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地產營銷)如何把血緣族群的擴大化


(文旅地產營銷)如何把血緣族群的擴大化

(文旅地產營銷)如何把血緣族群的擴大化

亞夫

從遺傳學角度看,屬於同一個家庭,即血緣相同,是自我-他人統一的終極形式。進化生物學中廣為接受的“整體適應度”認為,個體會付出極大的努力,爭取讓自己的基因延續下去,而非自己存活。這種主張模糊了自我和血親之間的區別,它想要傳達的含義是:自我利益可以位於當事人的身體之外,在與自己有著相同遺傳物質的他人身上。出於這個原因,人們特別願意幫助血緣關係近的親戚,尤其是在事關生死的決定上。腦成像研究給出的一個最可能的解釋:在幫助了家庭成員後,大腦的自我獎賞中樞會體驗到高得非同尋常的刺激;就好像幫助了自己一樣,哪怕是對青少年。無疑,在族群、社群的商業活動中,血緣族群的影響力也是最大的 。但是,血緣族群必定是數量有限的,有沒有一種方法或理論支持能夠把血緣族群的影響力擴大化呢?

社會心理學研究顯示:對與我們沒有特殊基因聯繫的人,使用能先發制人的意識喚起親人概念的語言和意向,就能借用親人的影響力。

• 如使用有關家庭的圖像和標籤,如兄弟、姐妹、祖先、祖國、血脈,使成員裡創造出集體感,能提升人為了集體利益犧牲個人利益的意願。


(文旅地產營銷)如何把血緣族群的擴大化


•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人極其擅長感受象徵的力量,因此這些想象出來的“虛構家庭”能提高人的自我犧牲精神。一般而言,自我犧牲精神是與血脈關係極近的氏族相關的。西班牙研究,用“同胞如家人”的概念喚起人們對本國人民的“聯盟”感,立刻大幅提升了受訪者為西班牙戰鬥至死的意願。

中國的家是大家庭。實際上是一種社會行為,它是團體的。李村,張村······,從前一個村就是一家人。《紅樓夢》就是描寫一個家庭,它有家道、有家規、有家學、有家業,這四個東西撐住這個家。家治好了,所以中國人講齊家治國,你有齊家的能力,你就有治國的能力。因為國跟家差不多,家是國的縮小,國是家的放大,同一個道理,能齊家就能治國。企業把中國傳統的家道、家規、家學、家業繼承下來。原本的血緣族群靠血緣、親情,放大的血緣族群要講道義,講願景。講共同的價值觀。因為我們不同的血緣、不同的姓氏參與這個企業團體。

2015年2月,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50週年。巴菲特和芒格已不再年輕,公司的前景和估價都有可能就此下滑。巴菲特發表了特別的致股東信。在信中“伯克希爾的下一個50年”一節,正面談到了這個問題。他闡述了公司成熟的商業模式所帶來的深遠的積極後果,它幾乎牢不可破的金融資產護城河,以及公司已經為下任CEO找到了“合適的人選”,待時機成熟馬上上任。在開始最重要的這一節之前,採用了先發影響力方法。他以自己典型的方式,正面迎擊了潛在的弱點,重建人們對他的信賴感:“現在,讓我們看看前進的道路。請記住,如果讓我在50年前揣度未來是怎樣的情形,我一定錯得離譜。”接著,他說:“請記住我上面的提醒,

現在讓我來告訴你,如果今天我的家人問及公司的未來,我會怎麼回答。”隨之而來的是精心構建的論點,為公司將來的經濟健康做支撐:成熟的商業模式,金融資產的護城河,對未來CEO的嚴格篩選。除去對這些優勢部分進行可信的論述,巴菲特先發制人做了一件更具可信性的事情:他說,要像對待家人一樣,把這些事情告訴我。西奧尼迪說,巴菲特先生在這封信裡把我視為家人的那一刻,我的心就屬於他了。


(文旅地產營銷)如何把血緣族群的擴大化


除了直接的血緣關係,在環境中還有哪些特點,有助於讓人感受到身份的融合。

• 這些特點有很多源於對血緣關係的強調。依靠對方某些可見的與基因重合相關的特點來進行判斷,如外表和個性上的相似。

• 在家族裡,人們最樂於幫助跟自己相像的親人。在家族之外,人們用外部相似性來判斷與陌生人之間的遺傳相關性。

• 有人用數字技術修改了照片上的臉,使之與觀察者更相像,結果極大地提高了觀察者對照片中人的信任度。如果這張修改後的臉屬於一位政治候選人,選民也會更樂意投票給他。

• 對待客戶像對待家人一樣的理念與行動。從心底裡、從情感深處把客戶視為家人,傾力打造企業與客戶、客戶與客戶之間的親密關係。


(文旅地產營銷)如何把血緣族群的擴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