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已經過剩,房價卻居高不下,高房價的背後竟然是土地價格?

眾所周知,中國的樓市是資本家的遊戲場,房子從“家”變成了“實體貨幣”,樓市成為了炒房者翻倍身價的“龍門”,只是他們沒想到,疫情黑天鵝的到來,房地產沒有面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早早地就顯示出頹靡之勢。

房產已經過剩,房價卻居高不下,高房價的背後竟然是土地價格?

“中國有足夠的房子嗎?”

據統計,我國人口接近14億,城鎮住房總量接近300億平方米,城鎮人均居住建築面積40平方米,早就告別了“住房不足”的階段。

房地產市場上經常會出現很多房產“供不應求”的火爆現象,其實這些需求都是營銷手段,在“買房就算賺錢”的市場風氣下,大部分人買房就是想投資,開發商一看購房者現金迴流到了,又開始吭哧吭哧的挖下一個地基,等待著下一波購房者投機。

房產已經過剩,房價卻居高不下,高房價的背後竟然是土地價格?

只是沒想到的是房產明明過剩,房價還在死撐。

一二線城市,雖然土地面積有限,但是新建房屋較多、人口淨流入也比較大、人均可支配收入較高,所以房價比較平衡,三四線的城市人口淨流入沒這麼大,城市經濟也不是特別好,為什麼房價又會上漲呢?

首先是“買漲不買跌”的市場風氣。

房價越高,有的消費者就買的越快,因為他們擔心以後買不到、以後買貴了。如果房價下跌了,消費者會認為以後的房價還會再跌,現在買豈不是冤大頭!因此房產開發商們寧願空置房子也不願意降價,萬一遇到老業主們撒潑打諢還有的一場鬧的!

其次是現在的房地產“牽一髮而動全身”。

房地產發展四十幾年來關聯了太多的實體經濟、銀行信託。房地產商們也不敢隨便亂動,如果降價,必然會引起整個市場的連鎖反應,不僅僅是自身利益的損失,市場的秩序也被打亂,加上自身負債的壓力,整個國家經濟都會受到影響。

房產已經過剩,房價卻居高不下,高房價的背後竟然是土地價格?

最後是土地溢價太高的問題。

開發商拿地的時候,土地過度溢價就是高房價的開始。建築材料、人工費用也就佔據了房地產開發項目20%,土地費用加上各種稅收零零散散就超過了50%。也就是說房地產項目的利潤可能也就佔了30%。

房產已經過剩,房價卻居高不下,高房價的背後竟然是土地價格?

潘石屹在中期金融數據會議上說:“對開發商來說,20%是中國房價下跌的底線。”這句話不是沒有根據的。現如今國家強調穩定房價,卻不強調降價,一方面是想擺脫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一方面也是想房地產支撐現有的經濟水平。換句話說,房地產仍然是國家經濟的支柱,既不會降價引起樓市崩盤,也不會漲價破壞經濟發展。

很明顯,房價的漲與跌都不是哪個專家憑經驗、資歷可以一口認定的,網上瘋傳的房價幅度不過是種營銷手段,看著看著房企撐不住3月了,4月的房企又漲價了,這場資本市場的遊戲,我們永遠也拿不到攻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