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衝不破貧富階級,到底還值不值得你拼命努力?

今年金棕櫚獲獎電影《寄生蟲》的熱議席捲全球。

影片一上來,便是生活在陰暗的地下室裡的基澤一家,兒子基宇四年考不上大學,女兒基婷有藝術天賦卻沒有錢上藝術課。一家人待業在家,吃著發黴的麵包,想方設法蹭wifi,甚至連晾衣服的地方,都沒有陽光,像極了下水道老鼠一樣的生活。

一次偶然機會,在同學的引薦下,兒子基宇偽造了學歷,成為有錢人家樸社長女兒的家教老師。之後,基宇幫助妹妹成樸社長兒子的美術老師。後來,兄妹倆又想方設法趕走原來的管家和司機,讓自己的父母取而代之。

他們一家人就像寄生蟲一樣,依附在樸社長的家裡。

《寄生蟲》:衝不破貧富階級,到底還值不值得你拼命努力?

沒過多久,一場暴雨,加劇了貧富家庭的鮮明對比。

大雨公平地落下,可是雨水卻洶湧流向地勢低的地方。住在地下室的金基澤一家經歷了噩夢般的一夜,家裡被淹,馬桶噴糞,全家人陷入絕望,第二天還是要照常去上班。

同樣的一夜暴雨,樸社長一家卻絲毫沒有影響,第二天還是按計劃舉辦生日派對。

影片最後,兒子基宇希望通過自己努力賺錢,買下那棟原本屬於樸社長一家的房子。然而飾演基宇的演員奉俊昊說:“我計算過,男孩如果掙到社會平均工資,他大概需要547年才能買下那棟富人房子。”

聽著是不是很扎心?扎心卻也是現實。

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實中,奮鬥和成功的聯繫,遠沒有雞湯裡說得那麼勵志。

《寄生蟲》:衝不破貧富階級,到底還值不值得你拼命努力?

一、貧富的階級鴻溝到底有多大?

普通人對有錢人無望,有錢人也不理解普通人生活的艱苦。

在香港一個《窮富翁大作戰》的節目中,香港億萬富豪田北辰體驗底層百姓的生活,做清潔的工作,住在籠屋。

說起田北辰,大家可能只知道他是G2000品牌的創始人。事實上,他出身香港四大江南家族之一,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

在節目開始的時候,田北辰說:“我始終信奉自由市場,只要你有鬥志,弱者也能變成強制。”

《寄生蟲》:衝不破貧富階級,到底還值不值得你拼命努力?

在節目中,他需要每天工作9個小時。辛苦做清潔一個早上,中午吃飯時間走進便利店,卻發現很多食物都買不起,只能選擇最便宜的填飽肚子;晚上只能睡在極其糟糕的環境裡。

完成9個小時工作的他早已是筋疲力盡,卻發現另一位同事還要趕去做另一份清潔工作,因為在香港,一份工資不足以支撐生活。

《寄生蟲》:衝不破貧富階級,到底還值不值得你拼命努力?

到了節目最後,他卻說:“因為只有兩天的體驗生活,所以還能靠毅力堅持下來,可是如果這樣的生活要過一個月、一年、甚至一輩子,那真的是很絕望。”節目開始說起的鬥志,卻隻字未提。

富人相信是自己的努力和鬥志讓他們脫穎而出。所以認為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懶,或者鬥志太弱。於是諷刺著社會底層的人,說他們毫無鬥志,指責他們沒有把自己變強,於是只能做最廉價的工作。仔細想想,就像是晉惠帝說出“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一般。

那些還掙扎在溫飽線上的人,就像漂浮在大海中卻沒有救生圈一樣,談不上乘風破浪,也無法摸清方向,拼命掙扎著換氣,為了活下去已經花光所有力氣。

富人無需為溫飽擔憂,於是有更多的時間思考、定位、決策。可是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解決基本生活的需求以後,一天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

都市打拼,雖不至於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但誰不是在夾縫中艱難而頑強地生存。拼盡全力,希望可以吃得起、住的起、病得起。

《寄生蟲》:衝不破貧富階級,到底還值不值得你拼命努力?

二、人生最大的不公平就是出身。

為什麼《寄生蟲》能獲得成功?也許正是因為放大了社會現象,觸及到了大多數人的內心,讓人們產生共鳴。

樸社長家的房子,是基澤一家一輩子都買不起的。

這讓我想起首富王健林在一次採訪中說:“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如先賺一個億。”殊不知大多數人,終其一生的努力都賺不到一個億。

因為出身不同,獲得的資源不同,眼界不一樣,所以連對目標大小的定義也截然不同。

其實一個人掌握的資源,對人生的方向至關重要。

我一個朋友,出身一個小縣城,考上北大的研究生之後,跟我說的一席話讓我影響深刻。他說:“並不是每個北大的學生都很聰明,其中有很不少的人,是因為家裡能提供很好的資源而考上北大的。而那些既聰明,又有資源的人,大概早就到更好的學校去了。”

更扎心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既不夠聰明,又沒有資源的普通人。

既然奮鬥難以跨越貧富鴻溝,為什麼我們還要咬緊牙關奮鬥?

曾經有一位投資專家說:“投資的輸贏不在於賺取多少財富,只要能跑贏通貨膨脹,那就算贏了。”

同理,努力不一定能打破階級的界限,但是至少能保護自己不被淘汰到社會更低層。

《寄生蟲》:衝不破貧富階級,到底還值不值得你拼命努力?

三、既然跨不過貧富鴻溝,為什麼還要努力?

社會並非非富則貧,貧富之間還有很多值得為之奮鬥的東西:

1/讓生活多一些舒心,多一些陽光

在電影《韓城攻略》裡,梁朝偉飾演的林貴仁指責舒淇飾演的姬姬太貪錢,而姬姬卻說:“我是出身很窮,但是我從來沒有埋怨過,因為在哪裡出生是沒的選的,但是我用自己的一雙手去賺屬於自己的錢,去改善自己的生活,有什麼不對?”

大多的普通人都知道自己終究不會躋身富人的世界,可卻從未停止努力,不曾指望生活仁慈,但至少讓日子過得舒心一些。

小時候讀書,班裡來自農村的孩子總是老師口中勤奮的楷模。後來我才知道,那些孩子為什麼這麼拼命唸書。

他們說,家裡乾的活,是面向黃土,背向太陽的。辛苦,可日子還是捉襟見肘,讀書相比來說簡直是輕鬆多了,這也是他們唯一面向太陽的機會。

你越強大,世界待你越是溫柔。

《寄生蟲》:衝不破貧富階級,到底還值不值得你拼命努力?

2/少留遺憾

很多人說,奮鬥的人生太累,即使咬緊牙關艱難前行,命運也不會格外開恩,還不如舒舒服服,夠過日子就行。

可是面對生老病死,命運同樣不會格外開恩。

《我不是藥神》里老太太的一席話,賺足了觀眾眼淚,不僅是因為她的演技,更是一席話直穿人心。

是啊,窮人病不起,吃藥吃把積蓄吃沒了,把房子吃沒了。所以大家都維護著那個販賣假藥的藥販子,因為大家都知道,買不起高價藥,一旦連仿製藥都沒有了,大家都只能等死。死神觸手可及,大家都只想活下去。

現實生活中,多少家庭因為沒有錢而放棄治療,帶著幾分不甘,幾分不捨,幾分遺憾,最終陰陽相隔。

柳巖說:“我最欣慰的事情是,在父親病重的時候,我有能力給他最好的醫療條件,沒有遺憾。”坦白說,我內心是很佩服她的。因為這樣的一席話,不是每個家庭都有底氣說出來的。

《寄生蟲》:衝不破貧富階級,到底還值不值得你拼命努力?

3/給下一代創造更好的條件

鄰居小靜姐的兒子今年上初二了,前兩天跟小靜姐聊天,她說下個月就搬家到全市最貴的學區房。我說:“真羨慕,那裡房價可高了,不是誰都住的起的。”

小靜姐卻一臉愁容:“你不知道,那是隻有50多平米的老房子,兩房一廳,還沒有電梯,遠不如這裡住得舒心,還不都是為了學位。”

原來,小靜姐和丈夫商量著,買一套學區房,讓兒子上全市最好的高中。掰著指頭過幾年緊日子,等兒子高中畢業,考上大學,就再搬出來。

我說:“你們夫妻倆可真夠拼的啊!”

小靜姐說:“我們也沒指望孩子能大富大貴,但至少我們能竭盡全力,給他更高的起點。”

人生匆匆幾十年,跨過貧富鴻溝難以一蹴而就,但我們奮鬥的高度就是下一代起點的高度,人總是這樣一代代往上爬的。

《寄生蟲》:衝不破貧富階級,到底還值不值得你拼命努力?

4/守護初心

《寄生蟲》電影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窮人家媽媽忠淑說的一句話:“不是‘有錢卻很善良’,是‘有錢所以善良’,如果我有這些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超級善良的。”

誰不希望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呢?

“倉廩實而知廉恥,衣食足而知禮節”。飢寒交迫,彷徨無助中,人能夠想到的就只是活下去而已,那裡還顧得上別的。

願你能拼命奮鬥,看得見美好,守得住初心。看遍冷暖,仍不忘溫暖純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