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史雜談”談魯迅與郭沫若矛盾之淵源

大家對於魯迅和郭沫若大多都是瞭解的。皆為當時的大文豪。

可是兩者之間的矛盾卻知之甚少。

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詳細的聊一下。兩者之間的關係。

“”趣史雜談”談魯迅與郭沫若矛盾之淵源


魯迅與郭沫若同事近代以來的文學大家,然而兩者之間卻少有平靜的時刻。恩怨糾纏,唇槍舌劍一刻都不曾停息。

兩者竟是隔空對話,在尚未相識之時便開始了矛盾衝突。就這點便於當時的批評抨擊不同。簡直令人匪夷所思

首先魯迅先生對於郭沫若先生所在的創造社是帶有幾分厭惡的。並且雙方還發起過一場著名的論戰。如果說郭沫若先生作為創造社的臺柱子被魯迅先生嘲諷過是有可能的,但是並沒有過確實的記錄

“”趣史雜談”談魯迅與郭沫若矛盾之淵源


不過魯迅先生在《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中確確實實是罵過樑實秋的,梁實秋還回敬了魯迅先生一篇《我不生氣》作為回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如果說魯迅先生真的看不過去的應該是從郭沫若的個人作風問題說起了。

“”趣史雜談”談魯迅與郭沫若矛盾之淵源


郭沫若和魯迅都是曾經留學日本的才子。但不同的是,當時已經有家室的郭沫若在日本結識了一名日本女子,並且和她結婚

後郭沫若回國後又與原配生下一子,遠在日本的妻子苦等郭沫若不回,毅然決然的帶著孩子來到了中國尋找他,但當時郭沫若卻已經與其第三任妻子結婚了。

“”趣史雜談”談魯迅與郭沫若矛盾之淵源


在後來這名日本妻子的自述中形容自己說到“一生都生活的像一條野狗”,這其中的苦澀心酸不言而喻了。至101歲這名女子去世,她將她的全部財產都捐獻給了中國,說自己是一名中國人。

“”趣史雜談”談魯迅與郭沫若矛盾之淵源


更過分的是可以作為國寶的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金絲楠木棺被工作人員當做垃圾扔了。直至今日我們看到的萬里皇帝陵出土的文物大都是仿製品了。

這件事引起了考古學者們的抗議,郭沫若卻提出了還要挖掘乾陵的要求,並說“上次沒有經驗,這次有了經驗就知道了。”,後來得到回覆“禁止再挖掘皇帝陵墓”,此事才算作罷。

1928年初,創造社、太陽社發起革命文學運動。為了追求新思想、顯示新思維,創造社、太陽社開始破“四舊”,魯迅作為當時的文壇大佬,自然首當其衝被批評得很慘。魯迅當然不願意坐以待斃,於是寫了《醉眼中的朦朧》、《我的態度氣量和年紀》等文章進行反擊。郭沫若此時是發起破“四舊”的積極分子,於是用筆名杜荃寫了一篇《文藝戰線上的封建餘孽——批評魯迅的》一文。在這篇文章中,郭沫若給魯迅甩出了三口鍋,一是魯迅是“封建餘孽”,二是魯迅是“二重反革命”,三是魯迅是“法西斯蒂”。郭沫若這三口鍋實在是沉重,每一口如同鋒利的刀向魯迅砍來,絲毫不給這個老前輩一點面子。郭沫若在這篇文章中寫道:“魯迅的文章我很少拜讀,提倡趣味文學的《語絲》更和我無緣。”緊接著,郭沫若就開始大篇幅分析魯迅是如何封建餘孽的,如何法西斯蒂的,如何二重反革命的。郭沫若甩出的這三口鍋將他與魯迅的矛盾引發,二人從此結下了仇恨。

“”趣史雜談”談魯迅與郭沫若矛盾之淵源


魯迅原本對創造社是很有好感的,曾表示想要加入創造社,結成統一的文化戰線。郭沫若也曾去邀請過魯迅、馮乃超等人加入,但是後來創造社卻變卦了,翻臉不認人。魯迅認為自己又上了郭沫若的當,於是心中對郭沫若的氣又加了一層。由此,魯迅從批評郭沫若連帶創造社也一起批評。在1931年發表的《上海文藝一瞥》中魯迅就批評創造社是才子+流氓的組合。在創造社官司纏身的時候,魯迅也不忘敲打一下落水狗:“無論古今,凡是沒有一定的理論,或主張的變化並無線索可尋,而隨時拿了各種各派的理論來作武器的人,都可以稱之為流氓”魯迅與郭沫若為何總是合不來?主要原因有幾點:一是魯迅起初對郭沫若印象就不好,至於為何原因魯迅一直沒說。二是魯迅曾言自己看不慣郭沫若的驕傲,這種驕傲應該是一種狂放。

“”趣史雜談”談魯迅與郭沫若矛盾之淵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