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清政府為何慘敗?百萬清軍敵不過一兩萬英軍?

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拉開了中國屈辱近代史的序幕,清政府戰敗後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更是把中國拖入了半封建半殖民社會的泥潭,因此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都對英國發動的那場罪惡戰爭刻骨銘心,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鴉片戰爭中清王朝到底敗因何在。

鴉片戰爭清政府為何慘敗?百萬清軍敵不過一兩萬英軍?

始料未及,疏於防範

其實在林則徐勒令英國鴉片販子繳煙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英國可能會挾私報復,因此他也相應的採取了一些措施:加固炮臺、增設炮位、招募團練來增強沿海地區的軍事力量等。但是那個時候林則徐並沒有想到英軍會遠涉重洋來大舉入侵,原因有以下兩點:

中英兩國相距彌遠

英國距離清朝實在太過遙遠(據說有七八萬裡之遙),在中國這個古老的大陸民族的印象裡,萬里遠征是不可想象的。因為中國古代打仗最先考慮的就是後勤補給,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而假若發動軍隊長途奔襲的話,這一點根本就無法保證,這也就是”勞師襲遠“自古便是兵家大忌的原因所在。

英國不會自砸飯碗

林則徐估摸著英國人即使從此以後不再走私鴉片,憑藉他們的毛織物、鐘錶等商品,對清貿易依然是有利可圖的,英國人不太可能會自壞生計。

也正是因為這樣,林則徐所採取的措施也就是針對一般的邊患以及英國煙販的騷擾、報復,這在面對兩國全力交戰時自然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應該指出,準備不當不能歸咎於林則徐,只能怪當時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致使國內對世界大勢懵然不知,還是隻能以古老的目光看待新世界。因此換誰來做防禦工作也不見得會比林則徐幹的好,他依然不失為我們的民族英雄)。

鴉片戰爭清政府為何慘敗?百萬清軍敵不過一兩萬英軍?

道光十九年七月,駐華商務總監義律以索要食物為名,用商船載運英國士兵企圖攻佔九龍山炮臺,結果被清軍守將給打跑了。

這件事情上奏給道光皇帝之後,道光也沒把這件事和中英兩國開戰聯繫起來,只當是義律在廣東沿海瞎胡鬧,英國政府未必知道這件事。於是指示廣東當局,對英國不法商販加大打擊力度:

既有此舉,不可再示柔弱。不患卿等孟浪,但戒卿等畏葸。——《清史稿·林則徐列傳》

道光哪裡想得到,這只是暴風雨的前奏,數月之後一場大戰就將襲來。

鴉片戰爭清政府為何慘敗?百萬清軍敵不過一兩萬英軍?

兵力相當,以勞擊逸

清朝不是號稱“百萬大軍”嗎?而侵華英軍在最多的時候也不過兩萬人,在兵力上清政府不是壓倒性的優勢嗎?怎麼會差不多呢?

一者,清王朝百萬大軍的說法純屬虛構。據史學家們多方查找資料,推斷鴉片戰爭前夕清軍總人數應在八十萬上下,這個基數雖然依舊既然很大,但與百萬之數仍有不小差距;

再者,清軍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軍隊投入中英戰場。這不僅因為戰場空間有限,軍隊投入過多反而會處處受限,無法施展;而且就是中國邊疆廣闊,很多士兵擔負著戍守邊防、維持治安等使命,要抽調過多兵力趕赴抗英戰場也不現實。

因此強調當時中國的總兵力毫無意義,關鍵是要看當時清朝能抽調出多少機動兵力投入戰鬥。

鴉片戰爭清政府為何慘敗?百萬清軍敵不過一兩萬英軍?

據著名史學專家茅海建先生研究,當時清政府應該能拿出十萬軍隊來應對鴉片戰爭。

這樣看起來我們在人數上依然優勢明顯。

但是別忘了,在戰爭中我們是被動防守的一方。由於不知道英國軍隊何時何地打來,清軍就只能在沿海普遍佈防,這樣一來,這所謂的人數優勢也就化為了烏有。而且當時中國交通落後,信息不便,軍隊接到命令、集結、奔赴戰場往往耗時很長。當我們的軍隊累的氣喘吁吁、大汗淋漓跑到前線的時候,英軍反而能夠以逸待勞,佔盡地利,這樣一來清軍能不大敗嗎?

武器裝備落後

清政府閉關鎖國政策的弊端也在國家的軍備上顯露無疑!

槍械

那時候清朝士兵一半還使用的是弓箭、長矛、大刀這類冷兵器,而這些兵器因為殺傷範圍有限,只有在和敵軍近距離接觸、短兵相接的時候才能發揮作用。自然在英軍射程極遠的洋槍洋炮面前也就成了廢銅爛鐵,毫無用武之地。

鴉片戰爭清政府為何慘敗?百萬清軍敵不過一兩萬英軍?

另外一半士兵別看人手配備了一支鳥槍,境況也好不到那裡去。

清軍的鳥槍還是明末清初的時候從西方傳進來的,在技術水平上比英軍當時手裡拿的滑膛槍要落後了將二百多年。每射擊一次就要經歷裝火藥、裝子彈等一系列繁雜的過程不說,點火也是個大問題(當時清朝不像現在一樣有打火機,當時普遍使用的是打火石摩擦起火。這種打火方式不僅效率低下,受限也頗多:在打雷下雨、月黑風高的時候都不能用),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鳥槍的槍管沒有膛線,射擊精度也低的可憐。

火炮

由於清朝在入關後多年沒有經過強敵挑戰,所以火炮的鑄造也處於停滯的狀態。

為了應付英軍,清軍一方面不得不重新使用清初皇太極、多爾袞、康熙那個年代用來攻城拔寨的陳舊火炮(而這些火炮經過了一百多年的日曬雨淋,早已接近報廢,即使勉強可用,威力也不問可知)。

鴉片戰爭清政府為何慘敗?百萬清軍敵不過一兩萬英軍?

另一方面就只能在戰前緊急趕製。這些新火炮質量如何呢?

臣等謹新鑄大炮五十九位,昨裂至十位之多。——《籌海初集》

關天培在書中記載:“戰前新鑄的五十九門大炮在試射過程中就炸裂了十門”。足見其粗製濫造程度之深,質量之差!

評價

綜上可得:清政府不僅在軍隊人數不佔上風,更在武器方面被完全碾壓,加之此時王朝高層腐敗墮落,國家機器效能低下,官員們因循懈怠,已經到了“官不盡力,兵不用命,富者吝財,貧者惜死”的地步,這也就註定了清王朝在鴉片戰爭及後來的一系列反侵略戰爭中的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