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垮【瑞幸咖啡】的真凶

当然是我们自己!

“不仅仅是咖啡”的瑞幸,究竟是一家什么公司?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这是一家开创了中国概念股财务数据造假规模先例的美国上市中概股公司。

搞垮【瑞幸咖啡】的真凶


北京2020年4月2日,瑞幸用一则简短的公告揭了自己的底:在提交给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公告中,瑞幸表示公司成立的一个特别委员会展开的内部调查发现,2019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公司首席运营官(COO)刘剑和向他汇报的几名员工,共同伪造了高达22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金额。

22亿人民币是什么水平?瑞幸咖啡2019年第二、三季度的财报中列出的收入分别为9.1亿元和15.4亿元。对第四季度的收入指引为21到22亿元。也就是说,调查所发现的造假行为的同一时期,瑞幸对外发布的“收入”是46亿元左右,伪造的成分占了近一半。

当然这还只是理论上的计算,因为调查还提到:“在此期间,部分成本和费用也因虚假交易而大幅膨胀。”瑞幸真实的财务表现只会更糟。公告也尴尬地提醒投资者,调查组还在评估造假对其财务报表的整体影响,投资者不应再参考公司的财务报表或指引。

换句话说,瑞幸相当于告诉大家,至少他们过去三个季度以来发布的所有财报都已经是废纸一堆,不值一提。

对那些争先恐后绞尽脑汁想要解释通”瑞幸不仅仅是咖啡“的“瑞幸模式”的投资人、分析师和媒体从业者来说,这也许也是个解脱——“数据咖啡”和“流量池”的都烟消云散成了笑话,剩下的“绝活”只有造假。

并非“自曝”,实乃自保

这一次的调查组由瑞幸聘请的三名独立董事构成,因此这一行为看起来似乎显得诡异——公司自己调查并举报了自己。但其实不然。

此次调查的导火索是今年年初美国知名做空机构浑水公司(Muddy Waters Research)发布的一份由匿名调查者完成的做空报告。此报告基于从瑞幸2000多家门店收集的2.58万张电子小票,以及11260个小时的门店流量视频分析发现,瑞幸每家店每日销售的商品数在2019年三季度夸大69%,四季度夸大了88%。报告直呼,“瑞幸的生意事实上已经破产”。

在报告发布后,瑞幸曾出面否认,另有包括国外知名机构香橼和国内中金等二级市场研究机构站出来帮着瑞幸反驳。但这份报告最终引发了此次内部调查,并导致瑞幸4月2日交易日一度80%的股价“脚踝斩”。

其实并不是瑞幸的董事会和管理团队“良心发现”,主动回应浑水公司和资本界的关切,决定调查公司可能存在的问题,而是迫于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要求和压力,必须给出交代。

而这个必须做出的交代也决定了“独立调查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有保留的。

“一般这种调查,其实是在尝试最后给自己再‘洗白’一点。”前述华尔街匿名人士说。“所以,你甚至可以怀疑,这最后公布的22亿的数字,甚至都有可能是’洗’过的数字。”

造假者刘剑其人

现在看来,瑞幸内部的初期调查后已将矛头全部对准公司首席运营官(COO)刘剑,认定是他和几名手下,凭借自己的力量,为瑞幸咖啡的业绩粉饰了22亿元人民币的太平。

如果真的是这样,在瑞幸所持股份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刘剑,真算得上是全世界最有责任心的上市公司高管了——凭借一己之力,不计个人得失,冒着终生无法在上市公司供职重要岗位的风险,瞒住了董事会、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给公司“造”出来22亿元人民的纸面业绩。

据公开资料显示,刘剑2005年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8年至2015年担任神州租车车辆管理中心副主任和收益管理负责人。2015年至2018年担任神州优车收益管理负责人。瑞幸上市前,他担任瑞幸咖啡COO,进入高管层。

此前PingWest品玩的调查中曾提到:陆正耀的瑞幸在上市前,在一级市场的融资中明确以一个“神州内部孵化项目”的身份存在,神州优车和瑞幸还存在交叉持股。整个瑞幸的创始团队也是从神州优车出来,瑞幸CEO钱治亚是刘剑在神州优车时的老领导。

值得一提的是,刘剑的出现,与另一位不得不淡出公众视野的瑞幸前高管杨飞相关。

2019年1月,PingWest品玩在《揭蛊瑞幸咖啡》当中曝光了时任瑞幸首席营销官(CMO)的杨飞,曾在2015年初因“有偿删帖”受审入狱,旋即不久又提前出狱入职神州租车的过往“传奇经历”。2019年5月,PingWest品玩在《揭秘瑞幸式IPO》当中指出:因为过往不良经历被公之于众,直接导致了在瑞幸IPO之前公开提交的资料中,杨飞的名字从瑞幸高管团队名单中被消失,而首席运营官刘剑的名字则在那时首度出现。根据当时的招股书,刘剑有4万多股认股权。

刘剑在IPO前突然接过杨飞的枪,而两人此前也早有交集。在杨飞的成名作之一,对Uber中国的人称“碰瓷式营销”中,刘剑就曾做过模特。在海报中,刘剑满脸笑容邀请可能面临失业的Uber员工们来和他一起“探秘大数据”。

而如今他的确是亲手制造过22亿虚假财务大数据的人了。

在一本名为《瑞幸闪电战》的身世暧昧的书中,刘剑接受了作者的采访。

“简单来说,与收入、成本相关的所有事务我都要管。从成本的角度来讲,产品、门店运营成本、广告营销成本,以及公司总部的运营成本也都包括在内。”他在书中对作者说。“实际上,所有的业务以及与业务相关的环节都属于运营,没有哪个部分是与公司没有关系的。这是我对运营的定义。”

如果真的如其所说,那么刘剑还真的是最适合担起这22亿元“罪名”的人,也意味着此次调查将波及瑞幸的所有业务线:产品、门店、广告营销和总部运营——这是一场浩大的22亿元造假系统工程。

只不过一家公司的董事会、CEO和CFO都对COO的造假毫不知情,在独立调查委员会的初步调查结果中丝毫未被波及,实在是一件值得玩味的事。

投资人和高管们都赚到了

其他置身事外的瑞幸高管们,接下来面临什么处境?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瑞幸公司层面将面临SEC的巨额罚款以及其他可能的处罚措施。不过也有很大概率,瑞幸最终会和SEC找到一个和解的办法。缴纳天价罚款、接受一些监督,并推出一些弥补措施。

但瑞幸高管层的结局如何,则需要看接下来更多的调查信息。据前述资深律师分析:关键取决于调查是否认为其他高管对刘剑的行为知情,或者他们是否尽力去做了挽救。因为许多公司会和高管签署一些协议,用来保护高管免于对其不知情的情况下公司发生的某些事件负责。

尽管目前的调查尚无定论,但一支高管团队对一场有预谋的、历时三个季度的高达22亿元的造假都毫无警觉的话,它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而这次调查透露的更多信息,也让瑞幸高管层看起来像是一个可疑人士的聚会场所。

希望瑞幸能够度过这次难关吧,毕竟信任这种东西,不仅关乎瑞幸的命运,还关乎很多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公司的前途和希望。

搞垮【瑞幸咖啡】的真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