆在四面。葡萄藤露出來了,烏黑的。有的梢頭已經綻開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蒼白的小葉。它已經等不及了。

把葡萄藤拉出來,放在鬆鬆的溼土上。

不大一會兒,小葉變了顏色,葉邊發紅;又不大一會兒,綠了。

種過葡萄的都知道。葡萄藤冬天是要埋在地窖的。等到明年春天再把它挖出來。二月裡刮春風。樹枝擺動,樹醒了,忙忙把汁液送往全身。樹枝軟了,樹綠了。春天來了,不但樹綠了,地上的茵陳蒿也綠了。到了該把葡萄藤從窖裡挖出來的時候了。

三月令這樣寫:

三月,葡萄上架。

先得備料。把立柱、橫樑、小棍兒,槐木的、柳木的、楊木的、樺木的,按樹棵大小,分別堆放在旁邊兒。立柱有湯碗口粗的,飯碗口粗的,茶杯口粗的。一顆大葡萄得用八根、十根,乃至十二根立柱。中等的,六根、四根。

先刨坑,豎柱。然後搭橫樑,用粗鐵絲拉緊。然後搭小棍兒,用細鐵絲縛住。

然後,請葡萄上架。

……

上了架就施肥。

……

因為作者生活的那個年代比較早,搭葡萄架還使用木頭。現在大多數都用水泥柱子了。

現代葡萄搭架分為四種,(1)籬架、(2)棚架(3)雙十子V型架、(4)葡萄避雨棚架。下面分別介紹一下每種葡萄架的特點。


(一)、籬架

架面與地面垂直,形似籬笆故稱籬架,因其架直立,又檄為立架。黃河故道栽培的葡萄多采用此種架式。籬架又分為單籬架和雙臂籬架。

⑴單臂籬架(單立架)每行沒1個架面,架高依行距而定。行距2米時,架高1.2-1.5米;行距2.5米時,架高1.5-1.8米;行距3米時,架高2米左右。架高超過1.8米的單籬架稱為高單籬架。行內每間隔4-6米設一立柱,柱上每隔50釐米拉一道橫向鐵絲。單臂籬架有利於通風透光,提高漿果品質,田間管理方便,又可密植,達到早期豐產,適於大型釀造基地園採用,便於機械化耕作、噴藥、摘心、採收及培土防寒,節省人力。其缺點是受植株極性生長影響,長勢過旺,枝葉密閉,結果部位上移,難以控制;下部果穗距地面較近,易汙染和發生病蟲害。

葡萄園裡四季歌,春吐新芽、夏爬滿架、秋收葡萄、冬埋雪下。


⑵雙臂籬架(雙立架)

架高1.5-2.2米,雙籬基部間距為50-80釐米,頂部間距100-120釐米,立柱和鐵絲設置與單臂架相同,只是架面增加了1倍,結果枝量和結果部位也相應增多,可充分利用行間空地,因此,單位面積產量比單籬架提高80%左右。如北京市四季青鄉葡萄園採用雙臂籬架,行距3米,株距1.5-2.5米,每公頃產量多年穩定在37500千克左右。雙臂籬架的缺點是架材用量較多,修剪、打藥、採收等田間作業不便;枝葉密度較大,光照不良,果實品質不如單臂籬架好,且易感病蟲害。目前,雙立架栽培方式逐漸減少。

葡萄園裡四季歌,春吐新芽、夏爬滿架、秋收葡萄、冬埋雪下。


⑶籬棚架(連接式小棚架)是單臂籬架的發展,也是籬架和棚架的結合架式。籬棚架架根高1.5-1.8米,架面寬和行距一致,為4.5-5米,其架梢高2.0-2.5米,在立架面拉2-3道鐵絲,棚架面上拉4-6道鐵絲。籬棚架的優點是兼有兩種架面,既可充分利用空間結果,又解決了極性生長的矛盾,單位面積產量較高,一般比單臂籬架產量高80%左右。在北方埋土防寒地區,也能利用這種架式,較一般棚架節省架材。其缺點是棚架面連接,機械噴藥、運輸不便。一般每隔2-4個架面要留出一條作業道,不設棚架面。

⑷“T”字形架(籬棚架結合式)近幾年國內外都在研究試用“T”字形架。架高1.5-2.0米,在立架面上拉2-3道鐵絲,間距40-50釐米,棚面寬0.8-1.0米,橫拉4道鐵絲。“T”形柱每隔4米1根,要求牢固。這種架式通風透光好,病蟲害較輕,適於無強風地區,較單臂籬架增產,並緩和樹勢,適於機械噴藥、夏剪等作業。這種架式在河北省琢鹿和廣州等地區已有應用。

(二)、棚架

⑴小棚架架長多為5-6米,架根(靠近植株處)高1.2-1.5米,架梢高1.8-2.2米。因其架短,葡萄上下架方便,目前在中國防寒栽培區應用較多。其主要優點是:①適於多數品種的長勢需要,有利於早期豐產。②枝蔓僅5-6米長,上下架容易,操作方便。②主蔓較短,容易調節樹勢,產量較高又比較穩產。同時,更新後恢復快,對產量影響較小。④架材容易選取等。如北京郊區5年生玫瑰香,用小棚架每公頃產37500千克較為普遍。現在新建園的株距用0.5-1.0米,行距為5米,每株留1-2個蔓,結果早,早豐產,達到1年定植,2年結果,3年創高產的栽培要求。如遼寧省盤錦地區高家農場,3年生紫豐品種,在輕鹽鹼地上平均每公頃產37500千克,而且產量穩定。

葡萄園裡四季歌,春吐新芽、夏爬滿架、秋收葡萄、冬埋雪下。


⑵大棚架(斜坡式大棚架)架長7米以上者稱為大棚架,在中國葡萄老產區和庭院應用較多,如遼寧省的熊嶽、山東省的威海、河北省的昌黎;山西省的清徐等地均廣泛應用。近根端高1.5-1.8米,架梢高2.0-2.5米,架面傾斜。架長按品種長勢或特殊需要而定。如龍眼品種生長勢旺,架長10-12米,可設4-5排石拄或水泥校,每排7-8根,相距1.5-2.0米。早春出土後,每排石柱頂上綁1根橫樑,將葡萄老蔓放在橫樑上,或用繩吊在橫樑下,後者上下架容易,不傷老蔓。

⑶漏斗式棚架(扇形架)應用於地形較複雜地段,可以集中改良一小塊土地,栽植4-5株葡萄,採用大肥大水的管理方法,使葡萄蔓向四周或扇面形方向引綁。其架式也按這類形狀搭成,架根高1.0-1.5米,而周圍架梢高2.0-2.5米,形成漏斗狀或扇狀。此類架式在我國河北省宣化、甘肅省蘭州等地區採用較普遍。還可在公共場所作乘涼蔭棚或用以遮蓋建築物等。

⑷水平式棚架水平式棚架,是把葡萄園一個作業小區10-20畝面積的棚架面呈水平狀連結在一起。實際就是將數排小棚架或大棚架連結在一起的架式,但沒有傾斜坡度。架式結構:架高1.8-2.2米,每隔4-5米設一支柱,呈方形排列,支柱高2.2-2.5米。周圍邊柱較粗,為12釐米×12釐米,呈45度角向外傾斜埋入地內,並利用錨石使立柱和其上的牽引骨幹線拉緊固定。

要應用緊線器進行。周圍的骨幹線負荷較重,可用雙股8號鐵絲,內部骨幹線用單股8號鐵絲,其他縱橫線、分佈在骨幹線之間的支線用12號鐵絲,支線間距離以50釐米為宜。這種架式,多在平地利用。

⑸屋脊式棚架屋脊式棚架,是由兩個傾斜式小棚架或大棚架相對頭組成,形似屋脊而得名。其優點是可省去一排高支柱,而且架式牢固,其他與大小棚架相同。

(三)、雙十字“V”形架

雙十字“V”形架葡萄架式,在藤稔葡萄上已取得較好的效果。生產實踐證明這種架式具有先進性,是當今國內新型的實用架式,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雙十字“V”開支架栽培方式由於葉幕呈V字形,與棚架和單籬架相比較,具有葉幕層受光面積大、光合效率高、萌芽整齊、新梢生長均衡以及通風透光好等優點。缺點是產量不如棚架高。雙十字“V”形架枝蔓成行向外傾斜,方便整枝、疏花、噴藥等管理工作,有利於計劃定梢定穗、控產,從而提高了產品質量,有利於實行規範化栽培。雙十字“V”形架的建立比棚架簡單,在籬架的水泥柱上105釐米和140釐米處各設橫樑一根,下橫樑長60釐米,上橫樑長80-100釐米,並在水泥柱80釐米處拉2道鐵絲。兩根橫樑的兩端各拉一道鐵絲,共拉6道鐵絲即成。這是籬架與“V”形架的複合形式。採用扇形整枝,效果良好,克服了水平整枝易折斷枝的缺陷。

葡萄園裡四季歌,春吐新芽、夏爬滿架、秋收葡萄、冬埋雪下。


(四)、葡萄避雨棚架

葡萄避雨棚架具體要求如下:

⑴葡萄園行距2.5米,每塊以30釐米寬的水溝相隔,溝深以便於排水或灌水為度。

葡萄園裡四季歌,春吐新芽、夏爬滿架、秋收葡萄、冬埋雪下。


⑵避雨棚頂部離地2.1米,於1.8米以上處建避雨棚,棚寬2.2米,棚高0.3米。棚頂與棚邊用木條固定,用竹片做成弓形並扎釘。每50釐米釘1竹片。竹片上覆膜,膜厚0.08毫米,每50釐米用一壓膜線(可用機用包裝帶代替),膜的寬度以蓋至棚邊或稍寬為宜。

⑶每一單架加兩根橫樑,離地105釐米處一根(60釐米長),離地140釐米處一根(80-100釐米長),橫樑可用鋼管或雜木條或粗楠竹等。

⑷每一單架有三層六道鐵絲,第一層離地80釐米,雙道(繞柱),第二層鐵絲,第三層鐵絲分別固定在橫樑兩端,一般採用10號鐵絲。

⑸端柱粗12釐米×12釐米×270釐米,埋入土中60釐米,用鐵絲綁錨石埋於土中或用柱作邊撐以固定,防止倒塌。

⑹中柱10釐米×10釐米×270釐米,橫樑固定處可留1孔穿鐵絲,柱間距4米,中柱埋於土中60釐米。

⑺在離地180釐米高處的220釐米寬的棚面上,每隔55cm拉一道鐵絲,分別拉3道等分成4塊,然後以55釐米的間距將整個棚面用鐵絲劃分成55釐米×55釐米的正方形。

葡萄園裡四季歌,春吐新芽、夏爬滿架、秋收葡萄、冬埋雪下。


四月作者只描寫了葡萄上架後澆水。但是寫的非常生動有趣。

四月,澆水。

挖窖挖出的土,堆在四面,築成壟,就成一個池子。池裡放滿了水。葡萄園裡水氣泱泱,沁人心脾。

葡萄喝起水來是驚人的。它真是在喝哎!葡萄藤的組織和別的果樹不一樣,它裡面是一根一根很細很細的導管。這一點中國古人早就發現了。《圖經》雲:“根苗中空相通”……中空相通是準確的。澆了水不大一會兒, 它就從根直吸到梢,簡直是小孩兒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澆過了水。你再回來看看吧。梢頭切斷過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是一種什麼力量使葡萄拼命的往上洗水呢?

施了肥,澆了水,葡萄就使勁兒抽條,長葉子。真快!原來是幾根根枯藤,幾天的功夫就變成青枝綠葉的一大片。

葡萄藤開春生長需要大量水份,作者把葡萄藤吸水比作小孩嘬奶,十分生動形象。

從開春刮春風,樹枝軟,樹枝綠。是時候挖開地窖架葡萄。再到施糞肥,澆水。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春季葡萄園的一系列的生產管理活動。讀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葡萄園裡夏季有哪些活兒?

  • 五月,澆水,噴藥,打梢,掐須。
  • 六月,澆水,噴藥,打條,掐須。
  • 七月,葡萄“膨大”了。

夏季葡萄藤蔓生長旺盛,需要進行修剪整理。五月,打梢,掐須。六月,打條,掐須。夏季需要多次澆水,噴藥。

五月令這樣寫:

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別的果樹都不這樣。別的果樹都是刨一個“樹碗”,往裡澆幾擔水就得了,沒有像它這樣的,“漫灌”,整池子的喝。

噴波爾多液。從抽條長葉,一直都做果成熟,不知道要噴多少次。噴了波爾多液。太陽一曬,葡萄葉子就變成藍的了。葡萄抽條,絲毫不知節制,他簡直是瞎長!因此,過幾天就得給他打一次條。葡萄打條,也用不著什麼技巧,是個人就能幹,拿起樹剪,劈劈啪啪,把新抽出來了一截給他鉸了就得了。一鉸,一地的長著新葉的條。

……

六月令如同五月。

七月令:

七月,葡萄“膨大”了。

掐須、打條、噴藥,大大的澆一次水。

追一次肥。追硫銨。在原來施糞肥溝裡撒上硫銨。然後就把溝填平了,把硫銨封在裡面。

漢朝是不會追這次肥的,漢朝沒有硫銨。

八月,葡萄“著色”。

下過大雨你就來葡萄園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瑪瑙,紅的像紅寶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飽滿、磁棒、挺括,璀璨琳琅。

葡萄裝上車,走了。

去吧,葡萄,讓人們去吃去吧。

九月的果園像生過孩子的少婦,寧靜、幸福而慵懶。

九月我們還要噴一次波爾多液。

十月,我們有別的農活。我們要去割稻子。葡萄,你願怎麼長就怎麼長吧。

十一月令:

十一月,葡萄下架。

把葡萄架拆下來。檢查一下,還能再用的擱在一邊兒。糟朽了的,只好燒火。立柱、橫樑、小棍兒,分別堆垛起來。

剪葡萄條。乾脆得很,除了老條,一概剪光。葡萄又成了一個大禿子。

剪下的葡萄條。挑有三個芽眼兒的,剪成二尺多長一截兒,捆起來,放在屋裡,準備明春插條。

其餘的,連枝帶葉,都用竹掃帚掃成一堆。裝走了。

葡萄園光禿禿。

十一月下旬,十二月上旬,葡萄入窖。

這是個重活,把老本放倒,挖土把它埋起來。要埋得很厚實。

葡萄窖,一個個長方形的土墩墩。一行行整齊地排列著。風一吹,土色發白。

這就是一年的冬景了。熱熱鬧鬧的果園,現在什麼顏色也沒有。眼界空曠,一覽無餘。

下雪了。

我們扛著鐵鍬,踏著雪,檢查葡萄窖。

院中的雪,還在下著。我細細品讀作者寫的這篇《葡萄月令》。從一月一直寫到十二月。葡萄一月靜睡,二月出窖,三月上架,四月澆水,五月掐須,六月打條,七月膨大,八月著色,九月噴藥,十月割稻,十一月下架,十二月入窖。葡萄很自然的生長過程,卻因作者的真情摯愛,變得趣味盎然,有聲有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