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初江南省橫著劃,安徽就得改個名字了

在明朝時期,明朝版圖整體分為“兩京十三省

”,就是南北直隸和13個承宣布政使司。因為明朝特殊的“兩京制”,北京周邊為北直隸,南京周邊為南直隸。南直隸管轄大致範圍包括今天的江蘇、安徽和上海地區。

如果當初江南省橫著劃,安徽就得改個名字了

到了清朝入主中原,秉承“清承明制”,繼續沿用了明朝的政治框架,南直隸管轄範圍基本不變,只是改個名字為“江南省”。

如果當初江南省橫著劃,安徽就得改個名字了

這個江南省地位在朝代的統治地位非常高,不僅是整個王朝的重要財賦基地,佔據全國賦稅的三分之一。人才方面更是尤為出色,江南一省在科舉考試中,上榜人數接近半數,遠高於其它省份。自古江南省就有“蘇湖熟,天下足”、“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的說法。江南風光更是吸引眾多帝王南下游玩,可見江南省的實力和重要性。

清朝初期,政權還未完全穩固,中國的西南地區南明還存在;東南沿海地區,臺灣鄭氏集團還一直高舉反清復明的旗幟;漢人對滿族統治非常排斥,眾多因素一直困擾著清朝前期統治。要運轉龐大王朝機器,江南省的賦稅尤為重要,江南一旦有變,直接影響滿清的統治

因此在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把江南省縱向一分為二,分為“江南左、右布政使司

”。到了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取“江寧”和“蘇州”二府首字,把“江南右布政使司”命名為“江蘇布政使司”;取“安慶”和“徽州”二府首字,把“江南左布政使司”命名為“安徽布政使司”,確立了安徽省和江蘇省基本框架。

如果當初江南省橫著劃,安徽就得改個名字了

大家可以看到江南省切割地理分佈,兩省南北生活風俗人文歷史經濟結構極為不合理,南北差距太大。為何當初江南省沒有橫向劃分,取長江或者淮河為中線?

從如今的地理區塊上看,淮河流域長江流域明顯為二種不同類別的地理單元格,這兩個地區很容易形成各自特色的淮海文化圈江南文化圈

橫著切對於清朝分而治之效果不大,江南省的財賦重地基本在長江以南地區,淮河以北地區常年深受黃河氾濫的影響,經濟落後,自身難保。在當時,江南省南北經濟實力差距很大,如果長江以南地區形成一個獨立的省,一樣不便於清朝的統治,無助於清政府解決江南省財政、人力資源過於集中的威脅

讓清朝尤為擔心的是,人文地理的接近,極易造成獨立的地域觀念的形成。只有豎著劃分讓兩省共同擁有淮北、淮南和江南地域,製造各省內部各地理板塊發展的不均衡,便於朝廷統治,因此最終江南省就這樣人為的被南北分割。


假借如果江南省被橫著劃分對今天的影響。

如果當初江南省橫著劃,安徽就得改個名字了

首先安徽省可能不叫安徽省,而是淮海省更合適一點。那就變成了一個沿海省份,會擁有自己的沿海港口。連雲港的地位更為突出,本身連雲港的基礎也不差,中國沿海十大海港、全球百強集裝箱運輸港口之一,可達世界主要港口。一旦成立自己省,這裡肯定會重點發展。

淮河流域城市獲得新的發展契機,江蘇和安徽如今城市發展基本上以長江流域城市實力高於淮河流域城市。淮河流域獨立成省,淮安、蚌埠等淮河沿岸城市因得到重點關注和相關政策的照顧,應該不會太差。北部城市徐州的會藉助交通樞紐優勢,獲得更好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