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中國製造出路在哪裡?

新冠剛開始橫行的時候,很多人對於這個陌生的病毒並無太多的畏懼。不過是二次的非典,這是絕多數人的感覺。短暫的停產停工下產生的利益損失很很快被報復性消費提高上來,或許還會有不少的提升。這個觀點不能說是錯誤的,最少當時是這樣的。

疫情中的中國製造出路在哪裡?

可惜新冠不是非典,傳染性的提升帶來了全球的恐慌。閉關鎖國已成常態,生產,生活等等都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卯吃寅糧”已經成為了必然趨勢,流水加工成就了工業奇蹟,一旦斷鏈也成了無可奈何的巨大災難。龐大的原料無法運輸,堆積腐爛。半成品高不成低不就也只能吃灰封塵,成品無法銷售等等環節全部出現了嚴重的缺失。疫情下的失業率成為了續疫情下的另一個大問題。在現代人提前消費的觀念下,車貸,房貸足以壓倒一個家庭。就像網上說的:工資就像大姨媽,一次不來就完蛋。何況大形勢下的失業會造成很長時間的無收入狀態,反觀支出還會因為在家無聊的情況下有所增加。另外因為物資的週轉問題,還有疫情下的停產停工,勢必造成物資的匱乏,雖然現在已經全面的復工,不過現在處於青黃不接的時候,物以稀為貴,簡單的道理。

疫情中的中國製造出路在哪裡?

雖然現在國內的疫情基本平頂了,但是自給自足在現代社會是無法發展以及生存下去的,不信你去看看不少的閉關鎖國的國家發展怎麼樣?地球村不是說說而已,聯合下的共同進步才能帶來更大的發展。

在國內很多的企業工廠都是外國的代工。疫情橫行下的外國市場蕭條肉眼可見,勢必造成中國的代工企業無工可開。外國市場是一個很龐大的市場,很多的國內產品都在外國有著不少的市場份額。現在份額基本處於半消失的狀態。企業虧損是嚴重的,反饋下來後就會解僱更多的人,人們失去收入就會調整支出從而產生更少的購買力。有惡性循環的趨勢。

疫情中的中國製造出路在哪裡?

在疫情下才能明白身體才是本錢的道理。相關治療防護類物品飛速發展,吸收太多的養分。資金短缺下的國人也會像企業一樣簡配。高額壟斷性企業或許日子不會太過難受,技術相對好但是沒有太多技術的企業,或者直接就是出苦力賺錢的企業勢必面臨倒閉潮流。降價換來生存成為了唯一的稻草,降價會虧損但是會活著,不降就會立即死亡。就這兩個選擇。每一次的動盪都是殘酷的生存戰爭,每家企業都必須參戰,無可避免。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修煉不出自己的內功必然死亡。配方,工藝等等必須去改變,成本需要下調,質量卻要保證。在相對已經很成熟的生產中去搞創新,難度可想而知。據網上一篇文章的調查顯示:國內企業問題集中製造業中,7成以上的企業面臨困境,這中間是絕多數的小微企業。小微企業處於最底層,可以說要什麼沒有什麼,小的動盪下都難以自保,何況這次的大地震。小微企業是必可不少的商業土壤,缺少基礎萬丈高樓不過是空中閣樓。所有盡力的保證小微的存活才是更為必要的。從貸款政策上的開放,足以看出國家的努力。我們製造人需要放手一搏了,彎道出現,超車還是死亡就在前面。

疫情中的中國製造出路在哪裡?

淘汰是殘酷的,生存下來的必然是更多的精英。疫情當下,多援助下咱們自家的企業才是對國家最好的支持。脊樑不斷才能有站立起來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