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哭近30分鐘,竟無人問津?

前幾日,在公園門口,遇到這樣一對母女。

小女孩兒糖糖2歲左右,正牽著媽媽的手,朝公園的方向走去。突然,小女孩兒看到了公園門口五彩繽紛的氣球。

“媽媽,媽媽,我要氣球”,糖糖邊說,邊掙脫了媽媽的手,又笑又跳地向氣球飛奔而去。

“你回來,不要跑,小心摔倒”

話音剛落,糖糖就跌倒了,臉朝下趴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喊,邊哭邊叫媽媽。旁邊的阿姨見狀,趕忙上前去扶小女孩兒,卻被糖糖媽媽一下子攔住了。

孩子大哭近30分鐘,竟無人問津?

這位媽媽說“你們都不要扶她。是她自己非要去拿氣球的,我都跟她說了不要跑,她還跑。這下好了,摔倒了吧,活該!使勁哭,哭個夠,不然她下次還跑。人家專家都說了,咱不能慣著孩子,得讓她學會獨立。你們不要管她,讓她自己起來。”

說完,這媽媽便把圍觀的人都趕走了。只留下糖糖一個人在地上哭。等我從公園裡出來的時候,這對母女還在那兒,都過去半個多小時了,小女孩兒居然還在哭。

孩子大哭近30分鐘,竟無人問津?

後來,還是這位媽媽受不住周圍人的議論聲,粗魯地把女兒抱起來,還惡狠狠地對女兒說“讓你不聽話,看我回家怎麼收拾你!”

才2歲的孩子,根本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要,哭也許只是他們發出的求助信號。而這位媽媽不僅沒有及時安撫寶寶,還在那麼多人面前指責自己的女兒,全然不考慮女兒的感受,也絲毫不顧忌女兒的自尊心

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哭也許只是他們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他們需要的,可能只是父母的理解和撫慰,又或者,只是希望能得到媽媽的一個擁抱和親吻。

然而,很多家長就像糖糖媽媽一樣,在孩子哭的時候,只是一味地訓斥,從來不去想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麼,也從來不考慮孩子為什麼會哭。

孩子大哭近30分鐘,竟無人問津?

1 那麼,孩子究竟為什麼會哭呢?

1.1 哭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Jonathan Rottenberg曾表示“哭是人類特有的能力,是我們生命歷程中的一部分,從嬰兒降生到重要的情感大事,如結婚、生兒育女和死亡,我們都會哭”

嬰兒在剛出生的時候,就會大聲啼哭。寶寶在出生之前,他們的肺部並沒有開始工作,胸廓蜷曲,胸腔也很小。

一般,護士在接生的時候,如果遇到不會哭的寶寶,會使勁打他的屁股或者腳心,讓寶寶哭出來。這是因為,寶寶在出生以後,有氣體從肺部排出,氣壓會使喉嚨的肌肉收縮,並使聲帶發生震動,進而發出啼哭的聲音。

如果寶寶不哭,那就說明寶寶的呼吸道被什麼東西堵住了,這或許會有生命危險。

孩子大哭近30分鐘,竟無人問津?

哭泣像心臟跳動、腎臟排洩一樣,是人們與生俱來的行為能力。

《陳情令》裡的魏無羨,在不夜天看到師姐被人刺死時,瘋了一樣的哭泣。他難過,他悲傷,他抑制不住地流眼淚。這也是一種本能的自我表現。人們在遇到重大事情時,總會不自覺地哭泣。

孩子大哭近30分鐘,竟無人問津?

哭,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能哭代表你還健康。

1.2 哭是宣洩情緒的一種表達方式

3歲以前的孩子,心智發育不成熟,語言表達能力也不是很好。這個時候,他們只能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渴了、餓了,或者是生病了,甚至手委屈時,孩子都會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並以此向大人們尋求幫助。

孩子大哭近30分鐘,竟無人問津?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我們宣洩情緒的方法也越來越多,可仍有人會用哭泣來表達自己的不如意。這時因為,哭是一種釋放能量,放鬆緊張心情,緩解情緒壓力的有效途徑。

孩子大哭近30分鐘,竟無人問津?

《小歡喜》中有一幕是林磊兒和小姨童文潔,一起在教室裡講真心話。小姨給他聽了媽媽留下來的語音,林磊兒一聽到媽媽的聲音,就淚流滿面,一直以來被他壓在心底的痛苦和悲傷,一湧而出。泣不成聲的他,最後和小姨擁抱在一起,說我想媽媽。

林磊兒懂事,媽媽去世了,他也不敢大哭。他只是默默地記著媽媽的心願,並一直向著這個目標努力。而這一次的痛哭,解開了他心裡的結。他接受了媽媽已經離開的事實,他終於可以大膽地哭出來了,終於可以正大光明地和別人說,他想媽媽了。

孩子大哭近30分鐘,竟無人問津?

美國生物化學家佛瑞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先讓一群人觀看一部動人的電影,讓那些被感動哭的人,把眼淚滴進試管裡;過幾天,再讓同一批人切洋蔥,按照同樣的方法,收集他們的眼淚,並將這兩種眼淚進行對比。

結果顯示,哭出來的眼淚裡,含有“兒茶酚胺”;而洋蔥眼淚裡則沒有這種物質。“兒茶酚胺”是大腦在情緒壓力下釋放出來的一種化學物質,而這種物質含量如果超標會引起高血壓和心肌梗塞

所以,當我們需要宣洩情緒,卻強忍著不哭時,可能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孩子大哭近30分鐘,竟無人問津?

1.3 哭是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那個在公園門口摔倒的小女孩兒,就是因為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才會大哭不止。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劃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和愛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摔倒的小女孩兒,她的安全需求、歸屬和愛的需求,以及尊重需求都沒有得到滿足。

她摔倒了,身體感到疼痛,希望得到媽媽的關心和安撫。結果,媽媽不僅沒有關心她,還當眾指責她。這讓她本來就悲傷的心情,更加地難過。

而她只有2歲,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當下的想法,只有用哭來表達自己因需求未得到滿足,而產生的不滿。

孩子大哭近30分鐘,竟無人問津?

2 孩子哭的時候,我們要怎麼辦?

2.1 不能完全置之不理

糖糖的媽媽,對糖糖的哭置之不理,她的做法就是典型的“哭聲免疫法”。

“哭聲免疫法”,認為,如果孩子醒了要吃奶,不要讓他吃奶。如果孩子哭了,不要立馬去抱。要等孩子哭1-2分鐘後,再給予安撫。可以輕聲地說“寶寶你不能吃奶,要自己睡!”按照這種方法,一般1-2天的時間,孩子就會變成讓媽媽省心的乖寶寶。

同樣,如果孩子不聽話哭了,也不要管,讓她哭一會兒,等到她平靜的時候,再來安撫。

而這個以“哭了不抱,不哭才抱”著稱的“哭聲免疫法”,是以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的理論為基礎而衍生出來的。

孩子大哭近30分鐘,竟無人問津?

華生在他的《嬰兒和兒童的心理學關懷》中提到“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把他們帶到我獨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證,在其中隨機選出一個,訓練成為我所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鉅商人,或者乞丐、竊賊,不用考慮他的天賦、傾向、能力,祖先的職業和種族。”

華生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可以控制的。我們可以通過“哭聲免疫法”來訓練嬰兒自主入睡,讓孩子變成大人心中想象的那個乖寶寶。

孩子大哭近30分鐘,竟無人問津?

然而,他們不知道,這種科學育兒觀念的背後,是愛的缺失。

馬伊琍就曾經發文稱非常後悔在女兒愛馬1歲時,對她採用的“哭聲免疫法”。她表示,雖然2天就讓女兒學會睡整覺,可是到了1歲半的時候,寶寶睡著以後就總是會醒,並且會哭著要抱抱。如果發現沒人理她,就再哭著睡著。

孩子大哭近30分鐘,竟無人問津?

不管孩子因為什麼原因而哭泣,我們都不能置之不理。我們可能會以為孩子哭一會兒,自己就好了。其實,在這短短的時間,孩子的心靈已經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孩子大哭近30分鐘,竟無人問津?

2.2 允許孩子發洩情緒

婉玉有一個5歲的兒子米多,酷愛奧特曼,家裡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奧特曼已經不下上百件了。

這天,母子二人一同逛商場。在經過玩具商店的時候,兒子一眼就看到了櫃檯上的奧特曼。

“媽媽,我要那個奧特曼。”

“咱家不是有嗎?不買了。”

“不一樣,這個是阿斯特拉·奧特曼,咱家沒有。我就要買!”

孩子大哭近30分鐘,竟無人問津?

接下來就是米多撕心裂肺地哭喊聲,婉玉只是覺得好丟人,卻拿這個愛哭的兒子沒辦法。得不到自己心愛的玩具肯定傷心,而哭是孩子表達傷心的最有效辦法。

當孩子遇到挫折,或者受到傷害時,他們會通過哭來發洩自己的情緒,釋放自己的負能量。這個時候,如果家長不準孩子哭,不準發脾氣,甚至打罵或者指責孩子,就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嚴重的創傷。

孩子大哭近30分鐘,竟無人問津?

我們要允許孩子哭,允許孩子發洩情緒,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自由的,是被愛的。如果一味地打壓,不準孩子哭,不準孩子發脾氣,只會讓他們學會隱藏自己的真實情感。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那些不被允許發洩情緒的孩子,總有一天會出現嚴重的問題。

孩子大哭近30分鐘,竟無人問津?

2.3 理解並尊重孩子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對待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遵循4個原則:不要打,不要罵,不要說教,不要走開。”

不管孩子因為什麼原因哭,我們都要學會理解並尊重孩子。不辱罵孩子,是對他們最基本的尊重。不當眾指責,是對孩子最基本的關愛。

我們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發洩自己的情緒,並且,我們還要向孩子表達我們對他的愛。讓他知道,不管他做什麼,你都是愛他的。哪怕是發脾氣的他,也是能夠被我們接受,也是值得被愛的。

孩子大哭近30分鐘,竟無人問津?

面對米多的無理取鬧,米多媽媽可以這樣做:

①不要當眾指責孩子,更不能辱罵孩子。

②將孩子帶到遠離人群的安靜的地方。比如,商場的母嬰室,或者樓梯口。

③站在孩子旁邊,等著他哭,不時地幫他擦眼淚,詢問孩子心情有沒有好一些。並告知孩子,“媽媽很愛你,等你心情好了,我們再溝通”。

④詢問孩子一定要買玩具的原因,並決定是否要再買一個玩具。

⑤如果媽媽仍然堅持不買玩具,可以溫柔而堅定地跟孩子講明原因。

孩子大哭近30分鐘,竟無人問津?

面對糖糖的大哭,她的媽媽可以這樣做:

①第一時間將糖糖扶起來。

②將孩子帶到安全的地方,檢查身體是否受傷。

③等待糖糖心情平靜,再溫和地向她講簡單的道理。比如,在人多的地方不可以亂跑等。

孩子大哭近30分鐘,竟無人問津?

哭是一種本能的行為,我們要允許孩子的哭。哭是宣洩情緒的途徑,我們要接受孩子的哭。哭是因需要未能滿足而產生的不滿,我們要理解孩子的哭。

你希望孩子怎樣對待別人,你就先要怎樣對待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