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投資你必須要懂這些,不然很有可能就走入魔道

很多初入財經領域的朋友甚至已經不是理財小白的朋友,可能對金融行業乃至財經圈子有很多誤區。作為一名有職業操守的財富管理人員,有必要揭示你所踏入的誤區。

理財投資你必須要懂這些,不然很有可能就走入魔道

誤區一:理財投資不是一夜暴富

理財不是所謂的“你不理財,財都不理你”,按照本人的理財就是理清財路,開源節流。金融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種手段而已。錢怎麼可能生錢?這個問題我來回答,錢存放在銀行,由於隨著經濟的發展,通貨膨脹的因素,貨幣具有時間價值,同樣因為貨幣放在銀行放棄了其他機會(機會成本),於是就有了利率也就是貨幣的使用價格。於是就有了存款自願,存款有息的規定;根據《商業銀行法》存款居於存款人的自願,把錢存在銀行,儲蓄機構要付利息。

債券其實跟存款差不多,都是債權債務關係。債券通俗來說就是借條,為什麼它能產生價值。情況跟存款差不多,由於經濟的發展,通貨膨脹的存在喪失了原有的購買力,因此貨幣具有時間價值,即貨幣的現值等於貨幣的終值除於利率因子,價值才對等。這也就是十年前的一百元和今天的一百元購買力不同。十年前你把一百元存入銀行,銀行把通貨膨脹的風險轉移到市場上(存貸款業務),你把通貨膨脹的風轉移給銀行。但是未來十年銀行承擔不了這部分風險,利率極大可能為負利率。這不是不可能的!現在有的國家開始實行負利率了,這種說法完全合理,根據經濟週期理論,經濟不能在上行,但是通貨膨脹是存在的,銀行沒辦法對沖這一部分風險。由於經濟的不景氣,只能由儲戶承擔這部分風險,相反當於給銀行支付一部分保管費。

理財投資你必須要懂這些,不然很有可能就走入魔道

以上這2種都屬於債權債務關係,即銀行是債務人,儲戶是債權人,同理,債券的發行方為債務人,持有債券的投資者為債權人。下面我來說說股權也就是所有者權益。其中以股票/股權(這裡指的是私募股權投資),這裡有一個會計恆等式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根據《公司法》,公司的運作模式為股份制和有限責任制,這裡我只說股份制公司。若公司上市,持有股票表名你是該公司的股東,若沒有上市,持有該公司的股份,也表明你是公司的股東(一般以私募股權基金的形式參與)。股市素有“國民經濟的晴雨表”之稱。我們投資股票/認購股份 即是間接投資公司形成資本。股票的收益來源於分紅派息或者買賣差價,這裡就只說分紅派息,投資股票/股份即表明願意接受公司的經營風險,當然也就能獲得公司經營的紅利。

以上三個例子足以說明,投資理財不是一夜暴富,都是參與經濟的建設而得到的果實。同時也表明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不確定性越高收益越高。沒有任何單一金融產品高收益低風險,因此投資理財沒有穩賺不賠,跟沒有一夜暴富的說法,一方面我們開源節流,另一方面我們通過金融手段讓資產保值增值。這才是正確的理財投資。

理財投資你必須要懂這些,不然很有可能就走入魔道

誤區二:理你知道的財

近年來由於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崛起,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多種多樣,獲取的信息更加便捷,但是有的信息都無法判斷真偽。例如比特幣,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就一頭扎進去,很多東西大家只注重結果,並不瞭解其根本性質。再如什麼微投資,時時彩博彩之類的,據說收益很高,一本萬利。但是真正背後的本質你真的瞭解嗎?你只對收益感興趣,結果入坑了還不知道。金融學上有一個著名的龐氏騙局,即後面的人為前面的人買單。只要資金鍊不斷裂,能保證你的收益。但是一旦資金鍊斷裂你的錢可能就打水漂了。又如P2p理財,什麼是p2p理財?p就是點意思,每一個賬戶或者說每一個投資者就是一個點,有需求便就有供給。那我們就不然看出p2p理財是什麼意思了,每一個投資者這裡我說投資者並不適合,那我們把它叫做參與者,有的參與者有資金需求有的參與者有理財需求,大家彼此不知道對方的信用如何,我把錢存放在p2p平臺上,這樣就完完全全變成了間接融資,是不是很像銀行的存貸款業務。p2p不看個人資質,只看需求,搭建這樣平臺的人,有需求便有供給就形成了這樣的市場,你都不瞭解是什麼樣的平臺就把錢心安理得的放在該平臺,一出問題平臺就捲款跑路在正常不過了!

理財投資你必須要懂這些,不然很有可能就走入魔道

誤區三: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未必就有職業操守,你也不一定信他說的!

有的工作人員,例如商業銀行的大堂經理,屬於編外人員,沒經過正規監管部門的培訓,這一部分人待遇沒有正式員工的好,經常面臨各種各樣的考核,因此未必就有職業操守,就算是銀行正式員工,同樣也有心術不正的,前一久看新聞一位銀行櫃員用客戶的資金幾百萬吧,投入證券市場,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炒股。結果被發現了,不爆料你可能真的就不知道,讓人大跌眼鏡。還有貸款詐騙之類的,就是和客戶合謀利用偽造的信息騙取貸款,貸款所放的錢不是商業銀行的,是屬於儲戶的。我就遇到過2次,因為我的借記卡屬於外地卡,而且我回到本地,之前的手機號碼沒用了,2次去農業銀行辦網銀業務,農行的大堂經理把我辦理完網銀業務,在沒有經得我同意就給我開通了證券賬戶,雖然不使用不會產生任何費用,但是沒有經過客戶的同意就變相開通賬戶,本來想投訴相關監管機構。但是想想還是算了,都是為了生活不容易,結果第二次去辦網銀業務的時候 又給我開通了一個證券賬戶,真的是可惱!我這還算好的了,因為我知道他們想幹什麼,而且我跟他們屬於同一領域,但是給我的感覺就是這些人這麼不懂規矩,沒有職業操守。更有的朋友明明是去銀行存款,但是最後變成了理財產品,總之這些東西你要懂否則吃虧的是你自己。他們有的人可以規避任何投訴風險,只因為你不懂。

理財投資你必須要懂這些,不然很有可能就走入魔道

證券公司的人員,大部分都是屬於銷售人員。我有一次去銷戶,因為銀行的大堂經理變相開通證券賬戶,我之前就有的,然後去銷戶。問我任何原因要銷戶,挽留,其中和一位證券從業人員做了朋友。慢慢才發現這位所謂的朋友人發現根本沒有職業操守,就會忽悠人之類的。我平時有做股票收益相當理想,然後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想開通期貨賬戶,結果各種的吹捧我,其主要目的就是讓我操作,只要我操作她就有業績提成之類的,當時對期貨並不是很懂,不敢盲目操作。但是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品行為如何,總而言之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未必就有職業操守,未必要聽他們的!(前提是你要懂,不懂的話該聽還是要聽的,有的建議是好的,有的未必就是好的建議)。當然也有工作人員真正做到了有職業操守,有專業知識。


理財投資你必須要懂這些,不然很有可能就走入魔道

另本人有一份關於央行學者的名為“關於區塊鏈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的學術報告(可以加關注私信免費獲取,請備註:區塊鏈學術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