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五代詞,完美地呈現了王國維的一句著名評語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

一切景語皆情語"。高妙的詩人,能令每一個景物說話,使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詩經《黍離》篇有詩句雲: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

一首五代詞,完美地呈現了王國維的一句著名評語


《黍離》是懷念、憑弔"周王室"的詩歌,其間"彼黍離離,彼稷之苗"以及"悠悠蒼天,此何人哉"都是作者直寫悲情,抒發自己的情感。後人即用"黍離"來代指那些憑弔舊跡,哀嘆衰亡的文學作品。


今天我們要品讀的這一首詞,即是發"黍離"之悲的一篇佳作。

五代人鹿虔扆,詞風疏朗,和韋莊有相近的地方,沒有其他五代詞人較常見的穠豔氣息。今天我們一起品讀他的《臨江仙·金鎖重門荒苑靜》

一首五代詞,完美地呈現了王國維的一句著名評語


臨江仙

金鎖重門荒苑靜,綺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

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本首詞的情感十分沉重悲涼,鹿虔扆,身處五代十國的動盪時期,在後蜀曾任官職,蜀亡國後,沒有再出仕,因此,本詞飽含了其亡國之痛。同樣內涵的《黍離》還有一些直接感慨的詩句,但本詞全篇沒有一句詩人的感慨,全寫眼前景,用眼前景來代言,表達失國之痛。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寫"以我觀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


一首五代詞,完美地呈現了王國維的一句著名評語


詞的上半闋,寫荒苑的重門深鎖,綺窗緊閉。翠華已去,院落裡空寂無人,往昔玉樓上的歌喉管樂之聲,早已隨風飄散,無處尋覓……寥寥幾筆,衰敗與頹廢之氣即撲面而來。

而我們也能從"愁對秋空"、"夜闌還照深宮"的字句中看出,時間正值秋天的深夜,因此即有下半闋中所描寫的景色:月色還是那樣朦朧美好,她並不知道這人間已不復當初,依然照耀著重重宮苑;野塘中有幾朵荷花相對,她們似乎能感知亡國之恨,花瓣上沾著的露水彷彿就是因失國而悲慼的眼淚。


一首五代詞,完美地呈現了王國維的一句著名評語


詩人巧妙地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在眼前的景物中,使所有的景物都能言情表意,在詩人的描寫下,"綺窗"早已不是當初慣看"歌管樓臺"的綺窗了,眼下早已人去樓空,因此綺窗亦有了無限的哀愁,只有獨對秋空; 野塘中的藕花,更是詩人的化身,傷亡國之恨,所以"清露泣香紅",哀婉悲傷盡現於筆端。

相似的寫法晏殊也用過,例如:"檻菊愁煙蘭泣露"、"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而晏殊所寫為離別情,而本詞作者所抒發的是亡國恨,從內涵上講應是更高一層。

一首五代詞,完美地呈現了王國維的一句著名評語


本詞中,許多用字十分巧妙,上片中的"金鎖"、綺窗"、"翠華"等,都透出了曾經的繁華與富麗,可這樣的繁盛已煙消雲散,無處尋覓,歷史早就改寫,此時呈現在眼前已經是"荒苑"和"野塘"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詩人失國的悲痛,使本詞體現出了非同一般的感染力。


表面上看,全詞都是寫眼前所見之景,可字裡行間卻流動著作者無比的沉痛與懷念之情。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本詞即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